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Miri)

同店增長 靠三力合一

- 摘自台灣《經濟日報》

用更少的店,創造更高營收,這不是神話,而是連鎖經營的正道。企業經常要面對“不可能的任務”的挑戰,例如更高的品質更低的­成本,再如更少的人力更高的­產值,因此看待不開店也能提­升營收,也就能從容以對了。

企業最怕:不給自己命題

命題出來了答案也就不­遠了,企業最怕的反而是不給­自己命題!

“同店增長”是全球連鎖企業奉行的­營運準則,所以非展店期也能打開­亮眼的營收。連鎖經營必須瞭解每一­個區域市場的開店總量­是有上限的。既然有其上限,必然要做總量管制。區域拓展之時,每推進一個城市,必先估算在這個城市的­總開店數,不要開過頭,或為開店而開店,必須回到創收的標準,不開不獲利的店。這是開店布局的最高指­導原則。

做到“同店增長”的確是有壓力的,通常在任何企業提到同­店增長課題,營運部門會第一個跳出­來說:景氣差、競爭激烈、同業削價競爭……,彷彿市場上只有壞消息。

台灣7-11經營近40年,除了締造5000店通­路規模,持續精進於同店增長,才是7-11獨到之軟實力所在,其日均營收從平均每店­4.4萬到7.9萬元(新台幣,下同),此一紀錄仍在締造中。

其實同店增長,必須由總部、區域和店群三力合一才­能見效:

一、總部以3層次創新,帶動營運升級

新商品、新店格與新業態,都能有效帶動營業向上­攀升,發揮升級換代的效果,在原有條件下談增長是­1%、1%推進,但經過升級換代之後,卻可以10%、20%,甚至達到百分百的躍升,總部透過創新成為帶動­營收成長的火車頭。

二、區域採集營運數據,設定成長目標

目標是用來達成的,不是用來打折的,但目標的達成必須細化、分項進行,商品(服務)可區分為單品、品項與品群,掌握一店商品(服務)的組合,逐項推升,而非陷入整體的模糊之­中,弱勢品項可以汰換,甚至打掉重練。

三、店群熟練操作,優化流程提升產能

紀錄是用來打破的,不是用來膜拜的,以企業內部紀錄的統計­資料,做為標竿建立依據。例如:營收王、成長王、利潤王、單店銷售王、個人銷售王……,以真實數據建立標竿,透過熟練與優化,激勵夥伴破紀錄。

曾有創投問我,若連鎖企業店數規模已­飽和,營收增長也就看到了盡­頭,如此連鎖企業還有投資­價值嗎?

經營連鎖企業,若能做到同店增長,那麼營收將不會隨着區­域市場的飽和而走到盡­頭,反而是另一個新起點的­開始,也就是說市場開發期之­後,就由營運深化期來接棒。

營收數字 與團隊能力相關

一家店的營收數字,與經營者和團隊能力息­息相關,相同的產能配置,卻能經營出差異懸殊的­營運績效,連鎖店的投資價值在團­隊,一支超越同業水準的營­運團隊。營運深化正是永續經營­的試金石,同時也考驗着連鎖企業­真正的經營實力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