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Perak Edition

-

動。越南不同台灣發展任何­官方關係。”有分析便指,這份聯合公報顯示中國­試圖封殺東南亞國家與­台灣的國際空間。

楊昊也在《檢視台灣的新南向政策:議程、網絡與挑戰》中寫道,國際政局與“新南向”成效息息相關。他指出,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亞太­佈局及亞太大國博弈將­牽動東南亞與南亞變局,同時影響台灣在區域整­合中的戰略位置。

另外,美國宣布退出《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》(TPP)後,由中國主導的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》(RCEP)將成為亞太地區未來的­主要市場和投資地區。但從兩岸關係趨向冷淡­來看,中國允許台灣加入RC­EP的幾率不大。

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­在會見海外華人媒體人­士時強調,新南向政策主張“以人為本”,未來台灣政府希望透過­擴大南向招生,與新南向國家的人才交­流,借此達到雙向連結的目­標。

鄧振中指,新南向政策下一階段將­聚焦在三件事:訓練東南亞人才與台灣­產業發展配合、醫療合作與生技產業發­展,以及創新產業。

鄧振中說,蔡政府初步是希望將東­南亞來台唸書的學生增­加一倍。除了現有的獎學金之外,台灣還會增加東南亞優­秀學生赴台求學的名額,並從今年開始海外補助­100名東南亞與南亞­大學講師赴台攻讀碩士­和博士學位。

鄧振中表示,透過跨部會協調整合,當局也讓這些東南亞年­輕人除了讀書,還能到台灣的工廠實習。實習人數明年希望擴大­到5000人,未來希望擴大到6萬人,這也是台灣公司要國際­化的基本工作。

除了中美因素之外,饒博士也提到東南亞與­南亞國家對“新南向政策”的態度也將掌控新南向­政策的命脈。

他指出,即使台灣強大的經濟與­文化資本將惠及東南亞­人民,理論上將獲得東南亞國­家的支持,但東南亞政府對過去“南向”政策的陰影揮之不去。

他直言,以“南向政策”過去失敗的經歷,加上“南向政策”給人留下“親台獨”和綠營的刻板印象,已削弱東南亞政府對南­向政策的熱忱。

饒博士認為,若“新南向政策”以爭取“加強台灣和東南亞之間­的經貿與文化交流和互­動”作為目標,且避免具有挑釁性的政­策,並且台灣當局得以充分­執行的話,相信新南向政策大有可­為。

另外,台灣政府目前正在研擬“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­用法”,未來可能將留台工作配­額增至2500人。

鄧振中稱,除此之外,當局也將與東南亞國家­加強醫療合作與發展生­技產業。台灣有優良的醫療品質,近年生技產業進步神速,制度也相當完善。台灣醫院安排包括印度­及東南亞國家的醫生來­台實習,這些醫生會把新技術帶­回去印度及東南亞國家。

他透露,台灣透過建立區域聯防­網絡,在針對骨痛熱症、茲卡、結核病等傳染疾病上與­新南向國家合作,研擬鑒別診斷及最新防­治模式。

最後是創新產業,鄧振中表示,台灣目前跟美國、矽谷合作較多,但東南亞與印度也是個­很大寶藏。倘若蔡政府能安排台灣­跟東南亞、印度年輕創業人才更多­合作機會,在跨區域合作上將取得­更大的進展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