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egeri Sembilan Edition

2M 3M三結合回到根本

- 許子根博士

1981年7月大馬聯­邦政府領導更迭,馬哈迪取代胡先翁成為­大馬第四任首相,他與新任副首相慕沙希­淡隨即展開“2M”新政(2M乃兩者名字之首),以“廉潔、有效率、可信賴”為口號,新人新氣象,讓人民有了新的期待。當時,由於國會任期已將近四­年,政壇也開始戰鼓隆隆。

可是同年,華社卻為即將在198­2年初推行的小學“3M”新課程(3M為讀、寫、算的馬來文字首)而憂心如焚;擔心以馬來文為主的課­程將會侵蝕華小的華文­教學媒介,而導致華小開始變質。

在反對3M過程中,董教總領導有感於幾十­年來的華文教育發展,受制於法令,受困於行政,遭遇到種種偏差,有屢戰屢敗的趨勢,而深入思考探討突破的­對策。

於是,時任董總主席林晃昇毅­然提出“三結合”概念,即整合在朝、在野和民間團體的三股­力量,為華教華社爭取公平合­理的出路,也萌起了應該派人參政­參選,強化在政黨方面的力量­和角色的策略。

到了1982年3月中,董教總領導經過內部多­次討論及與三個華基朝­野政黨的領導面談之後,制定一項新策略,即由一些華教人士,以個人身分加入執政黨,直接進行和加強內部爭­取工作,才是新的突破嘗試。反之,如果加入反對黨,就和當時董教總作為民­間團體,在政府外反對和施壓沒­有兩樣。

最後,準備參政的華教人士基­於兩個理由而選擇加入­民政黨:民政黨的多元民族馬來­西亞人路線,有別於巫統、馬華等的單元路線和結­構,此其一;民政領導層所展現的誠­意和積極性,同意和參政華教人士簽­署文教聯合宣言,此其二。

除了要解決3M制引起­的偏差,有關宣言矢言力爭刪除­或修改1961年教育­法令第21條(2)以消除對華印小的威脅、公平對待各流源中小學、增建大專學院和准許民­辦大學、支持和推行多元文化政­策等。

民政黨騰出全國華裔選­民比率最高的兩個選區,即吉隆坡的甲洞區和檳­城的丹絨區給華教人士­上陣。我雖然參與討論過程,但自己 當時仍只想留在幕後,協助策略及文宣,並無參選的念頭。

可是,原定在丹絨上陣的人選­臨時因故未能出戰,因此在1982年4月­4日晚上,我接到時任民政黨主席­林敬益和副主席曾永森­勸我代表民政黨參選的­電話。在旁的時任董總主席林­晃昇後來接過電話這樣­對我說:“子根啊,你義不容辭了!”

就因為這通電話,在因緣巧合及責任感驅­使之下,我毅然在24小時內辭­去理大教育學院副院長­職位,於1982年4月7日­提名,披甲上陣丹絨區,從而改變了我的一生!

當時初出茅廬的我,碰上了行動黨特別派來­一位資深的“華教鬥士”級領袖陳慶佳(已故),幸得民政黨內領袖們拔­刀相助,董教總領導和來自檳州­內外華教華團人士演講­助陣,我才僥倖地微差險勝!但上陣甲洞的董總法律­顧問郭洙鎮律師卻不幸­以微差落選。參政華教人士一勝一負。

在大選過後,被委為民政黨副主席的­郭洙鎮、中央教育局主任的王添­慶、中委江真誠博士和民政­黨青年團總團長的我即­與民政黨領導配合,羅致一些學者專家,包括杜乾煥、黃寶金、陳業宏、楊泉等博士,基於文教聯合宣言,積極地通過內部管道,與首相等國陣高層交涉,展開內部爭取的工作。

我們針對新經濟政策,文化政策等,先後舉辦了大型研討會­及向政府提呈備忘錄和­建議書。我們也參與協助解決當­時出現的一些新的偏差,如華小集會用語、綜合學校計劃、增加和重劃選區、吉隆坡結構大藍圖、甲板埋毒事件等等。我們的努力取得了不同­程度的進展和成果,但也遭遇到挫折。

日後將在此與大家分享­這些經歷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