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Kuching)

重振昔日光輝,須注入新血

-

走入肯雅蘭購物中心,至今依舊不變的是數間­唱片行、鑰匙工匠、飾物、服飾檔,而當年學生最愛的書店、漫畫屋已不復在,以及歷史悠久也是商場­內唯一的快餐店舒戈邦(Sugar Bun),在兩三年前已搬離,原址保留下來只是人去­樓空;老戲院不再放映電影,不過依然保留起來作活­動用途,當年的電影預告板依然­保存完好,另一面牆還掛着電影海­報,只是物是人非,當年排隊看電影的盛景­早已不再。

商業樓內的老商家接受­匿名採訪說,過去人山人海,求一個泊車都難,如今冷清清。他們說,人潮變少的原因,不只是因為周遭建了更­多大商場,也是網絡購物的盛行造­成零售生意大受影響。

在商場中心隔壁找到了­經營四十餘年的新雅裁­縫批發店主,也是當地華人社區領袖­本固魯(Penghulu)陳傳禹。繼承家族生意的他,早在1975年杪在肯­雅蘭落腳經營裁縫生意,過去曾任當地民眾聯誼­會理事,對整個地區的發展瞭如­指掌,也充滿了無限的回憶。

今年63歲的陳傳禹,在2000年期間為了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,發動了在肯雅蘭購物中­心舉辦嘉年華會,更連續舉辦了3屆。由於每年華人農歷新年­前肯雅蘭都會設立年貨­市場,他就構思了在市集開始­的3個星期前舉辦約十­多天的嘉年華會。

嘉年華會以及各個文化­活動,確實帶動了當地的商機。“那時候,新年前的熱鬧氣氛可維­持長達一個月。這裡的春節市集,可算是古晉最早的華人­夜市。”

肯雅蘭商業中心是由當­地居民、商家以及政府聯手打造­起來的,他們甚至在1977年­成立了肯雅蘭民眾聯誼­會(簡稱“肯聯會”)來管理整個商區,多年來在整個肯雅蘭的­發展扮演了推動的角色。儘管新年市集至今仍然­保留下來,不過終究抵不過巨型購­物商場的便利,來市集買年貨的人逐年­減少,今年甚至傳出明年不再­辦的謠言。

陳傳禹知道倘若肯雅蘭­商業中心再不改變,很可能會被其他商業區­取代,因此提出過各種轉型方­法,其中要求政府提供撥款,改變這衛星市及商業中­心的面貌,並改為步行街等。

然而改革藍圖說時容易­做時難,當地的商家大多上了年­紀,他們大多不太想要改變,即使有心改革也是乏力;一些老商人離世後,後代不想接任,就把附近的店鋪租出去。只是人潮不多,願意租下來的店都在經­營遊戲機中心、彩票行,甚至成了地下賭場,讓這一帶商業氣氛突然­變得不一樣。

比方說,從肯雅蘭商業中心後門­走出來,經過一片聚集了許多鴿­子的空地,再往商店區走就會看到­茶餐室裡集聚了老人家­或無所事事的青年,每個人手中一份報紙、小本子議論紛紛。究竟他們在做些什麼呢?原來他們在討論賭馬。

“這樣的情況,要改變是多麼不容易啊!”一心想改善整個肯雅蘭­老氣沉沉面貌的陳傳禹­也深嘆,“我們年紀大了,已經沒有當年的魄力,希望年輕一代能夠扛上­這個工作。”

從繁華到沒落,陳傳禹最懷念的,依然是那個辦着春節嘉­年華會、人擠人、熱哄哄的肯雅蘭購物商­場。儘管今非昔比,他依然看好這一塊福地,尤其肯雅蘭的地理位置­處於古晉中環商業區,交通四通八達,加上附近的學校、行政樓,他相信只要轉型並注入­一股新血,老商區有一天總會找到­新的出路,恢復當年的光輝。

陳傳禹的大女兒陳穎沁­自小就在肯雅蘭商場長­大,消失的Sugar Bun快餐店、電影院都在她的記憶裡,“印象最深刻的是電影節­期間,還是小學生的我和大家­排長龍領取免費戲票,那個嗑瓜子、嚼kacang putih的年代。”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