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Kuching)

從“說書”到流言傳播

- 陳芳龍管理顧問

書”,也就是“說故事”(但一不小心會形成流言­散播) ,宋朝(公元960年─1279年)的說書風氣極盛、在當時民間廣為流行,驚堂木一敲隨即萬人空­巷!宋朝人的“說書”威力,最終說出了羅貫中的《三國演義》、說出了關羽的義薄雲天(關羽死於公元220年,三國初期兵敗荊州被東­吳孫權所殺,在陳壽的《三國誌》《蜀書六:關張馬黃趙傳》中,看得出來關羽並非三國­的主角);也說出了曹操的大奸大­惡(《三國誌.武帝紀》對曹操的評價是“不念舊惡、非常之人,超世之傑矣! ”,可見陳壽對曹操的評價­很高),關羽的義,曹操的奸,全拜宋代說書人因戲曲­效果而誇大傳播的結果!至於《水滸傳》,更是宋代說書人熱衷的­話本,無論武松景陽岡打虎,林沖雪夜上梁山等等場­景,全是拼湊自宋朝說書人­的故事。當然背後隱藏了“揭露官逼民反,歌頌起義,發揚忠義思想”!

宋朝,沒有電視、手機、網絡,說書成了那年頭民間資­訊傳播的主要管

“說道,所以說書的傳播力量很­強,甚至可以顛覆正史,可以說神了關雲長,也可以說死了曹孟德。《三國演義》對一般百姓的影響,更甚於陳壽的正史《三國誌》。

以古鑑今,關、曹二人也不就是現代網­絡霸凌下的得益者與犧­牲者?最近,甚至近幾年來,網絡霸凌的課題一再出­現在報端,當然流竄在市井小民間­的網絡霸凌,更千百倍於此。所以星洲日報先後推出“暖勢力”和“求真”的版面,除了報道人間有溫情,也同時“在失真的時代,堅持求是精神”,這很值得肯定的,但流傳在一般人,你我之間的流言呢?

《荀子.大略》說:“流言止於智者”,但誰是智者?有心人想要詆毀,或彼此有利害關係衝突(不管是權力鬥爭、男女三角戀、私人恩怨),都必然樂見謠言傳播,發流言的人雖非智者,但心計極深,因此很多流言很難平息。

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黃成­榮就指出,因為網民很多時候受到­集體行動的影響,不覺得參與霸凌可能會­把別人摧 毀,也不覺得“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­人的痛苦上”是不道德的。

大家應該聽過“三人成虎”的典故;戰國時期魏惠王準備將­大臣龐恭和太子送到趙­國國都邯鄲當人質,那年頭通訊不發達,龐恭擔心二人一離開,就有奸臣在背後放冷箭;於是乎,先向魏惠王說了一段話。他問魏王: “今天如果有一個人說大­街上有虎,您信嗎? ”;魏王說: “不信! ”; “如果兩個人說呢?”回日:“半信半疑!”;“如果三個人都這麼說?”魏王說: “這樣我就相信了!”。龐恭告訴魏王:“我離開了魏國去邯鄲,相信背後有人說三道四,希望大王明察”魏王也答應了他。結果,他前腳一離開,讒言紛至,最終魏王依舊相信了小­人的讒言。

中國四千多年歷史,被流言霸凌而造成皇帝­弒子,將相滅族的案例很多。就說漢武帝(公元前157年─公元前87年),他是中國歷史上最為人­稱道的君王;但到了晚年(西元前92年)卻發生了宮廷內部的“巫蠱之禍”,當時 武帝的寵臣江充因與太­子劉據結怨,指使胡巫向武帝說宮中­有邪氣,並誣告太子在宮中埋有­用以作法詛咒的木人,企圖謀反。武帝信之,派宰相劉屈氂帶兵鎮壓,追捕太子而引發戰爭,太子劉據最後兵敗自縊,“巫蠱之禍”前後造成四十多萬人罹­難;一場殺戮,造成大量軍事與政治人­才流失,這也是造成西漢政權後­來走向衰敗的重要因素。

流言,可以讓一個盛世逐漸走­向衰亡,可見其傷害力量多大?荀子說: “流言止於智者”;但像漢武帝這等明君都­會受流言所害,更何況一般人呢?

回到今天,資訊如此流通發達, “三人成虎”、“巫蠱之禍”依舊在政壇、企業界、日常生活中天天上演。能夠阻止的,就是“論語”中的“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聽、非禮勿言”,讓流言止於智者!我們若非“智者”,但也不應推波助瀾! 管理與人生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