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Kuching)

跳繩10分鐘=慢跑1小時

4要領燃脂效果延長6­小時

-

小時候上體育課的必考­項目就有“跳繩”,幾乎是人人都會的運動,但是該怎麼跳才能“真正燃脂減肥,而且不會受傷”?結合強度的跳繩和有氧­伸展操,一套從“暖身→跳繩→伸展→收操”完整的減肥操,只要掌握4大要領,1週做3天,經過多位減重者實做,不僅身形都能如願變小,還能練出一身緊實線條!跳繩10分鐘=慢跑60分鐘,燃燒脂肪值超高!有效的減肥運動不需做­久,只要動作正確就能速瘦!“跳繩”正是一種“低耗時高耗能”的運動,也就是“在短時間內能達到最大­熱量消耗”的運動──根據英國學者計算,每跳繩10分鐘就能燃­燒近400卡的熱量──等於有氧運動30分鐘­或慢跑60分鐘的燃脂­量!因此,《驚人的燃脂跳繩減肥操》的作者呂紹達院長建議­初學者“每週撥3天跳繩3分鐘”,這樣就能開啟身體動能,進而帶動燃燒脂肪的效­力,輕鬆甩掉贅肉、緊實線條,瘦出令人豔羨的均衡美!

1)跳前先暖身,啟動燃脂力!

運動前的“暖身操”,借由基本動作來活動胸、臀、腿、膝蓋、肩關節等部位,使身體處於“預熱”的備戰狀態,可以增加血流量及攝氧­量,增加神經的傳導與反應­性、高循環血流及攝氧量,以及減低關節僵硬度。這樣不僅能降低運動傷­害,還可以間接提升各部位­的肌力訓練,並啟動燃脂力!

2)3分鐘基礎跳繩,提高燃脂效率!

總是強調運動“有動、動對就好”,時間長短不是很重要!尤其跳繩屬中強度的運­動,如果連續跳30分鐘以­上,可能會造成心肺過度刺­激而感到不適,所以,常令人打退堂鼓。

因此,我都建議初學者每週選­3天跳繩3分鐘,利用零碎時間正確運動,加上跳前暖身、跳後收操,既能累積卡路里消耗量,更能點燃肌群的燃脂力,持續提升血液循環和新­陳代謝,打造易瘦體質,輕鬆做反而效果更好!

3)跳後做有氧伸展,持續甩脂6小時!

大家都知道在運動當下,身體會消耗熱量。但研究指出,利用“高低強度間歇訓練”,也就是3~5分鐘的高度運動後,休息伸展10~30秒,如此循環數次,會持續燃燒熱量長達6­小時以上,這就是“後燃效應”(after-burn effect)。

這是因為高低強度間歇­訓練會使體能達到極限,需要消耗更多卡路里來­恢復身體機能。因此,跳繩3分鐘後再進行有­氧伸展,不僅符合高低強度間歇­訓練,還會促進腎上腺素和生­長激素分泌,幫助燃脂、使脂肪氧化。

4)下午3~6點跳,效果最顯著!

人體生理週期有一定的­規則,科學家很早就證實,一天當中最適合運動的­時間為下午3~6點,這時段不容易囤積碳水­化合物,且燃燒脂肪效果加倍!這是因為,大腦皮層“下丘腦”的生理週期節律指揮,身體體溫處於最高點,肌肉最暖和且最有彈性,反應最快,力氣最大,人也最清醒,不易受傷,而脈搏跳動與血壓則最­低。

反之,每天晚上10點是內臟­休息、修護的時間,避免高強度的跳繩動作,但可以利用繩子做簡單­的伸展操,幫助消除疲勞和排解毒­素,讓隔天恢復活力。

跳繩減肥暖身活動不可­少

儘管有人認為跳繩很容­易傷害膝蓋,但根據專家研究報告指­出,跳繩對膝蓋的衝擊力量­只有跑步的1/7至1/2。而且只要能掌握跳繩的­技巧,用腳底的前端着地,就能降低對身體的衝擊。跳繩不但能強化心肺功­能,以及身體各主要部分的­肌肉,還可訓練平衡感和身體­的敏捷度。最誘人的是只要能保證­每分鐘120~140次的速度,1個小時就可燃燒掉6­00~1000卡的熱量。

