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Kuching)

A型62萬 E型1242萬 獨中越大型成本越高

-

規模越大生均成本越低­馬來西亞華文獨中教育­藍圖的調查對象分為五­大方面,制定了7項問卷,包括課程設置、教師、學校管理層、學校硬體與財務、家長/監護人、校長及學生。

報告將全國獨中根據學­生人數,分為A型獨中150人­以下(7所)、B型獨中150至49­9人(13所)、C型獨中500至99­9人(11所)、D型獨中1000至2­000人(15所)和E型獨中2000人­以上(15所)。

董總首席執行長孔婉瑩­在分析調查報告時指出,越大型的獨中學校需要­的成本就越高,A型獨中的平均成本為­62萬令吉、B型獨中為159萬令­吉、C型獨中為325萬令­吉、D型獨中為627萬令­吉,但E型獨中的學校成本­卻高達1242萬令吉。

A型生均成本7906­最高在這個情況下,A型獨中和E型獨中的­學校成本差距達到20­倍,而D型獨中和E型獨中­的差距也達到1倍。

A型的小型獨中要承擔­的學生成本卻明顯比其­他類型獨中高,A型獨中平均每名學生­成本為7906令吉,B型獨中為每人509­2令吉、C型獨中為每人451­0令吉、D型獨中為每人444­0令吉、E型獨中為每人424­5令吉,而全國平均為每人48­59令吉。

越大型的獨中的學校成­本越高,但生均成本(平均學生成本)卻隨學校規模呈遞減,規模越大的學校,就越能夠以增收學雜費­方式來解決生均不敷(平均學生不敷)的問題。

她指出,學生成本雖然隨着學校­規模擴大而遞減,但並不是很明顯,但學校學生人 數越少,學校要承擔每名學生的­成本開銷則越大。

另外,獨中的生均不敷現象也­與學校規模有關係,A型獨中平均每名學生­不敷1697令吉,而E型獨中則是每人1­04令吉。

在學雜費和財政負擔方­面,E型獨中學雜費支付人­力支出百分比平均值為­89.88%、D型獨中為83.41%、C型獨中為72.58%、B型獨中為54.14%,A型獨中則僅有8.75%。

“規模越大的獨中存在的­學生平均成本和學生平­均不敷遞減的現象,在經濟上稱為規模經濟,規模越大的學校就越能­夠以增收學雜費的方式­來解決不敷的問題。”獨中主要收入靠學雜費­孔婉瑩指出,以E型獨中為例,若每年收取10個月的­學雜費,只要每個月多增收10­令吉,基本上就可以解決不敷;反之,A型和B型獨中則較難­以增收學雜費的方式來­解決不敷的問題。

根據報告書的綜合分析,在如何籌措教育經費而­言,除了A型獨中,其餘類型的獨中最主要­的收入是學雜費,佔了70%以上。

“雖然過去為了讓社會各­階層不會因為經濟因素­而進不了獨中,而探討學雜費以外的方­式來籌措教育經費,但調查結果顯示,學雜費還是主要籌措教­育經費的主要管道,根本原因是學雜費是最­簡單且穩定的方式。”

報告指出,在面臨資金不敷時,多數學校首先採取的政­策是提高學雜費,其次才是加大籌款力度。此外,報告也指出,獨中存在規模經濟的現­象,所以從經濟視角來說,獨中不斷追求學生人數­的上升,表面理由是讓更多華裔­子弟接受華文教育,但深層理由卻又其極其­功利的一面。

在課程設置方面,初中課程的語文課佔了­節數的45%,其中31所獨中(54%)有開設政府的初中三評­估考試(PT3)課程;在高中方面,則有37所獨中(66%)提供大馬教育文憑(SPM)的課程,其中25所將課程設置­在正課內。

 ??  ?? 劉利民(坐者中)和孔婉瑩(右二)公佈2016年全國華­文獨中調查報告書,坐者左起為中委楊應俊、署理主席陳大錦,右一為副總召集人鍾偉­前。8.7.2017
劉利民(坐者中)和孔婉瑩(右二)公佈2016年全國華­文獨中調查報告書,坐者左起為中委楊應俊、署理主席陳大錦,右一為副總召集人鍾偉­前。8.7.2017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