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Miri)

位 《易經》的智慧:

-

我們還未誕生世後也有­一去世,人生的每一個既然“位”是如此的“位”相關的問題。為智慧。“位”有幾物生化存活的空間,與方向,例如宇宙之縣、前後、高低、上等。其次是身分、地女、長幼、老少、君朋友,進而延伸出社卑、貴賤、爵位、名位居前列或身居高位­身體有四肢、五官、有窗位、門位、床位境,如一國之政經文昏,還有產品的位置Sel­ling Point)。六、置,以及人生未來方七、數位:如個十百也盛行大數據­之說一,《易經》談“時

《易經•系辭《易》行乎其中矣。經》的道理在其中運承乘比­應之位。六十位,且六爻皆時皆位一卦與­每一爻,各有篇乾、坤二卦居天地卦居人間­起始之位。之爻,上爻為終點、它們與二、三、四、定位、角色扮演與應之二與五­爻稱為中位位稱為正位­或當位。位、越位,乃至篡位至影響全局。但是,爻位一變,新的局面的人生嗎?每個人都得克盡本分,否則就餐。而一個社會國家敬忠職­守,才會政治安。

儒、道二家都談時代禮壞樂­崩的理由皆不守本分,做了不德,諸侯和大夫僭禮是《論語•八佾》“‘是可忍也,孰不可在家廟的庭前,舉行孔子評論這件事時,什麼是不可容忍的!位,即有位的前提是知法犯­法如圖謀不軌貪汙舞弊­或魚肉人民指責與批判,正是這風氣敗壞,民怨四起

生就有一個位:胎位;去一個位:靈位。從誕生到個階段,我們都有“位”。的重要,我們就得註意與。“位”如果處理得當,稱幾個層面的意思。首先是萬包括人物我,也包括地點之宇、東西南北中、國州上下、左右、深淺和窄闊地位、階級與秩序,包括男君臣、父子、夫妻、兄弟、社會地位如等級、門第、尊名位、學位、職位、排位、位等。三、一物之位置,如、五臟,一樓有單位,一室位和座位等。四、環境或處文教、某行業之東昇或黃置或­特殊賣點(USP,Unique、人生定位,如現有身分位方向,古文稱之為“誌”。百千萬,如今是數位時代,。許多時候,時、位二而”,其實也包括“位”。•上》:“天地設位,而。”天地設定了位置,《易運行。它有陽尊陰卑與中正十­四卦每一卦都是一個大­時位。它位次分明,且強調每有列位,都得各就各位。上地領導之位,下篇鹹、恒二。初爻為起點、起位或即位、終位、讓位或退位之爻,、五爻各在其位,各有明確應盡本分。六十四卦每一卦位,陽爻居剛位與陰爻居柔。六爻不得脫位、錯位、失位,否則一定自招不幸,甚

六爻可以換位或移位,當面就會出現。這不正是我們都得扮演­好自己的角色、都就成了名不副實或屍­位素家,每個人都得各就各位、治清明、和睦繁榮與國泰民

談“位”。孔子認為春秋由,是天子、諸侯以至大夫不該做的­事,例如天子失禮或非禮。他最嚴厲的批判“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:可忍也! ’”魯國大夫季氏行天子所­專享的八佾之舞。說:“這可以容忍,還有”孔子主張有其德必有其­是有德。有其位而無其德必軌、犯上作亂、濫權瀆職、民。孔子對當時政治人物的­這些人有位無德,導致社會起,成為天下大亂的罪魁禍 首。所以他說“政者,正也”,政治的意思就是先端正­自己的言行。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”,政治領袖本身行為端正,就是不下命令,百姓也會走上正途;如果他自己行為不端正,即使下令要求,百姓也不會照着做。”

儒、道皆嚴厲批判政治領袖­的“失位”

《論語•顏淵》“齊景公問政於孔子。孔子對曰:‘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。’公曰:‘善哉!信如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,雖有粟,吾得而食諸? ’”齊景公詢問孔子政治的­做法。孔子回答說:“君要像君,臣要像臣,父要像父,子要像子。”齊景公說:“說得對呀!如果君不像君,臣不像臣,父不像父,子不像子,就算糧食很多,我有辦法吃到嗎?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第­一個字是“名位”,第二個字是“職責”,例如有君之名還須有君­之實。不僅如此,“實”是指“分”而言,就是“標準、理想”的意思。於是,君臣父子都應該努力效­法理想的君臣父子,而不能徒有其名。《論語》談有位無德與名不副實­的這些文字,絕對適用於我國。

孔子當然不會只談做官,做人亦應如是。不盡或不安本分即分外­或非分,做人不要有非分之想之­行。《論語•憲問》有連續兩章指責一老一­少。老朋友原壤伸開兩腿坐­在地上,等候孔子來。孔子說:“你年少時不謙遜也不友­愛,長大了沒有什麼值得傳­述的貢獻,現在這麼老了還不死,真是傷害了做人的道理。”說完,用拐杖敲他的小腿。原壤年輕時沒盡好本分,老了又坐無坐相,無法成為年輕人學習的­楷模,孔子氣得罵他“老而不死,是為賊。”此外,闕黨地方的一個少年來­傳達信息。有人談到他,就問:“他是肯求上進的人嗎?”孔子說:“我看他坐在大人的位子­上,又見他與長輩並肩而行。這不是一個想求上進的­人,而是一個想走捷徑的人。”年輕人應該虛心受教,努力上進,長輩沒說坐不能坐,走路時要走在貼近長輩­的左後方,闕黨少年失位或錯位,失位即失道(失去人生正路)、失德(失去應有表現)與非禮(不遵守社會規範),結果挨罵。

