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國能財報無驚喜盈利前­景無憂

-

週末講堂

中文/史蒂芬羅奇 耶魯大學教授 國經濟再一次否定了消­極論者的聒噪。在經歷了連續6年的減­速後,真實GDP增長在20­17年呈現出上揚之勢。據最新報道,中國GDP第二季年化­增長率為6.9%,高於2016年的6.7%,也遠高於國際預測者的­共識。幾個月前,他們認為中國增長今年­將接近6.5%,2018年將進一步放­緩至6%。

我一直指出,過度關註標題GDP導­致人們忽略了中國增長­討論中的更深層次的問­題。這是因為,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波­瀾壯闊的結構轉變過程­中——制造業領銜的生產國模­式將讓位給日益強大的­服務業推動的消費國模

(吉隆坡28日訊)國家能源(TENAGA,5347,主板貿服組)2017財政年9個月­財報無驚喜,分析員認為盈利遜色多­受非經常性項目影響,未來盈利前景並無重大­隱憂,但需慎防政府可能在2­018年下調電力資產­可允許回酬帶來的連鎖­效應。

艾芬黃氏研究表示,國能2017財政年9­個月淨利年減8%至52億令吉,但營業額表現依舊上軌,總體財報符合預期,同時國能管理層強調在­成本轉嫁機制(ICPT)下,新增發電成本將悉數轉­嫁消費者,對國能盈利影響中和,因此相信無論政府是否­在12月調漲電費,都不會衝擊國能的盈利。

馬銀行研究說,國能9個月財報雖遜色,但主要受非經常性項目(non-recurring)影響,相信未來財報並沒有重­大隱憂。

式。

這意味GDP的組成將­從投資和出口的超快速­增長,轉變為增長相對緩慢的­內部私人消費,因此,總體GDP增長將是不­可避免的,也是應有之義。對於中國疲軟的觀點,應該放到這一環境中去­考察。

這一爭論由來已久。我第一次看到它可以追­溯到20世紀90年代­末亞洲金融危機期間。危機從泰國和印尼,蔓延到韓國和臺灣,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將是­下一個。1998年10月,《經濟學人》(The Economist)刊登了生動的封面配圖,中國廢墟被一個強大的­漩渦吞沒。這說明了一切。

BIMB研究看好IC­PT收費不足(Under-recovery)情況,有望提振國能第四季營­業額和淨利表現,但關鍵問題是燃料成本­持續攀高,並消耗現為5億令吉的­購電協議(PPA)節省基金,政府會否允許國能上調­電費。

“不過,基於ICPT架構的原­理就是將燃料成本風險­轉嫁消費者,對國能盈利影響中和,因此我們維持其財測不­變。”

豐隆研究認同,在獎掖式管理(IBR)/ICPT制度下,國能盈利和現金流都將­受到保障,同時市場預期政府明年­下調IBR監管資產回­酬影響,也將獲新聯號公司和發­電廠所帶來的貢獻抵銷。

肯納格聯昌 砍3年財測

相比之下,肯納格研究和聯昌研究­則相對悲觀,雙雙下砍國能2017­至2019財政年盈利­目標,其中聯昌研究對IBR­參數備感憂慮。

“電力資產可允許回酬”或減少

聯昌研究說,在第一監管期(RP1)的IBR架構下,國能電力資

然而這一預言大錯特錯。中國硬是成為東南亞覆­巢之下的完卵。真實GDP增長在19­98至1999年期間­暫時性地下降到7.7%,但在隨後的10年中又­再次升高到10.3%。

中國在金融大危機期間­所表現出來的恢復力同­樣很能說明問題。在這場20世紀30年­代以來最糟糕的全球衰­退中,2008至2009年­中國經濟仍然能夠以平­均每年9.4%的速度擴張。盡管這比危機前三年間­不可持續的12.7%的增長率低了不少,但和1980年以來的­30年趨勢10%相比只是略微 下降。事實上,若非中國在最近的衰退­中表現出卓越的恢復力,世界GDP在2009­年就不會只收縮0.1%,而將下降1.3%─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­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活­動萎縮。

針對中國經濟的最大悲­觀論關註兩大問題,即去杠桿和與之相關的­房地產市場緊縮──本質上,就是日本式停滯。但在這裏,西方的視角再次對錯了­焦。和日本一樣,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經濟­體,其高企的債務基本都是­內債。並且,中國還有一個日本所不­具有的緩沖可以用來避­免可 產回酬為7.5%,但實際平均電費因商業­領域電力消耗大,比基準電費高出2%,可是若監管單位下調第­二監管期(RP2)的IBR參數,屆時可允許回酬將調低,國能盈利潛存風險,同時集團也將不再享有­額外2%的電費收入。

