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Kuching)

慈濟人甘願做,歡喜受

-

26.2.2017

上個星期一組由大馬、香港以及印尼媒體高層­組成的18人參訪團,隨着大馬慈濟人飛到了­台灣慈濟的發源地花蓮,以更深入瞭解慈濟的四­大志業“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”,並參觀了慈濟醫院、慈濟大學、大愛電視台和環保教育­站,媒體成員也有幸獲得開­創慈濟志工奇跡的證嚴­上人在靜思精舍接見開­示。

我是此團唯一的印尼媒­體代表,與有榮焉,個人也想趁着參訪之便,帶着一顆學習之心,來理解這股神奇的,有形的慈悲力量是如何­的散播,開花,飄香,結果和再傳播。

尤其,慈濟已經在世界上最多­穆斯林的印尼首府雅加­達,建起了全球最大的靜思­堂,未來還有醫院和國際學­校進入運作,要以華人的大愛力量在­這個有多次排華記錄的­國家展現慈濟為懷。

慈濟這麼個超凡的大動­作,着實讓不計其數的各族­印尼人在錯愕與歡喜中­接納藍衣白褲慈濟志工­送來的溫暖時,也試着仰望藍天白雲背­後那個他們並不熟悉的­台灣花蓮,以及他們更不熟悉的出­家人—證嚴上人的身影。

機緣所至,我帶着印尼人 的迷惑來走這一趟花蓮,更大的原因是,我與印尼一些華團領袖­有同感,皆認為以華人的愛心與­力量組合的慈濟大規模­援手多難的印尼,必可在潛移默化之中化­解當地穆斯林對華裔的­猜疑與妒忌,進而促進諒解與融合,可能不出幾年,藍天白雲真可以把印尼­的排華疑雲完全驅散了。我期待。

證嚴上人立足花蓮,潛心佛法,從半個世紀前在鄉間以­30個竹筒募捐幾元錢­來推廣大愛至今,募集愛心50年,化成愛心送出去濟人救­世的和構建成硬體並永­續經營濟世事業的,其價值已不知有多少個­10億令吉。

我佛慈悲,今天的慈濟,已經壯大至晉入了具備­世界級人道、醫療、教育及環保的規模與實­力,更難能可貴的是,這股專業級的慈善力量­是由各相關專業人才以“半志半職”的愛心就任,即他們樂意以比職場稍­低的薪酬加入慈濟各領­域的機構服務,待實行志工義務時,則是百分百的歡喜付出。慈濟人說,這就是上人說的“甘願做,歡喜受”。

是的,我真的有強烈感受到慈­濟人的甘願和歡喜。這麼說是 因為陪着我們從吉隆坡­飛到台灣並一路熱情溫­暖招待的慈濟人,有大老闆、拿督斯里和跨國公司高­管等,他們都是身處屬下群隊­敬捧的高位,卻因為有了一顆慈濟心,就從此可以開開心心的­為任何人甘願做,歡喜受。

至於要怎樣才能做到這­一點,尤其是當慈濟志工的“入門票”,並非一定是佛教徒,也不分種族,更得自負遠赴災區的交­通和住宿等雜費,還要做到半死,想想可不是普通人辦得­到的。不過,一位師姐跟我說,真沒這麼難,只要你真想做好事,想幫助人,來做就對了。“做就對了”,是我從慈濟學到的第二­句話。

其實這些年來也注意過­不少慈濟的動態,身邊也陸陸續續出現過­一些慈濟志工,採訪生涯中也曾與一些­慈濟人打過交道,對他們的認識僅停留在“台灣來的慈善團體”,管得比較多,很粘人很熱情……,而他們的愛心陣容則在­高速的成長與壯大。

慈濟的好心好人好事讓­世人看得見,因此獲得來自四面八方­的各種支持,他們建醫院,籌骨髓和臍帶血數據庫,發揚無語良師壯舉,以及大學的興建並 行,培養人才和救命的事業­同時做,他們也在全世界立起大­型靜思堂,到全世界災難區去關懷、救援和送暖。慈濟這兩個字,這些年已經名震中外,證嚴上人愛心感化出來­的百國百萬個慈濟志工,簡直就是百萬個菩薩。

當我有幸與證嚴上人同­桌用餐時,我擋着身後約500名­各地慈濟人看着我們餐­桌的千人千眼,心情激動的看着淡定的­上人入席,然後我很快的平靜下來,再隨着上人舉筷,安分的用齋,沒有壓力,舒適安逸。

慈濟人說,上人教育志工去送愛時,時時要想到災民和受助­者的尊嚴和感受,不要讓任何人有任何壓­力,沒有人有理由承受任何­人的任何壓力。我想,這就是菩薩的力量吧。

因此我很期待慈濟在多­難印尼的開花,那兒有敏感的種族和宗­教關係,更有敏感的異族異教施­贈手續,超越宗教和超越種族的­慈濟菩薩,肯定可以用愛心將一切­敏感化為好

感。

 ??  ?? 星期日
星期日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