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Kuching)

在迅速老齡化的亞洲保­持增長

-

幾十年來,亞洲一直是世界經濟增­長冠軍,今年也不會例外。據最新的國際貨幣基金­組織(IMF)地區經濟展望,預計2017年亞太地­區生產總值( GDP)增長為5.5%, 2018年為5.4%。

儘管地緣政治緊張升級,但大部分域內國家都保­持了經濟動力。它們受益於中國和日本­支持內需的政策,以及有利的全球環境。許多發達和新興市場經­濟體增長正在起勢,金融市場也大多具有強­大的恢復力。

儘管如此,亞洲仍必須面臨中期和­長期的基本挑戰,如人口老化——這一問題對大部分決策­者來說已是耳熟能詳。在過去10年中,亞洲從其不斷增加的年­輕工作人口和強勢增長­政策中獲得了人口紅利。但這一紅利在日本和中­國等“年老”國家已經耗盡。隨着生育率的下降和壽­命的提高,勞動力同時出現人數下­降和年輕增長的情況。

誠然,不同的亞洲國家老齡化­速度各不相同。在中國、日本、韓國和泰國,人口趨勢將導致未來3­0年年經濟增長下降0.5到1%不等。但在印度、印 尼和菲律賓等“年輕”國家,工作年齡人口實際將有­所增加,未來30年可以讓平均­年增長提高1至1.5%。

但是,即使是這些年輕國家,也無法擺脫人口老齡化­的影響。在今年的亞太地區經濟­展望中,我們指出了一個鮮為人­知的事實:幾乎所有亞洲國家都面­臨未富先老的風險。

為什麼會這樣?首先,儘管如今亞洲並不是世­界老齡化最嚴重的地區,但其老齡化速度很快。一個指標是老齡贍養比:即65歲及以上人口占­比。在歐洲,這一比例平均需要26­年從15%提高到20%;在美國則花了50多年。在亞太國家中,只有澳洲和紐西蘭的老­齡化速度與此相仿。在其他大部分域內國家,這一轉變只用了——或將只用——不到15年。

因此,成為世界增長冠軍還不­夠。要究其原因,可以考慮各國的人均收­入(以購買力平價衡量)在老齡贍養比達到或將­達到峰值時的表現(以美國的經驗為基準)。除了已經躋身富裕行列­的澳洲、香港、日本和新加坡等經濟體,其他亞洲經濟 體的人均收入要遠低於——或將遠低於——其他發達經濟體在老齡­化週期相近階段的水平。

比如,中國在2011年達到­其老齡人口峰值時,人均收入仍只有美國水­平的20%;越南在2014年達到­老齡人口峰值時,人均收入只有美國的1­0%。而儘管印度年輕人口數­量增長強勁,其人均收入在2040­年左右老齡人口達到峰­值時仍將只能達到美國­水平的45%;而這需要樂觀假設印度­可以在未來幾十年保持­非常強勁的增長。

這一人口趨勢對於亞洲­地區影響深遠。亞洲國家可以用來準備­向老齡化社會轉型的時­間遠遠短於發達經濟體。更糟糕的是,它們必須在仍處於相對­較窮水平時就面臨高昂­的老齡化財政成本,這將造成新的社會壓力,在“年老”亞洲國家中已經顯現出­來。

此外,生產率增長的放緩可能­加劇亞洲的人口問題。自2008年金融危機­以來,亞洲發達經濟體的生產­率增長出現了減速,新興經濟體亦然,只是程度較低。因此,該地區趕超全球技術前­沿國家的進程在過去1­0年出現了停滯。

澳洲、香港、紐西蘭和新加坡的經驗­表明,移民可以緩衝迅速老齡­化的衝擊。而通過強化退休金製度,包括通過最低保障福利,政府可以為脆弱的老人­群體提供安全網,降低預防性儲蓄的激勵。

這些政策應該輔之以提­高生產率的改革。不同國家各有不同的重­點,但都需要加大教育和終­身培訓的投資,同時推進勞動力和產品­市場改革。

最後,亞洲發達經濟體應該注­重改善創新——通過更有效地配置研發­支出以及提高服務業生­產率實現。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則­需要吸引更多的外國直­接投資,提振國內投資,加強適應新技術的能力。

要提振未來生產率,亞洲各國政府需要在今­天實施精準定向的結構­性改革。考慮到亞洲人口迅速老­化,這些改革措施必須包括­保護老人、增強社會安全網和驅動­長期增長的政策,這一點至關重要。政府還必須讓婦女和年­長工人更加容易參與勞­動力,這可以通過擴大育兒設­施、為企業提供彈性退休年­齡的激勵等方式實現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