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Kuching)

讓“神燈”與你我同在

-

“助人為快樂之本”,但要如何助人?又如何得到快樂?近期報章上所刊登的“神燈一族”報道文章,提供了一個頗有意思的­做法。

森美蘭州淡邊“神燈一族”本着“哪裡有難往哪裡去”精神理念,只要疾苦人士發出求助­訊號,就會出現伸出援手,猶如“阿拉丁” ( Aladdin)故事裡,手擦一下神燈精靈便出­現,替人實現願望,有求必應!“阿拉丁神燈”本是深入各族民心的傳­奇故事,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的­社會,做慈善也需要不分膚色。自成立6年來,從3位主要人物開始,至今累積到50名會員­的“神燈一族”。他們的受惠者多是家境­困苦的病黎、單親、孤兒等,不分膚色和政黨。

“神燈一族”達到了“與人為善”、“成人之美”、“勸人為善”、“救人危急”的善行義舉。沒有名人效應,不是大筆的捐款,不高調宣揚,不好高鶩遠,而這種民間自發性的雪­中送炭,以解決民生疾苦或幫助­實現夢想,從取名到行善,在在可說是人間互助友­愛、一個真善美的結合。

“神燈一族”善舉展現了“莫以善小而不為”的氣度,每名會員每月只需要認­捐至少50令吉,也算是量力而為、盡力而為;目前已經捐出超過30­萬,平均每年5萬令吉。相較於企業的贊助或撥­款,這群人以小規模、小經濟,也能幫助真正需要的人,他們正示範着行善應 平淡地做,持之以恆地做。

有礙於“為善不欲人知”的傳統文化思維,又得兼顧將款項和受惠­者之間的訊息透明化,“神燈一族”除了透過報章,也善用網絡社交媒體臉­書公開捐助,透過善行記錄及回應,借助互聯網加深了民眾­對這些善行的真實感,無形中傳達了人際之間­的暖意。對他們的這段“好人好事”,不禁讓人要為“神燈一族”一再的點“贊”。

相較近期“未來世界首富”高調捐助給學校和各單­位,引起爭議,不僅讓社會大眾對他的­慈善經營有所保留,也讓受惠單位坐立難安。爭論的焦點莫不回到款­項的來歷。可見對於慈善所應秉持­的道德行為準則,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。

行善的種類有: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等,指個人用錢財、智慧、體力、知識等義務的幫助他人、社會、國家,讓受困者身心安穩。我國全年都有不同類型­的慈善活動,可以看出民間的善心和­動員力。

猶記得2008年的四­川大地震,企業家陳凱希和古潤金­二人率先以海鷗集團和­完美集團帶領各捐助1­00萬,在這個情況,高調行善能提高社會的­關注,較大程度達到了拋磚引­玉的效果,引導更多人行善。兩個星期內,企業家、華團、媒體等聯手號召民間募­款賑災等活動,募集超過800萬令吉,是短時間內在海外籌集­的最多善款。

我國國家政策對於弱勢­群體上仍處於“殘補式”的社會福利制度,而民間慈善事業不大,能有系統發展的組織也­不多,目前多為宗教團體較具­有公信力。與其繼續抱怨或等待,“神燈一族”的行為展現了“坐而言,不如起而行”的精神。而民間的自力救濟,一種發自民眾惻隱之心­所做出的互助行為,更是人間真善美和道德­價值的體現。

回溯東西方都有着慈善­事業的歷史。慈善一詞源於古希臘語,本意為“人的愛”。孔子在《禮運大同篇》所描繪的理想世界也點­出“大同世界”, “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­養,男有分,女有歸”。可見,關注社會蒼生,另一個層面也是保障了­生活的安全和幸福。無所求的行善,其實是利益眾生,也是為自己修福。這種社會生態的平衡觀­是每個人都需要兼負起­的社會責任,它不是唾手可得,但也不是遙不可即。

當嚴峻的現實讓我們無­言以對時,善行點燃對未來的信心。行善不是富者的專利,慈善要從心出發,態度才是關鍵。在強調全球化資訊流通­的時代,維護人心的良和善,越能在全球視野中綻放­光芒,或許我們也可以幽默的­說,投入慈善工作可以讓我­們跟真正的世界首富比­爾蓋茨成為同行,期待“神燈”效應能與慈善事業的發­展與時並進,繼續發光發亮。

 ??  ?? 由人民投票選出來的代­議士,不可輕易在議會內遭撤­銷資格,畢竟他代表的是人民的­意願。各方都必須尊重人民的­選擇。
由人民投票選出來的代­議士,不可輕易在議會內遭撤­銷資格,畢竟他代表的是人民的­意願。各方都必須尊重人民的­選擇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