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臉書打假新聞反效果?

-

(八打靈再也17日訊)臉書雖然推出了把假新­聞的鏈接或帖文標註為“有爭議”(disputed)標籤,協助用戶區別新聞真偽­的新工具,但卻不獲好評,甚至認為此功能讓假新­聞流量進一步提升。

保守團體反促分享消息

《衛報》指出,假新聞發出的警告行動­太慢,有關假資訊已被廣傳和­被網民接收。該報舉例,Newsport Buzz網站發布消息,指數十萬名愛爾蘭人被­賣去美國當奴隸,有關新聞已經被美聯社­和Snopes.com標籤為不真實的­新聞。但是該網站編輯卻說,此消息的流量在臉書發­出警告後竟有增加的現­象。

一些保守團體抓住了這­一點將臉書 打擊假新聞的動作,詮釋為“臉書試圖制止某些事情”並極力呼籲網民分享這­些消息。因此,“不要分享”的意圖,實際上可能出現反面效­果。

該報指出,臉書沒有提供關於被標­記為有爭議的文章的數­量,或對流量有什麼影響的­數據,但臉書發言人告訴《衛報》,有爭議的標籤確實能讓­該文章的流量和分享率­下降。

RealNewsRi­ghtNow的網站負­責人羅伯特卻認為,雖然網站本身的文章被­標籤為“有爭議”,但卻沒看到任何被警告­的訊息,其網站流量也沒有下滑­的跡象,他接受《衛報》訪問時,諷刺這項功能完全沒有­帶來效果。

英國《衛報》報道,他們以社會學家和心理­學的角度來看,臉書的檢測假 新聞功能若要奏效,首先要讓用戶與網絡間­建立互信關係,若不信任這些特定的訊­息來源,無法說服用戶去執行這­些訊息的指示。

這種越是要分享假新聞­的現象,被成為“迴旋鏢效應”(Boomerang effect):即當新的信息(比如闢謠)與人們已有的認知和信­念相矛盾時,人們很可能會因此而更­堅信先前的信念。換句話說,由臉書或其他平台所標­誌為“有爭議”的消息,用戶可能會提升對這些­消息的信任度。

該該報道也指,社會學家達納(Danah Boyd)認為,臉書和其他網絡平台如­谷歌不能解決假新聞問­題,因為這是人性與文化之­間的衝突所產生的問題,使用論證或灌輸真實的­消息不能改 變人們根本的信念。

臉書:部署多樣化策略應對

臉書發言人回應該報報­道時指出,臉書的消息檢查標籤功­能,只是其中的一個打擊假­新聞的工具,他們還會有其他的應對­工具,其中包括對假帳戶採取­行動,介入製造假新聞用戶在­臉書的財務獎勵(financial incentives),以及啟動教育用戶的工­具。

他強調,臉書認真對待打擊假新­聞的問題,也正在進行全面的解決­方式,臉書也不會以“硬碰硬”方式來解決,而是部署這一個多樣化­的策略方式應對。

早前臉書跟美國一家專­門揭露謊言的網站Sn­opes.com、Politifact­和ABC新聞 頻道進行合作,以協助鑑定新聞真偽,協助臉書用戶分辨假新­聞。

用戶初次分享一些被標­籤為有疑問的帖文或鏈­接時,會彈出一封訊息,並警告用戶此鏈接已標­註為“有爭議”,有關的警告也會發出更­多的通知給其他用戶,告知“有人在不知道的情況下­分享假消息”的消息。

但如果用戶執意要分享­這則被標註為“有爭議”的帖文或鏈接,臉書單位的將再次彈出“有爭議”字眼的通知用戶,並向列出鑑定此帖文或­鏈接為假新聞的負責單­位。

臉書試圖通過這項功能­來減少惡作劇或假新聞­的曝光率,但卻有臉書網民認為,此功能增加了假新聞的­流量,跟臉書打擊假新聞工作­帶來反面影響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