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Miri)

人生真正的開始 老了 之后

- 文/楊帆(萬津)

曾聽說過一個故事,有位寡母含辛茹苦養活­3個兒子。為了讓兒子全吃個飽,她多年來啃雞骨、雞爪、雞頸,從沒真正吃過一塊肉,把最好的全給了孩子。老了,有一天,孩子們為母親慶生。老大建議吃館子,讓母親見見世面,享受豐富的一餐。老二反對,因為媽媽從不上館子,喜歡自家煮,老三也附議。于是問題來了,誰煮?煮啥?突然老二老三靈機一動,想到母親最愛吃的就是­雞骨、雞爪、雞頸,于是兄弟倆如法炮製,取悅母親,還在老大面前沾沾自喜­廚藝了得。那老母親一看餐桌上的­菜餚,當下氣昏了,心臟病發,一命嗚呼。這故事雖沒真名真姓,但多少給后人一個提示。父母可以為兒女吃盡苦­頭,兒女卻不懂老人的心意,不被活活氣死才怪。

姑且不去討論故事的真­假,但卻是活生生的一個好­教材。我曾問4個兒女,我老了,你們會怎樣對待我?兩個女兒很貼心都說會­盡孝道。大兒子說那你現在就要“婆” (福建話意指巴結)我咯,要不然老了不理你。當下夫婦倆笑得合不攏­嘴。怎麼就讀五年級的老大­會有這種想法?追問下才知道看多港劇、台劇的關係。在笑聲中悟出一個道理,小小年紀的他都知道什­麼是利害關係。雖然這只是個笑話,不足引以為懷的話題,但多少可探知望子成龍­的背后,父母得成龍在先。麼兒當時才念小學三年­級,不明什麼,只笑笑回應愛你。

每個人都怕老,可歲月是神偷。它總會不知不覺偷走少­年、中年、老年。老,真的有這麼可怕嗎?老,是不是令兒女反感?有人說,家有一老勝有一寶,是真的嗎?這句話隱藏多個層面。最大主角老人要懂得拿­捏。老角不難演,最怕你把它演成長氣公、長氣婆、倚老賣老、總愛搬出想當年、事事看不開的小氣老人、還有對什麼都總愛說我­吃鹽比你吃飯多的口頭­禪。現代人已不像以前的孝­子,可以默不出聲,逆來順受,這些老后教訓對他們已­無效。

老,是一門學問。活到老,是一種福氣。可以吃老,被兒女當寶更是一種幸­福。老人最該以身作則,言行舉止,全在兒孫們的評估中。睜一眼閉一眼,少管閒事,不惹事生非,不做對不起家人的事, 子孫們自然會把你當寶,孝親敬老。天底下試問有幾個老人­演好角色?

遠親阿明的媽媽身在福­中不知福,年屆82高齡入住老人­院。5個兄弟和3個姐姐全­沒一家肯收留,只因老人不准晚輩浪費­電源開冷氣、嫌媳婦煲湯不吃湯渣、又嫌客廳吵雜不許開電­視和電玩。她住東家就引發家變,兒子媳婦常鬧意見,孫子孫女全不想回家。住西家,被孫兒女驅趕,搞到老人家不知何去何­從。最后為了兩全其美,只好商議每家分擔費用­送去安老院。老了,為何變成怪物?

隔鄰春花姐的媽媽不知­為什麼總疑神疑鬼兒女­爭財奪利。終日精神恍惚,口中喃喃自語,只要看見兒女三五成群­在說話就幻覺自己受威­脅,突狂性大發亂罵人,甚至拿刀要傷人,搞到她們一家不可聚會,不可人多口雜,活在孤獨無聲的世界。老人為什麼會變成這樣?想必財產分配時起了誤­會,造成陰影,誰的錯?

老之將至,坦然面對。每個人都會老,心存好念,知足常樂,有何怕之?凡事看開,兒孫自有兒孫福,珍惜當下,感受福中福,還有什麼比親情更無價?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,養好身體存點私房錢,不做伸手族,那老就是一塊寶。學會閉嘴,學會包容,做個開心老寶寶。

《當我老了》那份剪報貼在相簿裡,成了我最喜歡的收藏品,因為此文讓我豁達看透。老,才是人生真正的開始。在未被黑暗吞沒前,餘暉的光芒才是最燦爛­的那道霞光。

老,讓人可以一邊享兒孫福,又可以找回失去的樂趣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