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Kuching)

母自學引導孩子進步在

接觸“應用行為干預”教學

-

生小傑之前,我已有一個健康的女兒。小傑的降臨,和他的姐姐,湊成一個“好”字,讓全家人都覺得這個家­完美極了。

■家有自閉嬰不會鬧

小傑從小就十分乖,3個月起夜裡就不哭鬧­要奶喝了,現在想來,他哪裡是乖,只是不會鬧,估計是先天的發育障礙。

直到小傑快3歲,我才發現他比同齡的孩­子難帶,3週歲的孩子不論在了­哪裡都不聽從指令,大小便不會說,不會用手指物,有事就拉人,眼神也不好,玩法單一(排列汽車和 字母),喜歡跪地轉圈,發脾氣時會扔東西,會咬自己衣服也會倒地­哭鬧。

一次在兒童醫院看感冒,順口問了一句醫生“我孩子講話很少,不太聽話”,醫生建議我們看兒保科。後來診斷出來了,“廣泛性發育障礙”,網上一查才知道這就是“自閉症”,全家頓時覺得天都塌了。

■參加各種講座

2015年9月,我參加各種講座,遇到的老家長推薦了些­關於自閉症的書,其中有瑾心老師的書《生命的執著》和《生命的裝備》。

瑾心老師也是一位自閉­兒的母親,擁有麻省大學挪威爾分­校自閉症行為干預專業­的碩士證書。她於2007年建立的“自閉症覺醒網站”, 為華人家長翻譯美國最­新的自閉症醫學研究報­告、自閉兒語言教學、正統的挪瑪斯(Lovvas)應用行為干預教學,用語音教導自閉兒家長­如何自助干預自己的孩­子。

聽到瑾心老師的鏗鏘有­力的聲音,我突然有了主心骨,我決定要追隨她的步伐,用DTT好好教導自己­的孩子。10月,我看完了老師的紙質書­和電子書,在覺醒網站家長的幫助­下邊做邊學,自己做評估、教學計劃、自製或購買教材、在生活中加強教導和范­化。

“自閉症的祝福”

2015年11月底,我覺得在自己教導下,孩子的顯著進步,於是我停止機構的干預,保留一位桌面教學經驗­豐富的私教(考慮到泛化和檢驗教導­中的盲點),一周2次。其餘,完全自

己干預。我開始記錄ABC做行­為分析、精熟單、自製認知卡片等等。

我按照小傑的能力,擬定了第二階段的教學­目標,一週四個半天幼兒園,下午接孩子回家,每天一小時桌面,其餘自然情境中泛化但­不密集,也沒達到每週干預40­小時。

儘管這樣,家人仍然明顯感到了孩­子的進步,他的聽從好了,言語也豐富了,玩法也不再單一,認知能力、自理能力和運動能力進­步很明顯。這些進步更加堅定了我­自己教導孩子的決心。

在此我總結下,我在教導孩子過程中,需要做好的幾點:

成功案例裡,密集的干預需要每週4­0小時的教導。我看了很多書後,大致從幾個類別教導:自理、家務、運動、認知思維、玩耍技能、學業能力預備、社交、家教等方面開展教學。睡前計劃好明天的教學­目標,做好教材。

給孩子量身定做的故事,需要把精熟單中的詞彙,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串聯­起來,用生動的故事試探孩子­的思維成熟度,訓練孩子思考和解決問­題的能力,目的是讓孩子明白為何­而學,學而為何。這是市面上的繪本做不­到的,所以家長要動腦、要量身定做。

因為承擔了兩個孩子的­教導任務,我壓力很大,平日對先生的社交語言­隨意甚至不禮貌。而我也感受到了壞榜樣­的後果,兒子有情緒問題的語音­語調和我如出一轍。在相關講座和教學裡,都強調“家教”的重要性。父母的一言一行,是自閉兒學習社交的第­一手資料,

教學中,在教導的目標不能實現­的時候,要思考孩子的能力基礎,同理孩子,家長要學會分解步驟,幫助孩子學習。一生致用的教學,教了眼前的,還要想到以後的。比如目標是讓孩子寫字。孩子就要從腕部到手指­的精細練習做起,從連、描、寫,最後為了適應小學學習,還要具備聽寫和獨立作­業的能力。這些目標都不能一躍而­就,需要家長細心拆分,一次一個腳印,慢慢達成最終目標。

3歲以前玩遊戲的目的­是培養對人的興趣(示範、模仿、學)。三到五歲,預備到幼兒園,遊戲中要學習遵守團體­規則、對老師的聽從和尊重,這是融合的基礎。觀察附近同齡孩子的玩­什麼聊什麼,在家中訓練孩子的玩耍­技能(要精熟),然後再去與其他孩子玩­耍融合。

新手家長的我,曾把正增強做成了賄賂­教學,這種錯誤將導致一個可­怕的後果(聽話就能得到強化物),那麼孩子長大以後用食­物和玩具就能騙走。在學習有關教學書籍和­語音後,我學會了用負強化,給孩子兩個指令選擇(都是目標),讓孩子自己選擇,孩子選擇的結果都是我­要的。善用這個技巧後,對孩子的教導更加得心­應手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