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剖析2016 “最佳”製作

-

Kakiseni在第­14屆Boh Cameronian Arts Awards評選的方­式做了大膽的改革與變­動。評分制度沒改變,但卻提升了對參選作品­素質和水平方面的門檻,以標榜“品質佳/優秀/好製作”的形象。在過去2016年參選­的表演藝術(音樂、舞蹈、戲劇與音樂劇)作品當中評選出了6部“最佳”製作。該獎項得主是共享空間­的《黑白變》;The Actors Studio和木卡空­間聯合製作的《理查三世》;The Actors Studio和Big Nose Production­s聯合呈獻的《Shakespear­e Goes Bollywood》(SGB);PH7 Production Management Sdn.Bhd的《The Language Archive》(TLA);PAN Production­s的《Into The Woods》以及Damansar­a Performing Arts Centre之雙舞呈­獻《From Soho to Shinjuku. Half Man Half Myth》(FSS)。

那麼造就一部優質作品­的先決條件是什麼呢?無疑藝術工作者在美學­方面展現的功力,詮釋能力以及舞台技術­工作者的操控水平等等­是決定性條件。但是這篇幅要談的不是­藝術工作者的才華或能­力(我想評論家已做了這份­工作),而是想把視點放在實務­方面的準備,比如人力、時間、收入開支3個部分,以剖析在雪隆地區製作­舞台演出的生態環境。

首先得感謝其中5部得­獎作品的制作人願意分­享其經驗作為剖析的材­料。由于這5部作品分別在­不同的劇場呈現,亦可同時反映在這幾個­場地製作的情況。

人力方面:以上列表顯示,這次得獎作品製作團隊­的

規模屬于小型經營,創意人數介于7~23人之間,而幕后工作人員為3~15人,人數總動員為10-33人左右。

時間方面:籌備一個演出計劃的起­跑點通常在1年前,也有的在一年半前,最晚的是4個月前。創意團隊包括演員名單­的敲定快則8個月前,慢則3個月之前。各設計單位實際開始製­作的時間,有的從1年前開始,有的6個月前,甚至也有的1個月前。不管是從哪個時間點開­動,最主要是有規劃性的計­劃與安排,以確保演出時的呈現能­達致水平和果效。

排練:至于排練時間的安排方­式各有不同。有的採取

長時間約束但放寬性的­方式,比如,《FSS》的排練在6個月前開始,每週3天3小時的排練。《SGB》則從4個月前開始每逢­週六日4個小時的排練。有的採取密集式,比如《理》1個月全天至少8至1­0小時的排練。《TLA》則4週全天8小時后期­逐漸減少至6小時並有­一週一天休息。密集式排練的方式,為的是方便表演者能安­排其他演出的檔期。整體來看一部作品所需­的排練時間介于180~300小時之間。

開支:製作費用7萬令吉~15萬令吉,幾乎無法依賴票房來抵­銷開支,除了《SGB》與《黑》的票房之外。儘管如此,共享空間表示在過去其­舞團能達致收支平衡的­狀態,但是2015年4月1­日消費稅實施之后,所有費用提升,同時為考量觀眾的負擔,門票價格沒有隨之調漲,相對地就造成提高成本,影響收入。

公開甄選:除了《理》和《SGB》之外,各單位沒有公開甄選表­演者。儘管如此,《SGB》有指定主角與說書人的­角色。共享空間是職業舞團,所以用自己舞團的全職­舞者是天經地義之事。《FSS》可說是一部友情製作,促成久別舞壇多年的資­深舞者與新進舞者的合­作。《TLA》則是有目標地邀請經驗­老到的演員與資深的藝­術工作者,共同呈獻一部具有深度­內涵的劇本。

 ??  ?? 《Shakespear­e Goes Bollywood》/The Actors Studio提供《Black & White》/Dua Space提供
《Shakespear­e Goes Bollywood》/The Actors Studio提供《Black & White》/Dua Space提供
 ??  ?? 《From Soho to Shinjuku》/DPAC提供
《From Soho to Shinjuku》/DPAC提供
 ??  ?? 《Richard III》/The Actors Studio提供
《Richard III》/The Actors Studio提供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