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Miri)

對九寨溝景區恢復不妨­等等

- ●新京報

對當地政府、景區管理方來說,景區恢復開放得慮及生­態恢復進度;對民眾而言,想領略仙境不妨等等。“九寨歸來不看水”,一朝地震滿丘墟。據報道,曾經五彩瑰麗的九寨溝­景區,被8月8日晚間那場地­震打翻了“顏料盒”,原本斑斕的色彩,變得一片灰暗、渾濁和狼藉。尤其讓人歎息的,是火花海、諾日朗瀑布(老版《西遊記》曾在此取景)兩大重要景點損壞嚴重,幾乎消失。

地震不仁,從美如仙境到滿是瘡痍,只花了幾十秒。像火花海和諾日朗瀑布,都是“造化鍾神秀”,孕育不只幾千年(諾日朗形成時間至少數­萬年),而今卻近乎被毀於一旦,實在令人惋惜。去過這兩個景點的人或­許會“痛其失”,而沒去過的人則普遍遺­憾還沒去過,畢竟今後這兩個景點能­否一如當初,還很難說。

網上很多人擔心有些景­點“一旦錯過就不在”,討論該不該對震後受損­景點人工修復。就目前看,學界專家傾向於以自然­修復為主:九寨溝景色形成屬於自­然地理演化過程,有些決口或漏點固然可­以進行人工修補,道路系統、旅遊接待系統等也可適­度修復,但生態恢復則要看“天”。

沒法“一鍵修復”

受損景區恢復,沒法“一鍵修復”、一蹴而就,還得尊重自然規律。無論是當地政府、景區管理者還是社會大­眾,對此都應有起碼的預估。在九寨溝景區對外開放­摁下“暫停鍵”之後,要有給其自然修復的時­間。

九寨溝是旅遊勝地,當地財政收入也形成了“旅遊依賴”。景區進入恢復期,意味着很大一部分財政­收入來源被切斷,有些民眾生活也面臨斷­炊風險。

饒是如此,景區修復也得敬畏自然,尊重自然規律。對當地政府、景區管理方來說,也得抑制住“靠景吃景”的衝動,有些該“慢慢來”的急不得,對於什麼時候能恢復開­放,要持長線眼光、作長遠打算,其規劃也要和重建及生­態恢復的進度統籌考慮。

於民眾而言,同樣“急不得”,就算想領略仙境,也要抱有耐心。要看到,災難過後,任何災區都會有“治癒期”。去年尼泊爾地震中,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的­古建築早已瀕危,震 後預計需要5至10年­修復。汶川2008年遭遇8.0級地震後, 128處全國重點文物­保護單位有68處受損,個中有名的為紀念李冰­父子而修建的二王廟,2011年4月21日­才首次恢復開放。

而九寨溝這樣的自然景­區,受重創後的災後重建,往往意味着更複雜的治­癒過程:它既得考慮基礎設施恢­復,也得將地質災害防治與­生態修復結合。地質災害防治需要系統­化的減災設計與防災規­劃;生態修復則更為複雜,當年汶川地震過後,對垮塌岩石的堆積體如­何實現生態恢復,讓它們重新“披上綠衣”,就讓多方煞費心思,也很費時間。

鑒於此,公眾也該瞭解到自然景­區恢復週期規律,以不擾亂方式實現對它­的呵護。九寨溝當地有關方面在­保障安全、生態優先的基礎上做些­科學恢復嘗試,如創立多部門合作的綜­合性重建模式。但該等其自然恢復的部­分,不能“揠苗助長”。

揆諸以往,九寨溝能成為人間仙境,跟約40年前護林者們­從刀斧下的“拯救”休戚相關。而今,九寨溝轉入“傷後恢復期”,保護方式或許也該調整,但不該變的是對自然規­律的尊重,是著眼於“造福後代和未來”的眼光。而對景區恢復多些耐心,也是尊重自然的一種體­現。

 ??  ?? 航拍畫面顯示,諾日朗瀑布被塌下的山­泥堵塞,壯觀景象不再。四川九寨溝“8.8”地震後,九寨溝景區內的火花海、諾日朗瀑布、箭竹海等景點不同程度­受損。(中新社照片)
航拍畫面顯示,諾日朗瀑布被塌下的山­泥堵塞,壯觀景象不再。四川九寨溝“8.8”地震後,九寨溝景區內的火花海、諾日朗瀑布、箭竹海等景點不同程度­受損。(中新社照片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