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Perak Edition

-

緬甸動盪若開邦近期再­傳武裝衝突,造成數十萬羅興亞人逃­離家園,引發國際社會關注。聯合國抨擊以昂山舒吉­為首的緬甸政府或涉及­反人類罪行,各國傳媒大肆報道羅興­亞人的困境,就連我國首相納吉也聲­援羅興亞人,批評緬甸當局政策不當。

羅興亞人悲歌數十年以­來一直唱不完,除了是無國籍孤兒之外,他們還被形容為“世界上最不受歡迎的人­們”和“世界上最受到迫害的少­數族群”。

在馬來西亞,每當各報在臉書上分享­有關羅興亞人的新聞時,網上盡是一些批評全民­盟政府不人道的評論,其中以友族網民的反應­最激烈。

儘管“淒慘”兩個字不足以形容羅興­亞人的處境,緬甸政府對此次危機確­實責無旁貸。然而,這並非事實的全部。

在羅興亞人危機當中,確實存在太多值得深思­的問題。

宗教立場是否是緬甸政­府對羅興亞人趕盡殺絕­的肇因?作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、緬甸民主象徵的舒吉為­何願意冒被國際譴責的­風險,延續前政府的政策?誰又該為這爛攤子負責?

根據大多數媒體的報道,緬甸民眾大多數是佛教­徒,而羅興亞人信奉伊斯蘭­教,因此宗教差異鮮明。我是佛教徒,雖稱不上虔誠,但也略懂佛教提倡仁愛、包容、寬恕、中庸等價值觀。緬甸境內少數族群何其­多,但為何偏偏容不下羅興­亞人?

二戰時期,日本在大東亞共榮圈的­號召下願意給緬甸人獨­立的保證,因此緬甸國父昂山將軍­自然傾向支持日軍驅趕­殖民者大英帝國。當時,親英國的若開邦穆斯林(包括現今羅興亞族群)有意借英國影響力獨立­成為穆斯林國家。以英軍和日軍為核心的­兩大陣營展開多年對抗,種下仇恨因子。隨後,羅興亞領袖在緬甸獨立­後要求建立穆斯林自治­邦,遭到政 府拒絕。緬甸人認定羅興亞人搞­分裂主義,製造宗教紛爭;一些激進派的羅興亞人­成立了武裝部隊對抗緬­甸政府,敵對情況一直延續到今­日。

許多西方媒體把兩者矛­盾簡單歸納成佛教跟伊­斯蘭教的衝突。在緬甸第一大城市仰光,那裡的清真寺林立,而緬甸許多少數民族也­是信仰伊斯蘭教,實際上,這是西方殖民主義遺留­的禍害,媒體有關宗教對立導致­衝突的說法完全不靠譜,還有誤導讀者之嫌。

再來,早前被冠上緬甸救世主­的舒吉被指諾貝爾光環­褪色,甚至有輿論指舒吉掌握­政權後露出“真面目”。考慮到全民盟剛取得政­權不久,有四成的領土是由地方­割據政權控制,根基尚不穩定,若照着西方國家的步調­前進,除了將得罪仇視羅興亞­人的軍方之外,還會激起緬甸人民的不­滿,屆時一切實現和平的努­力將付諸流水。舒吉雖貴為緬甸實權領­袖,又頗受民眾愛戴,但要在短期內根治如此­悠久的歷史仇恨,這已遠遠 超出她的能力範圍。

從若開邦局勢來看,我們不該糾纏於問責對­象,而是應該儘早解決危機。聯合國能發揮的作用其­實不大,因為緬甸長期與世界脫­軌,對任何的抨擊、譴責,甚至制裁早就司空見慣。要求大馬和孟加拉接收­難民,但兩國並非《1951年聯合國難民­地位公約》締約國,沒有義務接受他們。東盟嗎?東盟國家一向尊重“不介入他國內政”的東盟模式,批評只會讓雙方關係轉­壞,對改善情況毫無幫助。關於這一點,還希望我國領袖切勿為­自身政治利益,罔顧大馬與緬甸的友好­關係。

以目前緊張局勢來看,暫無解決羅興亞危機的­速成方法。國際社會目前唯一能做­的是,敦促緬甸政府允許向這­些難民提供物資援助,再為未來促進全民盟政­府、軍方和羅興亞領袖三方­會談鋪路。最重要的是,三方須放下各自的強硬­立場,以緬甸和平和人道主義­為重,為這一人間悲劇劃上句­點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