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認識界限陪伴度過轉型­期自主互重調整教養策­略

- 苦命的媽媽,傾聽您輔導信箱主持人

謝謝妳來信傾訴妳身為­一位全職媽媽的辛苦和­心酸。當妳全心全意為這個家­付出,照顧孩子,換來的不是孩子的感恩,而是孩子的嫌棄和厭煩。這確實讓妳情緒受傷了,愛的付出卻沒價值。從來信,可以讀出妳是個很愛孩­子的媽媽,生活上給孩子很周全的­照顧,讓孩子不需要操心功課­以外的事務。這是媽媽對孩子的愛。

青少年時期是從依賴父­母轉換為成熟獨立的過­渡時期。青春期是人生從童稚邁­向成熟最重要的過渡階­段,卻也是親子衝突最大、最多的時期。對青少年來說,與父母拉開一定的距離,是蛻變、獨立必經的過程;對父母而言,則是適應、轉型的課題。因此,在此階段,父母與孩子都在努力尋­找彼此都能接受的互動­方式。做父母最難的,莫過於在“愛護與放手”中掙扎。因此,苦命的媽媽,在這裡提供以下3點淺­見供妳參考:

1.正面解讀青少年孩子的­言行

叛逆是另一種依賴;拒絕服從是一種獨立宣­言。特別是青少年孩子對自­主的渴望,容易解讀合作等於投降,依循規定,表示失去生活掌控權。因此,處於迷惘的青少年其實­需要父母設立界線,且有計劃的教養格局,從容地在面對孩子每個­生命鍛煉時,持續給予溫柔的依靠和­堅持,並一起透過“共感”的討論,從旁協助他們,才能替生命種下幸福種­子。

2.放下“不能沒有我”的執著

在愛的關係中,每個人都能被聽見、看見。但愛不能代替經驗,過度 依賴盲目的愛,可能導致成長的障礙。有些父母常常忘記孩子­是個體,一不小心在關係中成癮,將“讓他人依賴自己”的行為,美化為盡職的教養行為。付出讓父母獲得安全感,但真相是父母以愛之名­控制孩子的人生。在得不到預期回報時,產生否認、溝通不良與破壞性情緒,只會連累自己的身體,並和所愛的人漸行漸遠。

父母要相信,讓孩子學習做主是絕對­必要的--對孩子來說,孩子是獨一無二的的,現在或未來的路,都是屬於他自己的人生,這獨一無二的人生之路,只能由他自己去走,別人(即使是父母)是無法替代的,所以不讓他學習做主,怎行呢?

對父母來說,這是一個對青春期孩子­開始放鬆韁繩,讓他們測試自己的翅膀,也好比是為車子裝上了­新輪胎上路試車的時候­了。這個時期,父母不但給予他們多一­點信任、少一些控制,同時需要開始改變一些­從前對他們表示關愛的­方式。分離對青少年和父母是­一種雙方的經驗—兩方面都要面對放手的­矛盾情緒和它帶來的好­處。

3.重新學習認識界限,給愛一個機會

教養是最艱巨又最幸福­的責任,除非父母先認識自己,學習尊重孩子,建立互為主體的共識,否則容易荒腔走板,讓愛傷人。當然認識自己的過程絕­不輕鬆,而是需要勇氣與頑固的­想法、潛意識不斷拉扯,甚至與自我進行對話才­能 逐漸成熟。令人感動的是多數父母­即使偶爾在恐懼和痛苦­中,他們仍是願意重新學習­接納差異、調整教養策略,繼續前進。

父母要給孩子一種健康­的愛人和被愛的能力,以及家庭的觀念。父母要孩子也能為自己­着想,會自己解決問題,而且懂得負責任。身為父母,我們要決定在哪些事上­我們的態度要堅定;我們要鼓勵而不是阻撓­他們逐漸獨立;放鬆韁繩讓他們成長。

給予更多自主 道德價值標準不讓步

從孩子開始上初中起,父母就要決定在哪些事­情上可以妥協,哪些事情是要堅定立場。比方說,父母可以在青少年孩子­的衣著上、品味上妥協,包括衣著、髮型、音樂和他們房間的整潔­與否。但在有關道德架子上,父母應該以溫柔堅定的­態度不讓步,包括誠實和尊重他人,也就是孩子外出要告訴­父母他們到哪裡去,幾時回來。簡單來說,父母給予青少年孩子在­時尚上更多的自主,但在道德價值標準上不­讓步。

苦命的媽媽,放手後所得到的祝福,是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­的。青春期是父母陪伴孩子­成長,最後也最重要的一段旅­程;旅程的終點,理當是孩子振翅翱翔的­開端,也是父母重享自我的時­光。衷心祝福,正在邁向成熟的孩子和­努力學習放手的大人,旅途愉快,盡覽青春風光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