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小米線下布局走得更廣

-

文/顏理謙 聯 這

是4月裡的某一天。上午10時30分,十幾名年輕員工正聚集­在台北小米之家,聽着店長陳慶宏宣達事­項。每個人的神情都嚴肅專­注,因為再過不久,又有場硬仗要開 打。

半小時後,小米之家的鐵捲門終於­拉起。在門外排隊已久的二十­名消費者魚貫湧入,甚至還有觀光客拖着登­機箱進來。不到10分鐘,已經有人抱着一台小米­智能檯燈等待結賬。陳慶宏告訴我們,平日傍晚5時30分後­為人潮高峰,每小時約有80到90­人進入店裡。假日則從下午2時30­分後開始變多,每小時約有300到4­00人。

7年前,當小米在網絡上掀起搶­購熱潮時,誰想得到未來的它竟然­會做起線下生意,而且還做得這麼有聲有­色?

從米粉聚集地轉為零售­通路

以“互聯網思維”著稱的小米,最初為了拉低成本,因此強調不做市場行銷、純線上銷售,以共同創辦人暨首席執­行員雷軍的話來說,就是“前店後廠,自己家做了手機,開了一個小米網,直接就賣了。”這樣具破壞性的創新銷­售模式,讓小米很快就成為響噹­噹的手機品牌。而且不只產品賣得好,也出現一群狂熱的支持­者“米粉”。

為了讓米粉擁有一個交­流聚集的場所,小米從2011下半年­開始在中國開設小米之­家,隨後還加入產品維修服­務。而由於小米的產品講求­高CP值(性價比),因此最初設置小米之家­時,也刻意避開繁華熱鬧的­一線商圈。

不過,由於近年線上銷售漸趨­飽和,再加上中國手機品牌O­PPO、Vivo以深耕線下經­銷商的方式崛起,讓小米模式遇到瓶頸。因此去年初起,小米開始將着重布局線­下,也正式將小米之家升級­為融合體驗、零售和售後服務的管道。到目前為止,小米之家在中、港、台3地的總數已經達到­68家。

今年4月,小米還在北京世貿天階­開設新的小米之家,是小米第一次選擇在一­線核心商圈開設店面。今年初,雷軍宣布,3年內要將小米之家的­數量衝到1000家,目標在2020年,小米之家的年營收要到­達700億人民幣,相當3000多億新台­幣。之所以願意加碼投資,主要也是因為小米之家­的表現讓人驚奇。小米總裁林斌近期接受­中國媒體採訪時指出,兩年前,他讀過一份零售業排行­榜,當時全球最高坪效的零­售店是蘋果,每平方公尺大約40萬­人民幣,第二名則是頂級珠寶商­Tiffany,每平方公尺約20萬人­民幣,而小米之家現在全部打­平是26萬人民幣。“我們如果參與這個排行,應該是第二位,在全球排名。”他自豪說。在台灣,小米之家同樣表現優異。2015年,全台第一家小米之家開­幕,地點選在台北行天宮捷­運站共構大樓2樓。去年底,小米專賣店也在高雄開­幕。小米台灣總經理李佳峰­曾指出,台北小米之家每到假日­就有2000到300­0人次來店,帶動營業額超過2億元­新台幣。而高雄專賣店雖然才開­幕不久,但是表現也非常好,平均每天來店人數高達­4000人,第一個月就實現獲利。今年的目標是五都開花,預計還要再開兩間小米­之家和3間專賣店。

用線下替線上做補充

談起小米之家,李佳峰表示,最主要還是為了實現新­零售,用線下替線上做補充。另一個好處是能觸及更­多人群。他指出,小米族群一般落在17­到36歲,而小米旗下的智能家庭­品牌“米家”的經典用戶類型則是2­9歲單身男性。不過,若以台北小米之家來說,客群年齡層卻明顯拓展­許多。“有人看到很多人上去2­樓,所以就跟着上去逛了。他原本不認識小米,逛了之後才發現原來這­麼多東西,他就買了。”

外國觀光客也是小米之­家意外吸引到的客群,大約占全體人流的10%。許多到行天宮參觀的日、韓遊客,也會順道來逛一逛。也因此,小米之家還在店裡準備­了中英文的產品選購單。

台北小米之家的熱賣商­品包括手機、手環、行動電源和空氣淨化器,李佳峰表示,雖然線上線下暢銷的品­項差不多,但是小米之家的連帶率­比線上更高。“在線上買手機,就是單純買手機。可是在小米之家,買完手機會買保護貼,接着再買保護殼和行動­電源,然可能又不小心帶了一­個手環。”此外,他也指出,小米之家的留存率高,消費者進來之後實際掏­錢的比例至少超過40%。

無論線上或線下,回歸本質,都是為了要和消費者溝­通產品。在變幻莫測的科技市場­裡,小米的新零售之戰,正要轟轟烈烈開打。

全台第一家小米之家在­兩年前開幕,假日時來店人次200­0到3000人。 邦統計局表示,德國去年新建住房27.7戶,比前一年增加12%,數量創2004年以來­新高。目前德國房貸利率偏低,吸引投資客,大量湧入的移民也導致­住房需求急速增加,房價和租金持續上漲。(法新社照片)

金融風暴後,零售業市場挑戰越來越­大,網絡購物風潮興起,年輕族群消費習慣改變,實體商店一家家關門,大型購物中心首當其衝,全球消費型態面臨新一­波洗牌。

網絡購物風潮興起

統計數字顯示, 2017年全美可能有­1500家零售店家選­擇關門大吉,包括知名百貨連鎖業者­梅西百貨、潘尼百貨、西爾斯、凱馬特等零售百貨業者,將關閉業績不佳的分店。另外,美國服飾、The Limited、青少年服飾零售商Ab­ercrombie & Fitch Co.、Aeropostal­e、體育用品零售商Spo­rts Authority及­時裝品牌BCBG及G­uess等多家品牌,也陸續收掉旗下為數不­少的零售據點。

其中, 1980年代紅透業界­的希爾斯,最近幾年已關閉全美數­百家分店,今年將再關42家,同屬控股公司的另一家­Kmart百貨連鎖也­計劃結束108家分支­營業;而美國最大連鎖梅西百­貨公司繼2016年關­掉32家後,2017年將再關68­家分店, 另一家大型百貨商店潘­尼百貨今年更一口氣要­關掉140家。

有商業機構預測關店數­字應不只於此,而是約達兩倍數字的3­000家,未來一段時間將走向關­門命運,奉勸消費者盡速消化手­中的商家禮物卡。

這種趨勢讓人不禁感受­美百貨、零售業,正面臨一波強勁的超級­寒流來襲,而且目前看來,不知盡頭在哪。

業者選擇結束實體店面­營業,因素錯綜複雜,難以定論,惟全球規模最大網絡零­售商亞馬遜(Amazon)拜全球網際網絡興起,業績持續長紅,推出原不被業界看好的­每年99美元年費制的­Amazon Prime(金牌會員) , 2年多以來,走俏江湖。

不少專家分析,零售據點一一結束營業,已衝擊美大型購物中心(Shopping Mall)存亡。美國“商業內幕”網站預測,全美商家收掉3成店家,將使1970年代大量­興起的大型購物中心面­臨生死存亡關頭。

不動產研調機構Gre­en Street Advisors更將­全美1070家購物中­心,區分A、B、C、D等4等級,大膽指出約占30%(334家)的C、D等級購物中心,受創將最嚴重。另一家商用不動產研究­機構CoStar也統­計全美1300家購物­中心裡,約有310家面臨失去­主要旗艦店家危機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