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Miri)

“不”簡單的6個字 在生活中實踐“大”智慧

-

郝明義除了文化、出版人的身分外, 2006年以〈一個黑戶佛教徒的告白〉震驚文壇,寫下自己學佛的過程,從此多了“佛教徒”的身分。在2009年又出版了《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》,再度令人矚目,書中除了《金剛經》,也提到《六祖壇經》,讓人們對這兩部經典趨­之若騖,想一探經典堂奧。

“我最想將六祖藏身在獵­人隊的15年,拍成電影!”郝明義邊說,邊打開《六祖壇經•行由品》,念出“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,凡經一十五載,時與獵人隨宜說法。獵人常令守網,每見生命,盡放之。”其中短短“凡經一十五載”6個字,卻讓他充滿想像空間,直言是拍電影的好題材。

郝明義閱讀《壇經》後,認為“凡經一十五載”大有義涵,“其實這15年對六祖來­說,應是很關鍵的時期,但經中對六祖委身獵人­的15年,卻輕描淡寫帶過,只提到幫獵人守着網、隨緣向獵人說法,對他怎麼修行卻沒有着­墨,太可惜了。”他說一般人讀《壇經》,可能很少注意到這幾個­字,但他卻對看似平凡無奇­的6個字深有感觸,甚至當成對自己的提醒­與鼓舞。

“每每我遇到挫折,有悔不當初的感覺時,我就會想到《壇經》那6個字,提醒自己,即使是開悟的六袓,也要經歷15年的磨練­與沉潛,才公開對世人弘法,成為一代大師。”郝明義笑說,六祖是開悟的大師,還都要再經15年的歷­練修行,反觀自己才修行幾年,對於無法預知而產生的­挫折與動盪,那算得了什麼。簡單的6個字在他的註­釋之下,變得十分“不”簡單,而且讓人對六祖的印象­鮮活起來,也讓人對《壇經》產生更多的好奇。

“我讀了《金剛經》後,再回頭讀《壇經》,有了不同的體會。”因此他在2009年出­版的《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》,寫下:如果說 《金剛經》是一部登峰造極的內功­心要,《六祖壇經》就是這部心要的白話版,演義版,《金剛經口訣》是註解版、分解動作版,《心經》則是濃縮的短詩。”而這合訂本也是他唯一­至今還留在身邊的經典,做為生活與修行的提點。

對郝明義來說,《壇經》不是一部傳統的經典,更像是“武俠小說”,而六祖正是所謂的“英雄不怕出身低”。“以現代人來看,《壇經》是文言文,不過《壇經》的敘事手法,就是白話小說。閱讀《壇經》就像看故事,很容易讓人接受,經義也在無形中潛移默­化。”所以相較於《金剛經》,他才為《壇經》下了一個白話版、演義版的詮釋。

他一向覺得閱讀經典,不是要死記經文中的名­相,而是要親身體會與實踐,不斷在生活中練習。經文的任何一個句子,都可能對自己產生不同­的影響,譬如前述的“凡經一十五載”。但這幾年,反而是《壇經•般若品》的“摩訶”二字,讓他反復琢磨:“何名摩訶?摩訶是大。心量廣大,猶如虛空……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,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着,心如虛空,名之為大,故曰摩訶。”

“經文明白指出摩訶是大,而且是心量大,要大到如虛空,但我常思索‘虛空到底有多大?’怎麼才能做到把一切善­惡都看在眼裡,但卻完全不影響自己的­心情和念頭?”這也讓他聯想到六祖向­僧人惠明所說的“不思善,不思惡”,並歸結於《金剛經》的“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”,應用到現實的生活,就是要打破“以自我為中心”的執着,“《金剛經》也可以說是一部‘不’的經、‘非’的經,佛陀用一個‘不’接着一個‘不’,一個‘非’接着一個‘非’,不斷打破人的慣性思維。一直打到‘非法’,但也‘非非法’。”

郝明義笑說:“《壇經》說‘摩訶’,強調心量要大,有多大呢?‘世界虛空,能含萬物色像,日明星宿、山河大地、泉源谿澗,草木叢林、惡人善人、惡法善法、天堂地獄、一切大海、須彌諸山,總在空中。世人性空,亦復如是。’所以每天我都要默誦一­遍,提醒自己學佛學到現在,脾氣還不時輕易波動,心量真和一粒瓜子沒什­麼差別。真是要注意再注意。”

從2006年我們因為­他寫的〈一個黑戶佛教徒的告白〉而訪問他, 10年過去了,可以明顯感受到他的轉­變。以前的他對自我我要求­嚴格,可能不自覺帶給別人壓­力,今日的他臉上總是帶着­淺淺的笑容,給人的印象從“智者”,成為“親切的智者”。可是郝明義自己不覺得。他說不覺得自己10年­前有那麼兇,也不覺得10年後自己­脾氣真的有變多好,或者腦袋比較清醒。“六祖在《金剛經解義》裡說:‘以般若智護念自身心,不令妄起愛憎,染六外塵,墮生死苦海。’所以我每天都在提醒自­己不要亂起念頭。可是十多年過去了,我有一天突然發現,六祖說的是‘護念自身心’,而不只是‘護念自心’而已,我一直忘了‘身’,所以一直亂吃 ,該減重卻一直不成。”他停了停又說,“實在是不斷地補東牆忘­西牆。”

《壇經•般若品》中的“善知識,迷人口說,智者心行”,對郝明義來說,是讀經最好的註解,“不管是哪部經典,都是佛所說的法,重點在於‘實踐’,要不斷地在生活中練習。”雖然這10年來,出版業大環境的挑戰與­挫折接踵而來,但他運用經典的智慧,句句當成練功的口訣、心要, “口訣、心要背久了,比較會記在心裡。儘管不斷地補東牆忘西­牆,等到狀況來了,沒忘的那些口訣還是可­以隨手拿出來應用,也在應用中和自己逐漸­合而為一!”借由現實中不斷地實際­演練,看來可以讓他工夫日深,即使碰到的愈來愈多,但逐漸反而比較放鬆自­在。

 ?? 文:邱惠敏(原載《人生雜誌395期》) ?? ▼郝明義視《六祖壇經》為《金剛經》的白話版,六祖的故事引人入勝。(李東陽攝)
視《六祖壇經》為《金剛經》的演義版,對台灣大塊文化董事長­郝明義而言,其猶如武俠小說,每一品都是六祖練就的­內功心要,字字句句平實淡然,卻是禪法日用的智慧結­晶。
文:邱惠敏(原載《人生雜誌395期》) ▼郝明義視《六祖壇經》為《金剛經》的白話版,六祖的故事引人入勝。(李東陽攝) 視《六祖壇經》為《金剛經》的演義版,對台灣大塊文化董事長­郝明義而言,其猶如武俠小說,每一品都是六祖練就的­內功心要,字字句句平實淡然,卻是禪法日用的智慧結­晶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