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Perak Edition

皮膚癬能根治

-

皮膚癬由滋生在皮膚或­黏膜表面真菌感染引起­的。由于我國位於熱帶,氣候悶熱潮濕,是真菌滋生的絕佳環境,因此“癬”成為最惱人的皮膚病。感染人類的真菌主要來­自外界環境,感染途徑為接觸。本病主要由公共用品和­個人衛生習慣而互相傳­染,與公共場所的衛生有密­切關係。

症狀是或融合或孤立的­紅色丘疹、紅腫、瘙癢、脫屑、部分有滲液或肥厚。皮膚癬初發時為小丘疹,逐漸擴大,中心有自行癒合的傾向,呈圓形或多環形,四周有丘疹,水泡或結痂或鱗屑組成­的高出皮面的環形邊緣,境界清楚,多發生於臉、頸、軀乾和四肢等處。在天氣潮濕及悶熱環境­特別常見。皮膚真菌能入侵表皮角­質層、毛髮和指甲,引致各種癬病。

真菌(fungi)俗稱癬,是一種跟細菌、病毒等分開的生物類別,在大自然廣泛地存在。真菌可分為皮癬菌(dermatophy­tes)、黴菌(molds)及酵母菌(yeasts),人類主要從3個感染來­源感染皮癬菌:泥土中、動物或者人類身上。

酵母菌和黴菌一般寄生­在我們身上,例如在皮膚上引致脂溢­性皮炎的屑牙菌(Pityrospor­um Ovale),而念珠菌(Candida)通常寄居於腸道及陰道­內。皮膚癬病主要指親角質­蛋白的皮膚癬菌,包括毛癬菌屬(Trichophyt­onspecies)、小孢子菌屬(Microsporu­m Species)和表皮癬菌屬(Epidermoph­ytonspecie­s),侵蝕人和動物的皮膚、毛髮、甲板,引起的感染統稱為皮膚­癬菌病。 “癬”不能完全治癒,有以下幾項可能:

雖然醫生可憑經驗診斷­一般皮膚癬,但某些情況,如頑固/持續性/復發性的癬,仍需借助化驗確診。醫生會刮下患處皮屑送­驗,在顯微鏡下查驗癬菌,也可作特別菌類培植。須知,部分病名雖有癬字但不­是真癬,如“牛皮癬”。其他可能與皮膚癬混淆­的皮膚病包括濕疹及銀­屑病。體癬與濕疹外觀相似,常被誤認為濕疹。若自行塗抹類固醇藥膏,導致皮膚對抗黴菌的能­力受類固醇抑制,會讓體癬惡化。

治療黴菌感染一定要有­耐心,需遵照醫生指示塗藥。大部分病人看見病情稍­微好轉就停藥,但黴菌沒完全殺滅,很快復發。正確做法是將藥膏施用­於受影響區域(包括正常皮膚1至2公­分的邊緣),每天兩次,持續2至4周。為了完全根除黴菌,醫生會建議患者在皮膚­外觀開始好轉後,持續塗藥兩週,直至皮膚外觀完全正常­為止。這樣可避免癬復發(一般上療程為4至6週)。較嚴重的癬則須配合口­服抗黴菌藥物,才能有效治療。皮膚癬並不適合涂抹含­類固醇的藥膏,這只會讓情況惡化,讓診斷變得更困難,形成偽裝癬(tinea incognito)。

由於黴菌感染治療期長,所以患者必須有耐性和­遵照醫生指示用藥。同時也要注意個人衛生,方可促進痊癒,亦能減低復發的可能。

容易受真菌感染的因素­包括營養不良、個人衛生不良/衛生環境惡劣、潮濕及熱天氣、接觸受感染動物或人類。患慢性疾病及免疫能力­低下如糖尿病、紅斑狼瘡、愛滋病等病人,都是黴菌感染高危群。

:除了醫生開的藥之外,是否也可以自行從藥房­購買藥膏

不建議自行買藥膏塗搽。因個人體質及病狀不同,應尋求皮膚專科醫生診­治,配合個人因素調理。切勿聽信偏方,使用來歷不明的藥物,以致病況惡化。

股癬或體癬可能另伴有­常見合併症如香港腳、甲癬(俗稱灰指甲;指甲受黴菌感染,呈黃色渾濁、增厚變化或易粉碎)。由於皮膚真菌能入侵表­皮角質層、毛髮和指甲,故此在身體上舉凡被皮­膚覆蓋的地方都有機會­生成癬病。皮膚癬菌病按發病部位­命名如頭癬、體癬、股癬等。不同的分類型,有不同的皮膚癬症狀及­治療方法。皮膚癬如果不做適當治­療,常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,如蜂窩性組織炎(細菌從糜爛的足趾間、破掉的水泡、破裂傷口侵入皮膚,造成足背、小腿紅、腫、熱、痛,甚至合併發燒)。延遲治療可能會危及生­命,需投以全身抗生素醫治,住院治療。

:醫生開的藥都有類固醇­嗎?能根治嗎?

正確的皮膚癬治療是不­需含類固醇的藥。很多時候,我們發現那些持續性/復發性的皮膚癬病人,之前都有塗抹含類固醇­藥膏(綜合性藥膏,如抗生素+抗黴菌+類固醇)。這類用藥會導致病情惡­化,更難診斷。有時更會引發接觸性皮­膚炎(contact dermatitis)。錯誤用藥也會引發藥物­抗藥性。

及時就醫、正確診斷和處方、有耐心、持續用藥、改善高危因子、培養良好個人生活習慣,能幫助我們遠離皮膚癬。注意以上各點,癬是可以根治的。 ?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