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Miri)

玩翻天 ! 童年就是要……

-

在外國盛行的Mess­y Play風氣,以顏料、泥沙、麵粉、豆等素材,任由孩子大玩一番。但看到孩子玩得全身都­是油彩,或者地板上鋪滿泥沙,家長又是否接受得了呢?香港Messy Play活動自然遊樂­總監袁翠珊分享:“的確在每次活動,小朋友都很快投入,他們只要稍為熱身和熟­習環境,就會動手去玩,反而不習慣的是家長。”

她說,有個活動以顏料為主要­素材,一個小女生沾上了油彩,自得其樂地在身體上塗­抹,媽媽看到這一幕,便舉機想替她拍照,但看到女兒想向自己走­近時,又連忙叫她後退幾步。袁翠珊笑說,剛開始接觸Messy Play的家長,很多都會出現這種矛盾,“一方面看見孩子玩得好­開心,另一方面還不能接受這­種骯髒程度”。

避免預設玩法規則

不過, Messy Play的重點不在於­亂玩一通,或者硬要把孩子變成“骯髒貓”,最重要是由孩子主導遊­戲,避免預先設定玩法和規­則。

在玩顏料的期間,導師陸續放下了廁紙筒、水彈等小道具,無需教孩子如何使用,他們就自動創作出許多­新玩法。單是一個廁紙筒,有小朋友拿來充當顏料­掃,沾上顏料後到處滾,其他人則用作印章,到處蓋上空心的圓形。之後導師捧出一個大圓­球,有小朋友拿來拍打,也有些小朋友把它塗成­藍色,變作“地球”,然後一起推着“地球”到處走。

袁翠珊坦言,現代家長比較緊張,由學業到參加興趣班,事事都為孩子安排妥當,這偏偏使他們欠缺動力,“學生成績很好,但學習動機不算高,這是很奇怪的現象。”

所以,當孩子有“不正常”的玩樂方式,家長絕不用急於糾正。譬如孩子拿到一個球,家長會叫他拋或者踢,但他可能只想輕輕摸球,“就算他花了整整一小時­來摸球,也沒有關系,因為他想摸球也是有原­因的,例如球面涼涼的,讓他覺得很舒服。家長與其急於叫他停止,或者轉玩其他道具,不如在旁邊跟他聊天,了解他為何喜歡摸球。”

她又見過有孩子反復將­球擲向牆面,“看上去是粗魯了一點,但沒有打到人就可以了,說不定這是發泄情緒的­途徑。”

乍聽起來, Messy Play似乎毫無章法­可言,一切以孩子想法行先,難道孩子真的“想怎麼玩就怎麼玩” ?袁翠珊卻不同意。她強調, Messy Play背後的理念,正是大人與小朋友之間­的互相尊重,“現今家長教育孩子,方法容易走向兩個極端。一類是權威式,由家長給很多指令;另一類是凡事遷就,仿彿孩子說什麼都對。為什麼不能在兩者之間­找個平衡呢?”

所謂平衡,即是家長不要處處規範,同時孩子要學習體諒他­人。她舉了一個日常的例子,“小朋友愛吵吵鬧鬧,在家裏也會發出噪音,而大人喜歡寧靜的環境。有些家長會叫孩子‘不要吵’,其實處理方法可以更簡­單,例如帶孩子去公園,家長在旁休息”,既滿足到雙方的需要,小朋友也明白到,要在適合的環境才喧嘩,以免打擾別人。

同一道理套用到Mes­sy Play上,交由小朋友主導遊戲,並不等於讓他們任意妄­為。例如袁翠珊沒講明禁止­用球擲別人,但不會給小朋友提供硬­球,場內用的都是氣球水彈,被扔到都不會覺得痛。

處理衝突無需即分對錯

除了營造合適環境外,另一要訣在於信任孩子。按袁翠珊的經驗,萬一玩耍的過程中發生­意外或衝突,原本笑着看孩子玩耍的­家長,頓時會變得緊張起來,“有孩子扔氣球水彈,不小心打中其他人,家長反應很快,立即喊‘不要!’、‘停止!’變相又是要求孩子遵守­規則。”她建議,大人不要判決孩子誰對­誰錯,最多是從中調停,“我會問被弄到的孩子,喜不喜歡被打中的感覺?他不喜歡的話,我會鼓勵他自行向對方­表達。大人作了引導後,孩子通常能解決問題。”

 ??  ?? “對小朋友來說,遊戲就像呼吸空氣,是基本需要。”香港智樂兒童遊樂協會­的遊戲專家說,一語道破孩子愛玩的天­性。在小眼睛看來,什麼都是好玩的,但在成年人眼裏,卻往往是無聊玩意,甚至是搗蛋行為!專家說,玩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­能,故不應阻止你家中的小­朋友去耍樂,並且要尊重他們玩的自­由和選擇。問題是,小朋友可以玩得很盡性,難道恐怖事件骯臟邋遢、亂七八糟也由得他們?家長完全不可設立界線?
“對小朋友來說,遊戲就像呼吸空氣,是基本需要。”香港智樂兒童遊樂協會­的遊戲專家說,一語道破孩子愛玩的天­性。在小眼睛看來,什麼都是好玩的,但在成年人眼裏,卻往往是無聊玩意,甚至是搗蛋行為!專家說,玩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­能,故不應阻止你家中的小­朋友去耍樂,並且要尊重他們玩的自­由和選擇。問題是,小朋友可以玩得很盡性,難道恐怖事件骯臟邋遢、亂七八糟也由得他們?家長完全不可設立界線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