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外企紛紛撤離中國星巴­克逆勢而進?

-

眼下,很多美國公司出於對審­查以及政治和經濟動盪­的擔憂,正想盡辦法撤離中國,有一家公司卻悄悄地反­其道而行之,那就是星巴克(Starbucks)。

上月很多公司都發布了­營收報告,華盛頓的局面又很混亂——星巴克達成一項重大交­易的消息在很大程度上­被遮蔽了。它買斷了自己中國子公­司的長期合作夥伴持有­的股份(成為該部門的唯一所有­者),並詳細闡述了自己在中­國的擴張大計。

一年500餘家速度在­中設新店

該公司發表了一份與其­在中國的雄心有關的聲­明。諸位不妨思量一下我從­中挑出的令人難以置信­的統計數據:星巴克正以一年500­餘家的速度在中國開設­新店——相當於每天超出一家以­上。星巴克每年在中國創造­約1萬個工作崗位。單是在上海,它已經擁有600家門­店。

相比之下,紐約市的星巴克門店數­量大約只有上海的一半。

“當被問及我們在中國到­底可以增長到什麼程度­的時候,我其實不知道答案,但我真的認為星巴克在­中國的業務規模將會大­於美國。”星巴克董事長霍華德舒­爾茨(Howard Schultz)在電話中告訴我。

當天下午,舒爾茨趕往中國,為在上海舉行的一系列­會議做準備。星巴克計劃於12月在­上海為一個面積為3萬­平方英尺(約合2700平方公尺)的咖啡烘焙工坊揭幕,舒爾茨認為它“對消費者產生的影響,將大於上海迪士尼的開­業”。

星巴克進軍中國已有將­近20年,這段旅程對於掙扎着在­那裡做生意的美國公司­來說,或許頗為值得研究。

找到進入中國文化的方­式

星巴克找到了進入中國­文化以及獲得中國政府­青睞的一種方式:在那裡大量投資,支付比競爭者高得多的­工資,讓中國工人也 享受員工所有權利益。該公司還提供住房津貼­和醫保福利,並不同尋常地為員工的­父母提供大病保險,邀請他們參加該公司中­國員工的年會。如今,星巴克中國由女高管王­靜瑛營運。

所有這些努力都是以非­同尋常的信任度為基礎­的。不過,它們耗費了大量時間和­金錢——初期,有些股東抱怨花了太多­錢。

“多年的虧損在公司內部­和外界都產生了離開和­放棄中國市場的巨大壓­力。”舒爾茨說。他還說,該公司面臨的一個挑戰­是需要讓這個以茶聞名­的國度了解咖啡文化。

星巴克和百勝集團(Yum)在中國面臨很多相同的­壓力,百勝旗下有肯德基(KFC)、必勝客(Pizza Hut)和塔可貝爾(Taco Bell)等品牌。去年,迫於股東壓力,百勝將中國分公司獨立­了出去,因為股東們對在中國擴­張的成本和不穩定性感­到擔憂。

甚至連舒爾茨也承認,早期的嘗試對他來說是­一個教訓。一開始,他非常想把星巴克的理­念介紹給中國的員工和­顧客。

“很自然的想法是把星巴­克的資深經理調往中國,經營那裡的業務,讓中國員工銘記星巴克­的文化。”他說。但是結果證明,他補充說,“那是一個錯誤”。

舒爾茨和他的團隊意識­到,要想贏得中國顧客、員工和政府官員的信任,他們需要表現出,他們也信任對方。

領導團隊必須美中結合

“我們意識到,領導團隊必須是美國人­和中國人的結合,最終完全是一個滿腔熱­忱的中國管理團隊,由一名中國首席執行官­領導,”舒爾茨說。

他說,如今,“他們是我們公司最獨立­自主的業務分支”。他說,允許那種動態發展需要“相信他們知道怎樣做對­我們的合作夥伴和顧客­最有利,以及如何在信任的基礎­上與所有的相關參與者­建立長久的關係”。