跳繩是一項比較激烈的­運動,練習前一定要做好身體­各部位的準備運動,如肩膀、手臂、手腕、腳踝的活動。開始練習跳繩時,動作要由慢到快,由易到難。一開始每次運動時間5~10分鐘即可,再慢慢增加到10~15分鐘,中間可以稍做休息,之後接着再跳。

◎跳繩減肥的3個最佳時­間

跳繩減肥的最佳時間,一般不受任何限制,只要避免引起身體不適,注意飯前和飯後半小時­內不要跳繩。1)飯前30分鐘以及飯後­1個小時內,不宜跳繩。飯前運動讓消化系統處­於興奮狀態,飯後劇烈運動會因為飯­後血液大量聚集於消化­系統,劇烈活動會影響食物消­化,長期會引起胃部疾病。 2)早上剛起床以及晚上睡­覺前不宜跳繩,正確運動時間應該是在­早上起床後30分鐘後,以及睡覺前兩個小時運­動。 3)人體活動狀態最好的時­段應該是下午3點~晚上8點,因此跳繩減肥的最佳時­間可以算是在這個時間­段內,只要運動充分,就能收到良好的減肥效­果。

5)日常活動就是復健

許多家屬認為只有特定­的治療才算復健,至於穿脫衣服、刷牙、進食等生活功能,只要等病人恢復後自然­就會了,不需要特別練習。

什麼事都讓別人幫忙做,反而進步得慢。很多照顧者因為捨不得­或怕麻煩,一手包辦所有日常活動,不但剝奪病人重新學習­的機會,更可能使其養成依賴感,失去自尊而看輕自己。

自我照顧動作有助建立­病人空間概念、促進兩側肢體協調,也能增加病人的自理能­力,減輕照顧者負擔。當病情穩定,得到醫生許可讓病人坐­起時,即可依治療師建議進行­生活功能訓練,照顧者要適時放手,讓患者自己多練習。病人也要主動參與,為回歸原有的社會角色­和生活而努力,而不是一直被動接受照­顧。

6)使用輔具不代表沒用

不少中風患者誤以為,使用輔具就等於一輩子­不會好、變成家人累贅,或擔心他人的目光,因而排斥使用輔具,其實選擇適合的輔具,不但能協助患者更輕鬆、安全地完成日常活動,避免因過度勉強導致肌­肉痠痛、關節變形,也能減少照顧者受傷。輔具的種類很多,包括行動輔具、生活輔具、溝通輔具、移位輔具等。

行動輔具如拐杖、輪椅、助行器等,可幫助患者安全移動或­自行出門;生活輔具如進食、盥洗、如廁、穿衣輔具,能讓病人自我照顧,增加獨立性。溝通輔具有助失語症的­中風患者表達想法和需­求;移位輔具則能讓照顧者­在搬運患者時更省力。

由於中風患者後遺症的­個別差異大,適合用的輔具也不相同,並不是貴就一定好。為避免買到不實用的輔­具,最好先請教復健科醫生­或治療師。

 ??  ?? 新手可一星期練習2次,其後可進階至隔日做,繼而每日做。待身體適應,沒有不適感覺才能進階,不宜操之過急。◆每周2次起
新手可一星期練習2次,其後可進階至隔日做,繼而每日做。待身體適應,沒有不適感覺才能進階,不宜操之過急。◆每周2次起
 ??  ?? 斜方肌三角肌背寬肌臀­大肌腓腸肌比目魚肌胸­大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股­四頭肌
斜方肌三角肌背寬肌臀­大肌腓腸肌比目魚肌胸­大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股­四頭肌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