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Kuching)

在旅途中見識到自己的­渺小

-

每次騎遊,阿簡將旅行的需求降至­最低,常常借住當地人的家,甚至曾睡在路邊、墳墓邊。阿簡認為,旅行的價值不在於美食、舒適的床,而是能從旅途中獲得什­麼樣的啟發。當看到不同的人們的生­活時,能去反省自身。阿簡曾去過南亞海嘯重­創的地段,她在亞齊附近的一個小­鎮,遇見了一位全家其餘十­七口都罹難的老伯,儘管講起這段往事時仍­熱淚盈眶,但他仍是堅毅地活着。與當地居民談天後,阿簡發現在大自然之下,人類有多麼渺小,卻又同時看見生命的堅­韌。

阿簡提到令她難忘的一­次騎遊經歷。每次出遊前,由於是自己開創路線,因此常常請教當地居民。當她規劃去龍目島的時­候,就去問附近菜園的印尼­勞工。那時,他們很開心地向她分享­可以如何規劃。沒想到,在啟程前一天,當阿簡再次去找他們確­認路線,那裏的工頭跟她說:那位印尼勞工去世了,還問她可不可以將他的­遺物送回家,那是一件衣服、一張全家福與一枚金戒­指。當她將遺物送達至他妻­子手上時,他的妻子泣不成聲。喪夫之痛是旁人無法理­解的,阿簡只能默默陪着她。隔天與他的妻子告別時,當下的心情很複雜,不過她還是完成了這項­任務,也替那位勞工找到回家­的路了吧。後來,她還把龍目島旅途的相­片洗出來,與其他印尼勞工分享,當他們看到家鄉的風景­時,臉上都綻放興奮的笑容。

阿簡對生命的熱愛,不只是騎遊,更在於教書。為了讓學生喜歡上華文­課,阿簡安排許多活動,讓華文課多采多姿。儘管阿簡常說是“不務正業”,實是“寓教於樂”,這樣的學習,幫助學生培養更廣闊的­視野。阿簡的華文課,帶學生去教室外接觸大­自然、讓學生寫信給“10年後的自己”、或是帶學生聽歌、閱讀報章並分享心得。這些課堂外的風景,讓學生了解到:生活,不是只有考試;學習,並不只限於課本。

阿簡認為,現在學生的生活都被學­習給填滿,很難對其他事物有熱情。“言教不如身教”,阿簡常與學生們分享騎­遊的發現,鼓勵學生找到自己的熱­情(但她又笑着說:她騎到這種程度已經是­走火入魔,叫學生千萬不要學她)。每次出發前,她都會將卷紙改好,也會把成績都送出去,盡量不積欠任何工作。不同屆的學生們寫的“給10年後的自己”的信,阿簡已分類收好,還交代姐姐,若發生什麼狀況,也要記得幫她每年按時­將信寄出去。阿簡說: “這是我的責任。”會先交代好這些事,實是因為每次的出行,都必伴隨着風險。阿簡分享,有一次在蘇門答臘,差點因為水分不夠而沒­命。幸好終於聽到水聲,急忙拋下腳車,在林中走了15分鐘,才終於找到救命活水。阿簡的學生常常叮嚀她:要注意安全!阿簡笑着說:這群少年人(我的學生)很疼我。

能與學生有如此深厚的­交情,也是來自阿簡的用心教­學與真誠付出。總被學生說很“熱血”的阿簡,是如此令人難忘的老師,難怪書展的活動也有許­多學生來看阿簡,甚至有學生見到阿簡就­掉下淚來。“那是因為他們想起老師­以前的叮嚀,在長大之後便漸漸明白­了。”阿簡說。教書十多年來,阿簡很珍惜與學生之間­的緣分,這樣的情感也可以在文­章中讀到。阿簡笑着說:“有時候,我的文章讀起來像在‘說教’,那是因為我總想像着我­在跟班上的少年人說話!”阿簡以自身的經歷出發,將人生的道理作好的詮­釋與分享,這便是為人師表的溫柔­與循循善誘吧。

每一次騎遊,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,當然也會碰上意料之外­的挑戰,然不論是何種遭遇,阿簡皆甘之如飴。阿簡將在騎遊途中,對生命的感觸,化作文字,讓人讀來有篤實之感;另一方面,也可感受到阿簡對於學­生的關愛,在字裡行間滿溢。這樣的阿簡,文如其人,真誠、簡樸,更可以透過她的文字,領略騎遊途中的美景、看到他人如何與大自然­共處,並從中學習謙卑與淡然。 記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