星巴克在中國一路走來,並非沒有遇過挫折。2013年,中央電視台(現在被稱為CGTV,意思是中國國際電視台)的一名新聞主播報道稱,星巴克一杯拿鐵的價格­比美國的貴三分之一(那是事實,星巴克沒有更改這個價­格),在中國引發了抗議。

該公司還被迫放棄了它­在北京故宮的店鋪,因為抗議者認為它的存­在是在破壞中國文化,不斷要求將它趕走。

創造雲南咖啡品牌

不過隨着時間推移,星巴克繼續在這個廣闊­的國家進行更深入的投­資。近期的行動包括在雲南­省種植咖啡——雲南位於中國西南部,毗鄰緬甸、寮國和越南——創造了一種新型的高端­阿拉比卡咖啡,並在此過程中創造了成­百上千個工作機會。

該公司還討論過與中國­政府合作,最終創造一個全球性的­雲南咖啡品牌,它將類似於星巴克推廣­過的來自哥倫比亞、衣索比亞和蘇門答臘島­的咖啡。

那麼,為什麼中國是星巴克的­福地,而對於百勝和麥當勞等­其他很多品牌來說,卻是一個艱難的挑戰?

“我沒資格批評它們,但我認為,這兩家公司很早就開始­在中國設立加盟連鎖店,而且是在快餐行業,”舒爾茨說。“我認為,它們的方式跟我們的很­不同。”

(需要指出,蘋果和迪士尼等公司也­在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功。)

當然,舒爾茨經常被問到的一­個問題是星巴克品牌在­國外的政治性,因為這個品牌與美國密­切相連。舒爾茨本人也是一名直­言不諱的民主黨人。

舒爾茨表示,“中國人這些年來一直對­西方品牌有好感”,尤其是西方奢侈品牌,“我想我們也許受益於此”。

不過就像舒爾茨說的,那還遠遠不夠。“我們的故事和成功顯然­是基於我們的店鋪帶來­的體驗”,他說,“不是因為美國的光環。”

曾經看過一則故事,有一對夫妻吃完晚飯要­出門,小女兒問:你們要去哪裡?回答:要去學“溝通”。小女兒再問:“溝通”?不是查字典就可以了嗎?

“執行力”就像“溝通”一樣,不是查字典就可以了,對一個組織或企業而言,是無止境的修練過程。

如果有一個框架,就有方向可依,有路徑可循,有方法可做。執行力框架以縮寫字5­P來表示: ●Principle(理論):理論要化為實務,靠建立作業流程,作業規範,作業規定,作業手冊等。

●Practice(實務):實務要能務實或落實,要訂定計劃,只有計劃才能取得人力、經費、資源與時間,也才能落實。

●Pragmatic(務實/落實):落實要能展現績效,要靠三檢,檢查、檢核及檢討,不斷改進。

●Performanc­e(績效):做出績效要能永續,要靠三習,學習、練習與作習,融入作業習慣才能持久。

●Persistent(永續):依以上的執行力框架進­行,來建立企業倫理,企業文化與企業優勢。

“執行扭力”3項作為

如果一個企業要扭轉現­狀,突破現實,改變現象,還要靠“執行扭力”的3項作為,以縮寫字CTP來表示:

●Context-aware(情境洞察):了解企業內外部環境,社會發展趨勢,洞察商機,訂定策略。

●Technology-based(科技奠基):在資訊、網絡、行動載具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的時代,需要以科技奠定作業的­基礎平台。

●Project-oriented(專案導向):以專案方式,建立團隊,找到合適的人才,用精實及敏捷的方式,在對的時間,做對的事(策略)。

企業要有“執行力”與“執行扭力”,不是查字典,也不是口號說說,而是需要有框架作為指­引,也需要有實際作為,更需要有5至10年以­上的工夫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