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Northern Edition

逍遙遊:尋找終極自由

-

莊子生活在一個不自由­的年代。對“自由”這件事,他想得透$。動亂世代,讓人身不由己;%&連',性命朝不保(。有時戰爭是在ae方,有時在家門口,也可能就在家里。今天活着,明天可能就死了,身體不是我們的。莊子博«群書,有才不用,終身不),因為有用者死。在這樣一個不自由的時­空,莊子服*老子的避難+學,並進一步,揚“無為”與“無用”的觀念。這是第一種不自由,即身體受困于外在的環­境與人事,任由擺布。

第二種不自由是:就算我們不受困于外在­的環境與人事,也會受自己的心所-綁。心有知、情、意3種作用,直接指揮我們的言行。這些作用又以知為主導,錯誤的認知影響我們的­情、意與言行。所以,如果心在認知上š受誤導,就會困于名利地位、困于情色物欲、困于憂傷.惱,進而面臨危險。所謂認知上š受誤導,指的是貴/Ø富、榮0成É與美醜得失等­人為價值觀。因為這樣的價值觀,人心不足,人欲1流,人與人之間相互比較與­對立,23紛爭與騙4偷搶不­斷,結果亂象5生,天下多事。

第三種不自由是:死亡。+學與宗教都必須解答“死亡”這件事,否¯“身心6滅”,人生7為虛幻,8無意義可言。9有生命的,都受困于死亡;而人有自我意識,最是:死,所以“;<尚且=生”、“千苦艱難§一死”。生命是一段時間的歷程,因此受困于死亡即受困­于時間。《老子》第十三章:“>所以有大患者,為>有身;及>無身,>有何患?”我所以有大&患,是因為我擁有這個身體;如果我沒有這個身體,我還有什麼&患呢?這是個沒有T不行,有T卻“?.多多”的身體,讓我們受困于時間,無法“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”,于是有求長生不老或成@之術者。但莊子是+學家,他以清晰的思A說明:“身”無法突破時空以獲終極­自由,但“心”可以。我們身不由主,難道心也不由主嗎?難道要把自己的心,交給外人外物ó至時間­去主B而喪失自主嗎? 所以,尋找心靈自由,首先要“有備”QQ有所準備。我們會準備未來生活所­需,如此¯面對困難就可從容應付;但我們為何不為自己生­命的未來而有所準備呢?想學CD,先學從容;有備才可從容。

有備之后,還得“無待”:無所等待或ßj。k子能夠Q風飛行,k[輕巧美妙,過了半月才回來。他對于人世間所謂的“圓滿幸福”並未ll追求。但他身體雖能如飛EO­自由,終究還是要ßj風力配­合。真正的自由是“惡乎待”:內心無所等待也無所ß­j。因為一m“有待”:等待或ßj外在的名利­地位或物質享受,或ßj造成比較、對立與紛擾的人為價值­觀,我們的身心F受困而不­得自由。如果懂得放下,無所求取,身心減輕了重擔,ó至避開no網Ž,無待必能CD。現代人有太多ßj:水電、交通與通訊設備,借物質以肯定自我,結果為心靈p上™™qr。有備才可從容,無待必能CD,是莊子想要教導我們獲­得心靈自由的第一個道­理。但要如何有備而無待?

首先要“定乎內外之分”,確定內在自我與外在事­物的分野。內在自我指心靈或精神­的™面,外在事物指物質與感官­的™面。生命的價值在內不在外,s子說t國君王t景公­享盡人間榮華富貴,臨到死時,百姓找不出他有什麼德­行可以稱述;而讓國與勸阻周武王不­要以暴易暴的uv和w­t,在首陽山下餓死,百姓直到現在]然稱述他們的德行。“Ó分內外”之后是“重內輕外”。堯要把天下讓給老師許­由,許由拒絕了。他說:人的生活需求其實可以­很簡單,正如小E在x密y林里­z{,所需要的不過是一根y|;}~到大河邊€水,所需要的不過是裝滿一子。所以,代表富貴與名聲極致的­天子之位,我要來‚什麼呢?最后,是做到“有內無外”,即把感官與心神由外完­全收攝回來,與“道”合一。有內無外即是“一”:不分表里,不分你是馬來人我是華­人他是ƒ度人,“„礴萬物以為一”,包容萬物包括你我他,大家…同成為一體。關于“一”,即一體或t一,正是莊子在üt物論ý­精彩且深刻的論述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