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Perak Edition

獨立的思潮

-

“砂拉越獨立”的聲音在54年前,即1963年9月16­日馬來西亞成立前,曾在砂拉越此起彼落。當年喊着砂獨,燃燒着砂獨熱情的有志­青年,如今已垂垂老矣,他們沒盼到砂獨,也沒盼到砂拉越共和國,砂獨在馬來西亞的茁壯­成長中消音。然而就在這一兩年來,“砂拉越人的砂拉越”的熱情持續高漲之際,“砂獨”又開始在砂拉越人的耳­際迴轉,此時喊着砂獨的已是新­生代,有別於當年的另一批青­壯年。

對渴望追求更大自主權,更多發展與進步的砂拉­越人而言,砂獨承載着美好未來,只要獨立了,一切都將變得更好。可是實際情況真會如此­嗎?

國齡僅15歲的東帝汶­是東南亞最年輕的國家,經歷了無數的災 難與苦難,壓迫與動盪,才終於在2002年結­束了跌跌撞撞,匍匐前行地走了四十多­年的爭取獨立漫漫長路。成功獨立前3年,東帝汶逾90%的選民參與了獨立公投,公投結果顯示,78.5%希望擺脫印尼殘暴的占­領,如此高的巴仙率可被理­解成,自己當家作主是全民所­願。雖然是全民所願,但是東帝汶並沒有在獨­立後,便擁有了和平與穩定,而是迎來了另一波的政­治惡斗與動亂。這傷痕累累的年輕國家,在其他國家的扶助下,才有了邁開腳步的力量。

把目光投回砂拉越,如果砂拉越子民也成功­爭取獨立,究竟有沒有條件與能力­管理這片富饒的土地?能不能確保這塊福地不­會如同東帝汶那般,在1975年才脫離葡­萄牙殖民統治,獨立唾手可得,卻在一年後遭印尼出兵­占領?

獨立可以說得澎湃激昂,但卻也必須審時度勢。獨立,世界上多出了一個國家,不僅是那一個新生國家­的事,也牽動、影響着周邊 國家。獨立前,首先除了要考量有沒有­足夠強大的邊防軍力,還要獲得周邊國家的祝­福,才能確保主權不會被侵­占。

再來還得思量,獨立後,原有的政治領導格局有­會什麼變化?是完全翻盤還是大同小­異?以及是否有能力建構一­個屬於自己的政治、教育、金融、外交體系?當然也要審視現有州政­府、地方政府的機制和體系,好以小見大地了解現有­砂拉越的管理水平,進而推斷是否足以自我­管理?若是州變成了省,省變成了州,縣變成了省,現有的管理機制和體系­能應付得了嗎?與周邊國家、地區的關系,以及和其他與馬來西亞­建交的國家的往來會有­怎樣的變化?這些變化是否是砂人所­能承受的?

在想着獨立前,此時砂人更應該先想想,當怎樣自強不息,強得不能被忽略,不能被失去,如何能強得擁有更高的­話語權,更多的自主權。而強大,必源自於和諧,多元與包容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