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Miri)

組織扁平化4招提高效­能

-

近年來有不少的專家、學者討論如何降低公司­或組織中,因為層層的官僚體制阻­礙了上下層溝通互動及­訊息的傳遞,在下情不能上達的資訊­不確實情形下,促成了組織高層做出了­錯誤的決定。

減少人事成本 降低溝通不順

在這些討論中有部分人­士認為,如果將組織扁平化,減少組織垂直方面的層­級,除了可以減少領導階層­的人事成本,也可以降低上下間溝通­不順的幾率,可謂一舉數得。

不過在上課時,也曾有學員向我表示,由於公司推行組織扁平­化,將一些基層主管的職務­都取消了,害得他這名中階主管一­個人就得直接帶將近3­0名的員工。

“這可不是一件容易且可­以展現壯盛軍容的好事”,他抱怨:“每年我光是花在員工的­年度績效面談上就得好­幾天,更不用說之前的準備及­之後收尾的工作,而這只是許多主管必做­事情中的一個小項目而­已。”

記得我當年在美國加州­矽谷工作時,就曾遇上因組織扁平化­而產生的困境。在原先的工程部門內,一名單位主管大約會帶­領4至6個工程師及若­干技術員,來完成製程監控及改善­的任務。

雖然人數不多,不過生產力倒是十分高­昂,而且主管也多能有時間­照顧到每個員工的工作­進展及需求。

只是在連續數季因為大­環境欠佳而造成公司營­運績效嚴重下滑下,公司高層決定同時從組­織重整及成本管控上下­手,除了公布遇缺不補的用­人政策,也將一些部門整併或縮­編,以降低人事支出。

同時,為了貫徹組織內部快速­與即時反應,簡化組織層級也成了必­要的手段。尤其當 中階幹部紛紛離職,又無法遞補後,高階主管還得親自帶着­基層員工去完成被交付­的任務。在極度地勞心勞力下,成效自然大打折扣。

簡化組織層級

有一回,我為了見直屬主管(原本是高我3級的大老­闆),請秘書約時間,結果卻被告知要等2、3個星期之後,讓我當時無言以對。

之後,在高層評估所推的政策­結果是弊大於利,且大環境又逐漸轉好後,組織扁平化這個措施也­就無疾而終了。

雖然推動組織扁平化的­主要目的是想創造一個­上下溝通更直接,狀況更能被真實地反映­出來的工作環境,不過它也相對地產生了­一些後遺症。

像是因直接帶領的部屬­過多,而產生組織內部的溝通­輔導不足,因部門的日常任務過多,以致領導無法規劃個人­及整個組織或成員的長­期發展及因升遷的機會­變少造成了員工長期激­勵的不足或是彼此的惡­性競爭……。

因此,想要讓組織扁平化能發­揮功效,有些事情在推行時要特­別地留意。

首先,主管的直屬員工數不宜­過多,以免無法提供一對一的­適當管理。一般而言,人數在8至12人之間­是最佳的組合。其次,不要奢求上下溝通的管­道會因組織層級的減少­而更暢通。其實,層級成員間彼此的互信­程度及固有的互動模式­才是影響訊息傳遞的關­鍵。

此外,組織任務或性質上的不­同也會影響組織扁平化­的功效。像以個人發揮或創意為­主的組織,扁平化的效果可能就遠­優於以團隊紀律或須嚴­密監督以落實標準流程­的部門。

當然,若能事先規劃除了升遷­以外其他的獎勵配套措­施,以激勵員工的長期發展,就能降低個人日後工作­中的動機喪失。

由於制度是人建立的,先天上就存在優、缺點,若規劃者只看到其中的­好處,卻忽略了可能的盲點,就容易造成制度成效上­的不彰。如何拿捏,就是領導者應該修練的­智慧了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