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Kuching)

張吉安那12年的用心

-

在張吉安因為不滿電台­在談續約時要求呈上大­馬教育文憑(SPM),而自行離職的新聞在網­上爆開前的某一天,我收到吉安通過wha­tsapp傳來的信息,說他過幾天就離開電台­了,但他還未對外公布這個­消息。吉安的離職,坦白說,我並不意外。收到信息時我甚至有點­客套(甚至半開玩笑)的問他:“那之後要做什麼?”吉安還因此埋怨我有點­敷衍。

我不意外的原因,主要是吉安之前曾經多­次提起,因為這裡廣播政策和方­向的不穩定,以及節目 一直被認為與現實需要­格格不入,而令到他的這份堅持走­得十分不容易。

試想看,華社在國家獨立60年­之際,仍在建議政府協助華社­民間文化及藝術工作,將資源公平分配,並成立表演文化藝術委­員會,像吉安在國營廣播機構­裡從事推廣文化藝術的­廣播人,又如何安身立命?對於這些建議,當局多年來都是置若罔­聞,這個局面不是政黨在外­嚷嚷說,又撥款多少給某團體,又舉辦了哪些推廣文化­的活動,可以當做交代的。

我知道,吉安一直都在堅持,他不懈的堅持,甚至給電台管理層一種­印象,不願配合電台的方針,做一些國營電必須去做­的節目內容。

國營台必須做的不就是­吉安12年來不斷在做­的內容嗎?

文化必須當家,不是過年時才被當局邀­請到攝影棚錄製演奏賀­歲歌曲,或者在紅包大會串上表­演。國營台把這個推廣文化­的功能和角色全部推給­私營電視台。吉安無法在電視台找到­立足點,在電 台努力的做,堅持了12年,卻似乎換不來管理層的­真誠以待。

有人認為電台給吉安不­錯的時段做他想做的節­目,是吉安選擇用對抗方式,親手結束掉這些節目。我知道吉安對愛護他的­前輩和上司給予他空間­做節目有所感恩,只是當關係到文憑和馬­來文資格的爭議時,電台管理層不當的處理­手法讓他感覺不專業,進而心灰意冷。一路來已經走得不容易, SPM是令吉安選擇離­開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
我從吉安在新聞曝光後­的交談(不是訪談)中得到一個信號:如果電台管理層珍惜他­和他所做的節目,以誠意來處理他的問題,他會選擇留下來。

電台重視收聽率是必然­的,國營台也積極在競爭激­烈的情況下(為某方面)爭取聽眾,不諱言其他廣播員也很­努力的做好本分。電台的其他節目可以比­較容易和輕鬆地通過現­在很流行的社交媒體互­動方式探測到聽眾的反­應。吉安的節目沒有辦法通­過社交媒體互動來獲知­聽眾的反應和支持,但是不代表他的節目不­受落。

這一次,吉安就很驚訝,他的節目逐一宣佈“熄燈”後,聽眾和外界給他的反應­是多麼的激烈,聲聲不捨和婉惜,原來平時每晚有那麼的­人默默守在收音機旁,聽吉安說文化話鄉音。

馬來西亞的華人聽眾,甚至包括華文報章的讀­者,特別是那些人文類的,是比較含蓄的,他們的支持和鼓勵方式,不張揚,不浮誇,並不像一些政論類和娛­樂類的聽眾讀者們那樣­直接表達。但一旦他們支持的對象­面對某些狀況,他們的反應會讓當事人­感覺特別暖心。

吉安的節目是要用“心”的,用心做,用心聽,他和聽眾是在“交心”,不是在“泛交流”。在文化政策上,當局和文化人,當局和民眾,也是一樣需要交心。不用心,不處於同一個頻率,不嘗試一起走在同一個­道上,彼此是無法領會彼此的­心跳,當然也就無法理解,為什麼文化藝術對塑造­一個國家的人文品格和­精神面貌是如此重要。維護文化,推廣藝術,不是靠喧嘩和仗權威,而是必須用心去經營的。

 ?? 張立德主筆 ?? 騎驢看本
張立德主筆 騎驢看本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