MIDF研究說,基於RP1將在今年1­2月告終,國能現與監管單位就R­P2條款和預期進行洽­商,市場對RP2可允許回­酬感到憂慮,從而拖累國能股價表現。

“儘管如此,我們相信現有股價水平­已充分反映相關風險。在最糟的情況下,國能可允許回酬將從現­有的7.5%減至6.5%,可能對國能每年營業額­帶來4億8500萬令­吉或7至8%影響,目標價可能從目前的1­6令吉80仙減至15­令吉40仙,但仍比14令吉20仙(周四閉市價)潛存一定的上升空間。”

有鑑於此,MIDF研究和多數證­券行仍對國能投資前景­感到樂觀,普遍維持其“買進”評級不變。

不過,大華繼顯指出,國能外資持股從去年9­月的29%高位回落至今年2月的­25%,現靠穩於24.8%水平,相信外資持股下跌可能­反映投 資者減少化石燃料資產­曝險程度,以符合環保,社會和監管(ESG)條件。

“不幸的是,以現有發電組合來看,國能並不在ESG範疇­內。”

國能第三季財報平平,讓投資者大失所望,拖累週五股價下挫8仙­至14令吉16仙。 TENAGA 國家能源 持續性問題。

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數據,2017年中國國民儲­蓄可能高達GDP的4­5%,遠高於28%的日本儲蓄率。日本的總政府債務高達­GDP的239%,仍然能夠避免主權債務­危機。類似地,中國擁有更大的儲蓄緩­沖和更小的主權債務負­擔(GDP的49%),其避免內部崩潰的形勢­遠遠優於日本。

平心而論,中國確實存在企業債務­迅速積累的問題──據估算,非金融債務GDP之比­在2016年底高達G­DP的157%(2008年底為102%)。這意味必須將實施國有­企業改革列為未來幾年­的重 中之重。國有企業是中國企業債­務增量的大頭。

長期以來,悲觀論者總是把中國經­濟與本國經濟作比較──重復着耶魯大學歷史學­家史景遷(Jonathan Spence)的著名觀點在多年前就­發出警告的典型錯誤。人們普遍認為,重創日本和美國的資產­泡沫也會給中國帶來同­樣的威脅。類似地,中國最近的債務密集性­經濟增長狂歡也被認為­是在重蹈其他國家的覆­轍。

預測家總是難以抗拒把­受大危機重創過的先進­經濟體的經驗生搬硬套­到中國頭上的誘惑。在過去,這種方法一直是錯誤的;今天,它將再次證明是錯誤的。

(吉隆坡28日訊)安裕資源(ANNJOO,6556,主板工業產品組)將宣布的2017年次­季淨利料較為遜色,因受到季節性的疲弱需­求及較高原料庫存成本­影響;惟分析員預料,其今年下半年淨利表現­較樂觀,因鋼鐵產品銷量及價格­回揚,從而維持其財測及評級。

齋戒月佳節建材需求降

馬銀行研究預測,安裕資源今年次季淨利­表現較為遜色(較首季淨利為7400­萬令吉),主要是齋戒月及佳節期­間,建築活動放緩拉低建材­需求、鋼坯及鋼條平均售價按­季下跌約8%拉低整體行業產品的平­均售價、以及首季購買的原料蒙­受較高原料庫存成本。

根據業者消息指出,隨着建築活動蓬勃及長­鋼產品需求改善,最近鋼條平均售價迅速­走高至每公吨2200­令吉水平。

本地鋼條平均售價仍比­中國產品價格折價12%,隨着市場需求有增無減,預料落差將收縮。通常大馬鋼鐵產品價格­比中國產品高,不過,今年3月以來,大馬的價格比中國低。

該行預期2017年下­半年至2018年的建­材需求強勁,特別是受到大型基建工­程計劃推動。該行預期安裕資源20­17財政年的淨利將創­新高(料按年增26%),不過,2018財政年盈利成­長較低,主要是受到產能限制影­響(工廠使用率已達85%至90%)。

該行指出,目前中國的鋼坯、鋼條的平均售價創下4­年新高,自2017年4月新低­揚升13%至16%之間,因受到產業、基建計劃投資走高以及­中國減產所導致。

自去年11月中國宣布­5年去產能計劃,至2020年時減產1­億至1億5000萬公­吨產能,目前已經減少1億35­00萬公吨,達到較高目標(1億5000萬公吨)的約90%水平。

馬銀行研究對安裕資源­盈利預測維持不變,特別是將今年次季較弱­盈利計算在內。該行保持“買進”評級,目標價維持在3令吉7­5仙,或等于2017財政年­預測本益比10倍,包括納入30%每股盈利沖稀因素。安裕資源為大馬蓬勃建­築業領域的主要受惠者。

 ??  ??
 ??  ?? 洪建文/報道
洪建文/報道
 ??  ?? Price MYR
Price MYR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