《孟子》書中亦屢屢談位。他說“望之不似人君”是就政治領袖失位而言,而“為民父母行政,不免於率獸而食人”,是對政治人物失位最嚴­厲的批判。此外,他引魯繆公要和子思交­友的故事,說子思並不高興,因為論地位,魯繆公是國君,子思是臣下,子思怎敢與魯繆公交朋­友呢?但是,論德行,魯繆公應該把子思當老­師來事奉,怎麼可以與子思交朋友­呢?這是孟子“說大人則藐之”一貫的骨氣,是讀書人心中給自己的­定位。《大學》與《中庸》也頻頻談位,《大學》的“知止”和修齊治平與位有關,《中庸》之“中”是時亦是 位,又說“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願乎其外”,君子就他現在所處的位­置而采取行動,不會期盼在此之外的一­切,也即是君子就其位而安­守本分。因為安守本分,所以“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”,沒有處在任何地方會不­覺得愉悅的。又說“雖有其位,茍無其德,不敢作禮樂焉;雖有其德。茍無其位,亦不敢作禮樂焉。”換成今天的話就是:雖身居高位,倘不清廉,就不要做賊的喊捉賊。當然,儒家談“位”,精華所在是由孝弟而忠­恕, “孝”是身為子女之位應有的­表現, “恕”是易位相處、將心比心,設身處地為人着想,人人如此則天下太平。

《易經》的提醒: “居中守正”

儒家重視人類社會、人間秩序與人際關系,因而十分強調“位”,即一個人在什麼身分地­位,就應該有怎樣的表現。道家看到人類社會,也看到天地萬物,因而更加強調“時”,但也並非不談“位”。老子談“聖人”、“知其雄,守其雌”、“知其白,守其辱”、“知止不殆”等皆談位。又說“大象無形,道隱無名”,也是談“位”。他說“朝甚除,田甚蕪,倉甚虛;服文 ,帶利劍,厭飲食,財貨有余;是謂盜誇”,是罵政治領袖失位。莊子談“至人”、“神人”、“聖人”和“真人”,談“物無貴賤”與“道惡乎在”都與“位”有關。更多時候則時位並稱,如“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,拘於虛也;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,篤於時也”,也用“不得已”來談時位之中。莊子最後要破除的,是時位對人的限制。“時”包括死生,“位”包括人為的尊卑貴賤。

《易經》談“位”強調“居中守正”,即六二與九五爻,又有“中優於正”,中位比正位更重要的觀­念。“中”有三層面意義:時中、位中與誠於中。做人或當領袖,內心真誠與否,比位置之有無或高低更­重要,也即是人生任何階段,居於何位或身分都要真­誠,這是《易經》談“位”要帶出的首要訊息。其次,《易經》沒有標準答案,它的吉兇斷語,除了中與正,還與整體形勢和所在時、位的其他條件有關。履卦大象說:“君子以辯上下,定民 誌”,君子由此領悟要分辨上­下秩序,安定百姓的心意,從而讓每個人都能各安­其位,最後形成社會國家的穩­定與和諧。當位或正位通常 能做到吉、利、無咎或無悔。相反的,小過彖傳說:“剛失位而不中,是以不可大事也”,剛強者失去地位而沒有­居中,所以不可以做大事。〈系辭•下〉孔子談到困卦六三爻時­說: “非所困而困焉、非所據而據焉”,在不該受困的地方卻受­了困,名聲一定會受到羞辱。不該倚靠的地方卻去倚­靠,身體一定會陷入危險。位不當即失其本位或不­守本分,能無咎無悔已是大幸,可能面臨厲、咎或兇災。

其三、《易經》提醒我們安不忘危、居安思危。〈系辭•下〉孔子談到否卦九五爻辭­時說: “君子安而不忘危, ……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” ,君子在安居時不忘記危­險, ……如此才能使自身平安,並且保住國家。其四、居其位要量力而為。孔子談到鼎卦九四爻辭­時說:“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謀大,力小而任重,鮮不及矣”,道德淺薄而地位崇高,智慧不足而謀劃大事,力量微弱而擔當重任,很少有不拖累到自己的。其五,“當位以節”,這尤其是針對我國政治­人物而講的,是《易經》對當權者的告誡。節卦彖傳說:“當位以節,中正以通”,身居其位而能節制,居中守正才能通順。“節”是節以制度,用健全且開明的制度來­治國,不偏執,不害民。“節”也是身居其位者要節制­私心與貪念,不貪汙舞弊,不挑撥種族情緒。

心理學有一名詞“空間知覺”(Space Perception),指對於空間之大小、長短、高低、深淺、方向、位置等之知覺。於我,“空間知覺”也可以指一個人對處境、局勢、個人身分、責任、義務與人我關系等的察­覺能力。每次大選,我都留意這個國家,還有多少只泡溫水浴的­青蛙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