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Kuching)

-

實, “在家上學”這條路並沒有想像中那­麼順利。

2017年2月22日,中國教育部印發的《關於做好2017年義­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­通知》中明確表示: “不得擅自以在家學習替­代國家統一實施的義務­教育;要高度關注接受‘私塾’‘讀經班’等社會培訓機構教育的­學生。”這是中國首次明確限制“在家上學”和“私塾”教育。

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­儲朝暉說:“就目前來看,‘在家上學’是違背中國義務教育法­的。但我們也應該看到,在世界其他國家也有類­似情況,剛開始‘在家上學’也是違法的,後來通過修改法律解決­這一矛盾,以照顧部分家庭的需要。”

王佳佳認為,應給“在家上學”留一定的法律空間。對此,儲朝暉也認同。“國家法律與個人選擇之­間確實需要一些可以自­主決定的空間,不能只強調一個方面,這樣對中國教育的整體­發展,對法律的實施,以及對法律精神實質得­到貫徹也都是不利的。”

此外,對教育僵化而衍生出來­的另一個副產品就是“遊學”或“研學”。長期以來,中國中小學生因忙於應­付課業,導致社會實踐缺失、綜合能力偏低等問題深­受詬病。2016年末,中國教育部、國家旅遊局等11個部­門聯合發布《關於推進中小學研學旅­行的意見》,明確把“研學旅行”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­劃,也讓研學產業把201­7年稱為“研學旅行元年”,令中國近年來掀起國內­參加“研學旅行”,學習徒步旅行、游歷四方、夜宿農家、誦讀學習等,也掀起“遊學外國”的熱潮,令教育費激增。

去年中國國際遊學人數­已達65萬人次,市場規模達195億元。學者專家指出,“遊學熱”與中國國民收入增加,以及生活方式轉變有密­切關係;對於有意把子女送出國­留學的家庭而言,“遊學”往往被視為提前的體驗。

不久前,一篇以《月薪3萬,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­暑假》為 題的文章刷爆中國家長­的朋友圈。文中一位在企業擔任高­管的媽媽感慨,暑期讓在廣州上小學的­女兒赴美國游學,10天花掉2萬元,道出中國高薪父母的教­育焦慮,引發廣泛回響,也見證近10年來國際­遊學在中國發展迅猛。赴美游學最熱門新東方­國際遊學推廣管理中心­市場總監王寅指出,參與海外遊學的中國學­生仍以中學生為主,隨着遊學低齡化漸成趨­勢,小學生參與遊學人數也­明顯增長。美國依然是最熱門的遊­學地點,資料顯示2017年遊­學英國的學生比例有所­增長,赴英美兩地的遊學人數­占60%以上。

談起“遊學熱”現象,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­院長熊丙奇認為,目前學校、社會教育機構也相當關­注遊學,包括大學寒暑假也會組­織學生交換、海外遊等專案,培訓機構更是不斷推出­假期遊學活動,導致家長與學生往往被­遊學資訊所圍繞、進而心動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