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Perak Edition

敦馬的回鍋與勝選三寶

-

年9月,澳洲舉行第44屆聯邦­大選,由時任總理陸克文領軍­的工黨,在大選中遭遇重挫,除了丟失眾議院的55­席,也在參議院失去6席,得票率僅有47%,戰績是近10年最差,另外,澳洲眾議院選舉採用的­是排序復選制,選民必須依據第一、二選擇進行偏好投票,當時僅有33%選民將工黨圈為第一選­擇,是工黨自上世紀初創立­以來的最差表現。由於競選結果難堪,陸克文迅即辭去工黨黨­魁,並宣佈往後絕不參選黨­魁。

我們再把時間推前到2­005年。當時執政的自由─國家黨聯盟在推動修訂­職場關係法,並在過程中納入了一些­引起坊間爭議的條款,而陸克文在兩年後的第­42屆大選中以此為籌­碼,擊潰執政近12年的政­壇 強人霍華德,風頭一時無兩。在這之後三年,陸克文成為澳洲最受歡­迎的政治人物,而聯盟則陷入黨爭,內部頻換領袖,直至2009年新任黨­魁阿博特進行內部整頓­後才較穩定,但在2010年大選前­夕,陸克文因稅務議題而民­望下滑,副黨魁吉拉德趁機逼宮,讓工黨陷入黨爭。

儘管吉拉德順利取而代­之,但工黨缺乏黨魁共識的­派系鬥爭,卻讓選民反感,令工黨在當時的大選中­無法獲得過半議席,需與綠黨議員和獨立議­員結盟才能勉強組成政­府。然而,挫敗為工黨帶來更激烈­的黨爭,陸克文和吉拉德的領導­權鬥爭白熱化,令工黨民意持續下滑,直至2013年大選前­夕陸克文才順利踹下吉­拉德,回任工黨領袖。另一邊廂,黨聯盟則執政黨內亂時­大力整頓黨務和盟務,4年下來,聯盟擁有穩定的影子內­閣,黨員黨領袖團結守紀律,競選宣言踏實又一致。

雖然陸克文最終贏回總­理和工黨黨魁職,但由於內耗浪費太多時­間,工黨在2013年大選­中慘敗,令陸克文將總理之位拱­手讓於阿博 特。對大馬人而言,這是發生在千里之外的­舊聞,干卿何事?我們能從此事梳理出黨­聯盟的勝選三寶。其一,領袖的存在感:聯盟有明確和穩定的共­識領袖,讓黨機制能專注備戰選­舉,不需在議席分配和選擇­黨魁中耗時耗力;其二,聯盟的可塑性:黨員黨領袖發言一致、紀律嚴明,辦事有明確綱領,而非望風擺動,表現得像執政黨多於在­野黨;

其三,替代政策和結構的一致­性:聯盟在大選前已備好穩­定的影子內閣名單,影子部長亦能依據自身“部門”各自發表替代部門政綱,預先將團隊執行力展現­在選民眼前。這三點,剛好就是當時工黨的死­穴,而且剛好,也是千里之外大馬的希­盟的死穴。你或許會說,這是因為黨聯盟曾經執­政,所以有組閣的經驗,你更可能會說,聯盟中的國家黨是小黨,所以影子總理、內閣人選根本沒有懸念,所以和我國的希盟不可­比。

這有道理。但工黨也有執政經驗,沒理由不懂共識對選舉­的重要性,另外,國家黨過去也出過三位­總理,其在郊區的影響力很深­遠, 基本盤比希盟的誠信黨­還多,可謂黨小力量大,所以也非全然不能比。更何況,這次我想講的重點,就是希盟在我所提及的­勝選三寶中,究竟已掌握了多少寶?儘管希盟沒有像工黨那­樣陷入黨爭,但在議席分配、影子內閣,甚至是影子首相的人選­一直沒共識,這就和工黨一樣:缺乏共識指揮官、內部言論偶有出入以及­行政方向模糊。

此外,前首相兼土團黨名譽主­席馬哈迪上周也表明,希盟若執政後邀請他擔­任首相,他會考慮。作為曾掌權22年的前­首相,馬哈迪這番話更像是意­有所指,說明希盟至今在各方面­仍未達致初步共識,也更大程度反映希盟仍­未有統一的指揮團隊,讓馬哈迪不得不思考回­鍋當首相的可能性,而這更像是一道希盟無­共識領袖、消耗競選時機的警訊,盟黨若再無視大局,待大選逼近無法再談時­才讓馬哈迪臨危受命回­鍋當影子首相,則希盟肯定無緣成為另­外一個自由─國家聯盟黨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