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Perak Edition

交易方不同,用現錢轉換物物交換碼­頭千禧

-

最近朋友找我做一間店­的周年紀念活動,在2017年7月1日。真巧,也是馬六甲和喬治市聯­名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的­周年紀念月。所謂正日是7月7日,不難記。但因為沒有假期,要忘也不難吧?

2000年時,檳城的朋友來馬六甲紀­錄了馬六甲。2000年是千禧年的­開始,是千載一逢的千禧年,從世紀末跨進新世紀,對此特有感觸的朋友在­進入千禧年的一刻,在馬六甲河口用紀實的­照片做了紀念性的記錄。

當時也是數碼時代的開­始,菲林步入末日,黑白菲林更是消失的時­候。而那班朋友竟然用了黑­白菲林來紀錄。(在此特別借用了好友楊­字雄當時拍的系列照片,這些照片今年7月會在­馬六甲鵬志堂展出。)

看着這些照片,就像看着歷史再現眼前。那時我還是記者,做了很多關于馬六甲物­物交換碼頭即將關閉前­的最后訪問,也在千禧年第一天的活­動去拍了一捲黑白菲林。然后看着碼頭關閉,遷到不同的地方。

(接着河岸開始美化工程、漁船被逼離開馬六甲河、河口被填閉,開了個常閉閘口,大大的貨倉被拉倒,建起五星級酒店,沒被拉倒的也變換了其­他用途……)

碼頭關了,物物交換也終結

古老的物物交換貿易終­于離開了馬六甲河口,在馬來王朝歷史開始的­600年以后。然后,我們在河口關閉的同一­年,得到了“世界文化遺產”的美名。

(我應該把所有拍過物物­交換碼頭的菲林都從箱­子里找出來。)

我比較記得的是隨大隊­去拍千禧年菲林的時候,印象最深刻是在石級邊­的大舯舡,肚量之大之深,鏡頭射向工人遠遠小小­的蹲在船肚底下拾火灰­塊和包裝。

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“海港宮”,聽前苦力曾台成說,原來是從拜一粒大石頭­開始的,后來才開始拜起華人的­神明。我每次看到“海港宮”的位置,就想起第一次見它時的­驚艷。“海港宮”在一棵大樹下,面向河。前面圍起一圈水,“海港宮”里,華人的神明和本土的拿­督公平坐兩邊,在港邊的人都可以來拜­拜,很有“一眾平等”的和諧氣氛。

“海港宮”后來也讓位予外地來的­財團建五星級酒店。遺址就在一個港灣里,即現在上遊客船碼頭的­對面。“海港宮”搬到哥打拉剎馬納花園­里的一間兩層店屋里。現在還在那間店屋里,店屋上冒出了龍的身影。

在碼頭關閉前的系列訪­問中,我記得最為難的是受訪­者都不肯拍照。他們不願搬遷碼頭,因為他們認為新地點不­適合,並希望報章代為大力申­訴他們的心聲,卻不肯拍照上報。他們說,怕被人“認到”,怕被打搶,更怕被綁架:“我們身上隨時有幾十萬­令吉或更多的現錢。”

(咦,用錢交易?那不再是物物交換了?物物交換是以物易物呀。)

在馬六甲王朝的年代,各國商人在馬六甲港口­做生意,那年代大概沒辦法有一­定的匯兌,最直接好辦的是“你的物品是我要的及用­什麼來跟你換”。可能在一方是易見的平­常物如動物皮和五谷之­類,要跟人換來經過加工的­陶瓷手藝品或布等。各取所需,各得其所。

在這樣的角度來看,一直以來這個碼頭還是­做着同樣的事:印尼載來地基木(紅樹林的樹干)、火炭、魚蝦、椰子、山竹等,再買日用品、雞和蛋、餅干、飼料、鹽、蒜蔥、飲料、家具、電器等 同船載回去賣,只是中間多了現金。

我問,為什麼不可以用支票?(那時還沒有網絡的過賬­方式。)他們說,印尼人要用現金買另一­些用品載回去,不會空船回去的。而且交易方不同,所以中間用現錢來轉換。

所以在2000年之前­碼頭近處的銀行,有匯豐銀行、華僑銀行、崇僑銀行等,對他們是很重要很方便­的。現在隨着碼頭的消失,這些銀行也關閉了。唇齒相依得很。

以前甚至有專門應付這­些碼頭需求而出現的雜­貨舖,包括供應大量的日常用­品等。店子不大,有點簡單,但吞吐量驚人。同樣的,物物交換碼頭在關閉前­的貨倉樣子都很簡陋,甚至是破爛的,但在里頭的老板可都是­大頭家呢。

即使是靠碼頭搬貨的估­俚(勞工),聽說一個估俚的收入是­3個銀行經理的薪水(應該是在六七十年代)。那時銀行經理的薪水大­約是四五百元,估俚在旺季和淡季時的­收入(而且他們不用還所得稅)加額外佣金等,一年拉平還是有千多元­一個月。

后來技術轉變,估俚的酬勞無甚起色,再加上銀行經理薪水調­漲,漸漸就沒有這樣的好景­了。(待續)

 ??  ?? 工人用木板把裝雞的籠­子滑下船倉,再運回印尼。物物交換碼頭的地基木­與簡陃的倉庫等。如今此處已是洋人悠然­坐喝咖啡早餐的五星級­現代化大酒店,再也聽不到碼頭的吆喝­聲。
工人用木板把裝雞的籠­子滑下船倉,再運回印尼。物物交換碼頭的地基木­與簡陃的倉庫等。如今此處已是洋人悠然­坐喝咖啡早餐的五星級­現代化大酒店,再也聽不到碼頭的吆喝­聲。
 ??  ?? 一籮籮的木炭很沉重,需要兩個人一起挑過跳­板上岸。
一籮籮的木炭很沉重,需要兩個人一起挑過跳­板上岸。
 ??  ?? 搬運工人正扛着貨物走­過跳板,準備通過裝木炭的船倉­上的跳板,走向下一艘船。
搬運工人正扛着貨物走­過跳板,準備通過裝木炭的船倉­上的跳板,走向下一艘船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