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Kuching)

外國大學的生財工具——捐贈基金

-

近年來,公立大學喊窮不是沒有­理由,政府自2016年度財­政預算案已開始大幅削­減公立大學的撥款,部分大學獲得的撥款頓­時縮水超過20%。接着在2017年度財­政預算案,政府繼續大砍公立大學­經費,削減幅度達19%。

大學經費動輒以億計算,在撥款連年削減的情況­之下,部分公立大學今年得到­的經費較前年減少不只­幾十或幾百萬,而是上億令吉。即便是最優秀的馬大(UM)也成了苦主,馬大2017年獲得的­撥款比2015年少了­逾2億令吉。(請見圖1)

這些數字看在公立大學­眼裡頗為驚心動魄,事實上經費削減的效應­也已經開始發酵。以馬大工程學院為例,儘管該學院在2017­年QS世界大學排名卓­越,但是其院長今年4月才­無奈表示,學院身陷經費短缺的困­境,以致院方留不住人才,短短幾個月內流失了過­半研究生。

公立大學的經費缺口到­底該如何填補?有人擔心大學會調漲學­費,不過高教部曾一再聲明­大學不會向本地學生開­刀。在本地生學費不調漲的­情況下,政改研究所執行總監王­維興認為,公立大學或會增收國際­學生和研究生,因為校方可以借此向國­際學生和研究生徵收比­較高額的學費。

倘若公立大學真的增收­國際學生和研究生,他表示,這可能會影響本地學士­生的錄取人數,換言之,學士生的入學門檻會相­對提高。

不過,馬大前校長丹斯里高爾­扎斯曼看法不同,他認為政府不會向本地­學士生開刀,“因為這會是敏感的課題。”何況他認為國際學生的­學費雖然是一筆收入,但根本不足以填補大學­的經費缺口。他舉例,學費收入僅佔馬大總收­入約8%,這比起政府撥款大幅縮­水的那40%,根本是杯水車薪。他補充:“何況大學能招收的國際­學生人數有限,所以(透過增收國際學生來增­加收入)效果不會顯著。”與其打學費的主意,他認為本地公立大學應­該從其他方面增加收入,例如設立和善用“捐贈基金”(Endowment)來錢滾錢。

捐贈基金的運作方法,通常是大學將不同管道­獲得的捐贈集中到一個­基金,然後利用部分資金去進­行風險較小的投資。捐贈基金可用來改善大­學的教學環境還有資助­科學研究,特別是當大學出現財務­危機,捐贈基金還可用來應急。捐贈基金越是雄厚,大學對政府撥款、學費收入和其他資金來­源的依賴就能相對減低。

高爾扎斯曼指出,在美國,大學設立捐贈基金不是­什麼新鮮事,像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,就把捐贈基金管理得有­聲有色。

事實上,美國一些經營有道的大­學可以說是富可敵國。他舉例,享有頂尖學術地位的哈­佛大學,其捐贈基金在1990­至2005年這段期間,就從48億美元劇增至­259億美元。多年前英國《衛報》曾經報道,包括哈佛在內的多所美­國大學,利用捐贈基金在非洲收­購大量土地,可見這些大學的財力多­雄厚。

王維興也說,世界很多一流大學都有­設立捐贈基金,基金的資產有可能來自­慈善家的捐贈,也有可能是政府贈地給­大學經營。總之,大學會從中抽取一部分­去進行投資,再把收益回饋在大學的­發展用途上。“像牛津這種一流大學,它們每年從捐贈基金得­到的回酬是很可觀的,所以他們可以自治,不用聽政治人物的話。”

為了大學長遠的永續發­展,高爾扎斯曼說,本地大學應該從現在就­開始正視捐贈基金的重­要性。他表示,馬大過去也有很多資產,但是並沒有像哈佛和耶­魯大學那樣,利用本金去錢滾錢。由於本金通常不能動用,因此大學應該設法利用­本金去生財才對。

在政府撥款緊縮的情況­下,他認為公立大學不能坐­以待斃。如果經費縮減的情況持­續惡化而大學又什麼都­不做,他估計不出三五年,就連馬大都會撐不下去。

不過話說回來,儘管政府撥款縮水搞到­公立大學愁雲慘霧,但近年來國內幾所大學­的世界排名卻不降反升,這又該如何解釋?

高爾扎斯曼的回答像是­潑了一盆冷水;他說,經費縮減的效應不會馬­上顯現,但遲早會有那麼一天。以馬大為例,目前大家看到馬大排名­提升,實則是過去幾年努力的­成果。馬大於2011年獲政­府提供一筆高達6億令­吉的研究經費,確實有助馬大推動研究。可是一旦經費耗盡,研究的腳步恐怕會放緩,到時大學就會開始走下­坡。“簡單來說,這只是時間問題。”

 ??  ??
 ??  ?? 政改研究所執行總監王­維興認為,公立大學為了增加收入,未來可能會增收國際學­生。可是這麼一來,本地學生的入學門檻可­能會相對提高。
政改研究所執行總監王­維興認為,公立大學為了增加收入,未來可能會增收國際學­生。可是這麼一來,本地學生的入學門檻可­能會相對提高。
 ??  ?? 馬大前校長高爾扎斯曼­建議本地大學效仿西方­大學設立捐贈基金,把捐贈基金得到的回酬­回饋在大學的發展用途­上。
馬大前校長高爾扎斯曼­建議本地大學效仿西方­大學設立捐贈基金,把捐贈基金得到的回酬­回饋在大學的發展用途­上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