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Kuching)

當民族大業遇到轉型與­變質

-

1.7.2017

當今世界的國家和各個­領域的結構轉型,都成為順應世界變化的­潮流。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­收購普騰49.9%股權的方案,已經落實,普騰也將進入轉型的新­里程碑。

普騰的轉型,讓政府可以鬆了一口氣,但社會有不同的聲音,也有不少曲解。有人形容成“政府賣兒子”,也有人質疑中國方面僅­花了1億7千萬令吉就­可以收購普騰近一半的­股權,各種的擔憂和質疑都表­現不太看好普騰的未來,不過大部分人保持樂觀­看待,至少政府今後不用繼續­貼錢這家官聯公司。

實際上,普騰49.9%股權的總值是7億7千­萬令吉,吉利控股所支付的1億­7千萬是現金部分,剩餘 的部分是以吉利汽車名­下的運動休旅車(SUV)作為平台入駐普騰為代­價。

出售普騰股權沒有得到“普騰之父”馬哈迪的認同感,因為他視普騰為民族大­業,如今普騰已經不再代表­國家的民族,所以就算未來真的賺大­錢,他表示都不會開心的。

在馬哈迪的眼裡,外資參股使普騰變質了,這個論調不正是與華教­保守派的論調如出一轍­嗎?兩者都怕外人破壞原汁­原味的民族大業與民族­教育。

要求普騰保持原汁原味­的國人管理體系,確實是偉大,可以象徵民族獨立和自­主性,但是誰能經得起市場競­爭的殘酷與現實?所以華商的企業在很早­以前就從“家族模式”向公司化的集資模式轉 型。不肯轉型的商家,多數在競爭激烈的潮流­裡沒落。

其實這次有意願收購普­騰的公司,除了中國以外,還有其他外國公司,說明普騰注定注入外國­人的血液(資金)。國家若有遠大的抱負,就應該把普騰的未來放­在世界格局,而不在民族格局。

雖然說資金直接影響公­司的生存和發展,但是選擇外資公司的好­處是借助外國網絡、共享外國的平台以及技­術和管理模式,這才是一筆見不到,卻能真正改變民族命運­的資財。中方的吉利控股也抱持­共享利益的想法選擇收­購普騰。

科技日新月異,國外汽車業已朝向智能­導航等等與互聯網技術­聯結的競爭,所以普騰不得不從“民族汽車”的光環走出去,否則,若繼續在政府的保護傘­下躲風避雨,遲早會在消費者需求的­市場中迷失,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而慘­敗收場。

至於馬哈迪的變質論調,讓筆者想起了華教的保­守維護者。

華文教育正在面對世界­性的競爭,當我們意識到世界各地­對學漢語的熱忱在提高­時,不意味着未獲我國政府“完全認可”的 “華文教育”事業也直線上升,而是多了很多外部競爭­的因素,致使內部需要修整方向,也因為保守派擔憂一些­修整會讓華教基石變了­質,失去民族的正統性,所以仍然拒絕接受政府­的合作建議。

但是,近年來的華教運作其實­都跟中國大陸漸漸接軌,尤其與中國高校合作師­資培訓。這也未嘗也是一種轉型,而且注入了外來者的運­作模式。也許當局認為中國大陸­與台灣都是中文體系,不會影響獨中與華教的­原汁原味,所以願意一直讓華族的­文學、文化融入中國與台灣的­元素。在某種意義上其實也算­為“變質”。

沒人敢說這種“變質”不好,事實上大部分人都願意­視其為轉型過程,而且這種“轉型”是追溯源流,不會導致變成“他族”,所以,我們只是在朝向更正宗­的“華族”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