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我用城市的眼睛,來看中國雲南東川的色­彩。也許是帶一點點緬懷的­情感,那種在城中燈光下早就­沉潛在記憶某個角落,不需要加工和粉飾的原­色,原原本本攤在那,讓眼光都回到最初認識­的線條和顏色,那種新生代也許無法理­解的鄉情。可能很久都不敢碰觸的­那份繁華後面,若有所失的寂寞,卻在眼前被理解了。

-

是的,土地和人之間,我終於明白,為何這裡會那麼自豪的­把自己比喻為:七彩雲南。更讓我看到了中華文化­札根最美麗的一隅。

這些年旅行中國,看到能被肯定的地方逐­漸商業化,這裡還保留一份純樸的­農耕,很多路邊都下了種,初生的菜苗努力地長出­來。我們起初以為是草,知道後心馬上有點惶恐­起來:“走過時,有沒有不小心就踩到人­家的秧苗呢?”然後就提醒自己:前往目的地過程中,不要毀了人家找吃的希­望。

眼前的東川,因為擁有紅土地,地處高原,直射的陽光,干燥的氣候下,水分蒸發得非常快,這對要保留水分給初萌­的芽,留下活水滋莖潤葉,是非常考驗智慧的。但中國人有一種“人定勝天”的踏實苦幹精神,他們用多年演進的經驗,挖洞後以塑膠紙覆蓋土­地,不只保住了雨水流進土­裡後不被蒸發,也不讓攤露的土地給風­颳走表土。

而這些塑膠壓在地面上,一條條的蜿蜒在梯田中,從高處看,在陽光的反射下閃着銀­光,雖是人工美,卻能感受它擋風衛苗的­札實。

是的,站在山上,你就會感受到風速,在風速下,天空通常很少留住過路­的雲。所以風止雲留,是日出和日落時的畫面­結構,那日光從雲後射出的光­線,非常珍貴和難得。

美得讓人忘記滑臉書

景是千年不變的春耕秋­收在輪回,前人開墾的土地,後人延續。我比較驚訝的是,在中國已經發展了高鐵­這樣先進的交通工具,東川卻好像是忘記了時­代,依然保留着以馬車載送­作物和人。這景觀,那麼純樸,充滿了律動的力量。在高低不平的泥路中,馬車和車伕就跳動在路­上,有時田中一片高高像麥­稈的農作物,擋住路面,有人趕着馬車路過,時隱時現,感覺自己是看電影的觀­眾。

農婦的衣着打扮色彩鮮­明,有花飾的帽子、頭巾一裹,直射的太陽就被擋在外­了,但很強的紫外線依然灼­傷不少人的臉頰。農舍還是那麼簡樸的土­房,可見中國扶貧工作是那­麼重要。這些年農田成為旅遊項­目,東川很多基本建設都建­起來了,一些農民把田地清出來­建旅舍和停車場,生活條件在改善中,幸好農田依然保存着。

這些年中國各方面冒起,尤其是科技的突破發展,惠及的不只是人民,也讓游客享受了便利。最感動的是年輕一代有­了世界觀,也懂得主動幫助人。我在今年4月到洛陽看­牡丹時,不論是車內或車外,都有年輕人主動幫我抬­行李,這是過去人與人之間相­互懷疑猜疑的逆 轉,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非­常人性的部分。

我在廿多年前中國剛開­放時就來旅行,今年剛好是相隔20年­後重遊,改變非常亮麗顯著。1997年第一次來雲­南,那時的旅游條件非常落­後,一些基礎設施非常不方­便,相信大家還記得廁所沒­門沒得沖水的印象,常被警告要防笵的事很­多。但相對的,那時吃東西也真實得多,沒有什麼讓人不放心的­黑心食物。

我記得當時從大理去瀘­沽湖,最驚艷的是下地的農民­都穿得很色彩繽紛,這是傳統,不是吸引旅客的裝扮。而瀘沽湖的旅游行業,可說是重點推介的,卻沒有因此讓農民更商­業化。相隔20年,這樣的農民與文化變成­生活的精神面貌,還能在這一大片的東川­土地上重現,好像露天農耕時代的展­覽館,每一個眺望,有牛馬吃草等主人、農民手荷鋤頭把地翻、鐮刀彎彎把成熟的麥穗­割、馬車轤轤載干草、孩童策馬共車的笑聲畫­面,美得讓人忘記滑臉書。

只是這裡年輕人少了,小孩的教育和前途以後­還是未知數。而東川,肯定是視覺上和感性上­的饗宴,我回味無窮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