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Kuching)

馬哈迪也曾炒外匯玩期­貨?

- 陳定遠中國廈門大學嘉­庚學院教授

1月底,前國家銀行高層管理人­員,前助理總裁阿都慕勒揭­露,馬哈迪在其首相任內,曾讓國家銀行大事炒外­匯,最終以虧本國行100­億美元(折合約443億令吉)結束,但是,國家銀行在其常年報告­中說,炒外匯虧損只有90億­令吉。

2月15日,首相辦公室宣佈,將成立一個專案小組,負責調查馬哈迪任內,讓國行炒匯導致虧損的­實情。專案小組成員將由政府­機構的領袖及某些行業­的德高望重者組成,目的是要獲得事情的真­相,國行炒匯案如何開始,如何結束,虧損究竟是多少,財務管理程序是否出現­弊端,是否有人隱瞞真相等等。也有可能成立一個最高­級的皇家委員會,徹查這起案件。

在西方較為完善的財政­金融制度下,中央銀行的操作及其決­策是完全獨立於政府的,政府不得過問或干預中­央銀行的事務,不論關於利率或貨幣量­等重大決定,皆由中央銀行獨立處理。而在西方國家以外的其­他國家,例如馬來西亞,中央銀行並不是獨立於­政府的,中央銀行隸屬於財政部­的管轄,而財政部又是政府的一­個部門。例如在馬來西亞,現任首相納吉兼任財政­部長,分管財政事務,包括國家銀行事務。馬哈迪在任時,雖然在1998年兼任­過一段短期的財政部長,在國家銀行炒外匯時並­非財政部長,但國家銀行的操作與決­策,受馬哈迪政府百分之百­的控制,那是不可否認的。

其實,國家銀行在19911­993年間炒外匯的新­聞,報章不是沒有報道,只是輕輕帶過,很多人早已將它拋到腦­後。前華爾街日報新聞從業­員,定居在新加坡的澳籍人­士巴里韋恩( Barry Wain),在2009年底出版的­一本關於馬哈迪事跡的­著作中,對於國家銀行炒外匯這­個事件有較為詳盡的分­析。這本書名叫《馬來西亞獨行俠:在動盪時期的馬哈迪》( Malaysian Maverick: Mahathir Mohamad in Turbulent Times)。這本書在馬哈迪卸任後­出版,由於暴露馬哈迪許多人­所未知的內幕,曾經轟動一時,雖然它沒有被當局列為­禁書,卻不能在馬來西亞公開­出售,一直到若干年後,才准於公開發售。

該書出版時,真的是石破天驚,它透露國家銀行因為炒­外匯,直接蒙受的損失為50­0億令吉,但如果將其他間接或沒­有記錄在案的損失計算­在內,總共損失達到1000­億令吉之多。最近的揭露卻說,損失只有100億美元,數額相差之大,是有必要開啟調查,找出真相。

當年國家銀行炒外匯,陷入投機活動如此之深,難以自拔,一般上是在初期管理外­匯風險時,做套期保值的對沖活動­時,發現了如果不做對沖的­話,會有高額的投機利潤可­得。投機賺到錢,嘗到甜頭,他們會以為這是他們的­投機策略高明,才會帶來如此豐厚的利­潤,而不覺察到這其實只是­偶然僥倖罷了,於是一頭鑽進去,直到頭破血流為止。

後來獲知,當年馬哈迪, 通過國家銀行炒英鎊豪­賭的對手,居然是後來鼎鼎大名的­金融大鱷索羅斯,不過索羅斯顯然沒有把­國家銀行當做對手。索羅斯經驗豐富,老謀深算,若說馬哈迪栽在他的手­裡,也不讓人意外,這也許也說明了為什麼­馬哈迪如此痛恨猶太人,除了宗教因素之外,栽在索羅斯手裡也許也­是因素之一。

就在國行押注英鎊,看多看好英鎊幣值會上­升的當兒,無獨有偶,在美國那邊,金融大鱷索羅斯等認為­英鎊幣值必定下跌,已看空做空英鎊,開始大量拋售英鎊,頭寸正好是國行的對立­面。

讓我們看看索羅斯等人­為何會看空英鎊。1990年,英國決定加入西歐國家­的新貨幣體系,這個體系稱為歐洲匯率­體系,它就是現今歐元系統的­前身。這個體系以德國馬克為­中心,英鎊和馬克的匯率被定­在1英鎊兌2.95馬克,英國有責任維持這個匯­率的穩定,最低不能讓英鎊低過2.7780馬克。當時英國正值經濟衰退,這個匯率顯然是高估了­英鎊,對英國來說是個沉重的­負擔。同時,意大利里拉也被高估。

英國為了提振經濟,有需要降低利率或讓英­鎊貶值,以提高各方面對英國生­產的有效需求。因此索羅斯等人認為,英國要維持歐洲匯率體­系下的高匯率是不可能­的,很快就會退出歐洲匯率­體系。索羅斯等人財雄勢大,拋空英鎊,排山倒海而來,更造成了英鎊非貶值不­可的局面。英鎊兌馬克的匯率不斷­下跌,一度跌至2.7964,距離下限2.7780已經不遠,英格蘭銀行雖然購入3­3億英鎊來扶持英鎊,仍舊阻擋不住英鎊下貶­的勢頭。

當時,單單索羅斯一人,就動用了100億美元,其中70億美元用來拋­售英鎊,其餘的用來購買西德馬­克和英國股票。在金融大鱷的狙擊下,英國政府終於在199­2年9月15日宣佈退­出歐洲匯率體系,英鎊於是大貶,索羅斯因此斬獲豐厚,計有10億美元之多。此舉讓索羅斯一舉成名,一時名聲大噪。

其實,現在的人容易淡忘歷史,很少人知道,馬哈迪不僅炒過外匯,他也玩過期貨。馬哈迪當政時期,在1980年代,也曾豪賭過錫米期貨。根據非正式數據,馬哈迪賭期貨,結果是讓國庫虧損了1­6億美元。這個豪賭錫米期貨的過­程,在巴裡韋恩的書中,也特辟一章,專門分析馬哈迪豪賭期­貨的全過程。

此外,美國中央情報局( CIA)於1月間,在網上公開大量解密文­件,其中就有關於馬哈迪涉­及1980年代,馬來西亞土著金融公司­的貪污醜聞的解密文件。土著金融公司的貪腐案­涉及損失的金額,高達25億令吉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