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90後要怎麼Youn­g?

-

“90後”,或稱“九零後”,泛指於1990年至1­999年出生的人,與80後、70後的劃分方法相似。初生之犢不怕虎,正因為沒有想太多,他們是當代最勇敢的一­群。仔細觀察,你會發現現在的創業者­逐漸年輕化,越來越多90後的創業­者出現,而且他們的產品或服務­的創意讓你吃驚。

然而,一部分90後的工作態­度也常為人詬病,間接導致所有“90後”被貼上貶義的標籤。沒有責任感、沒有毅力、容易放棄,遲到早退,工作嫌辛苦、工資嫌少,不少僱主一提起90後­就直接搖頭。

“90後”的話題可以激發很多討­論與思考,究竟為什麼人們會如此­標籤年輕人,而年輕人是否真的如此­不堪嗎?另外,什麼原因形成這些所謂“典型90後”的舉止行為,問題出在哪裡?

【90後看90後】 在溫室裡養大,卻要求他像大自然的野­草一樣堅毅剛強

即將在劇場上演的本地­音樂劇《9零!》,正是以“90後”的議論為主題。劇中的演員大半是90­後,女主角由狄妃(Ruby)飾演,這場音樂劇也是作為歌­手的她,推出首張EP專輯

《Who am I》的推介禮。

“當初與王冠庭討論這一­場音樂劇的時候,兩個人同樣對‘90後’帶來的話題感同身受。雖然我們都不是人們口­中典型的90後,但也常常因為出生在9­0年代而成了箭靶。”她無奈地說。

王冠庭是音樂音效設計­師,也是此次音樂劇裡10­首原創歌曲的作詞人之­一。雖然也同樣在90年代­出生,但出生在1991年的­他,性格明顯比較穩定成熟。他將這一切歸功於出生­年代,以及父母的教育。王冠庭說,90後一般分為90年­代初和90年代末出生,而越早出生、社會經驗越多,性格、道德觀和價值觀都會有­所不同。“那是因為現代父母過度­保護。我覺得自己比較幸運,父母讓我去嘗試各種我­想做的事,讓我四處去碰釘子,自己跌倒自己爬,跌到一個程度,我就懂得如何作出選擇。”

至於人們口中的典型9­0後,他認為凡事皆事出有因:上一代生活艱辛,他們不希望下一代受苦,因此想盡一切辦法讓孩­子過得好、吃得好,無形中過於寵愛和保護,讓孩子過於依賴。當孩子長大走出社會之­後,人們對他的要求卻是獨­立的、吃苦耐勞的,“社會以60後、70後的標準來要求9­0後,其實是不公平的,他們也很難做到。”

好比一個從來沒有出門,也不允許出去玩,一直在家裡對着電腦的­小孩,你突然要他在18歲畢­業之後,出外和一群人交流,對他來說是一件非常困­難的事。人們經常罵年輕人:“你不會想的咩?都幾歲的人了?”但卻沒有想到,他們在一個“不用想”的環境下長大,又怎麼可能突然間變得“會想”呢?

此外,90後也面對21世紀­變化最大的10年、20年。他們從沒有電子的時代,跨越了電子年代。“我在小學也在玩彈珠,在屋外騎腳踏車,只是接觸的時間比較短,不久之後就有了電腦和­手機。我慶幸自己是出生較早­的90後。”

他認為,90後的某些性格特質­和態度的形成,是父母以及大環境形成­的,這是沒有辦法的事。儘管如此,他能理解為何人們這麼­批評90後,“因為我過去也是如此,尤其處於叛逆期的時候。剛好工作以後接觸了不­一樣的人和環境,才有現在的自己。”

【90後看90後】 比前一代遲進入社會,卻被要求急着長大

如此看來,除了家庭庭教育,社會經驗對一個人的性­格特質和素養也扮演着­重要的角色。不過,90後比前輩都較遲育­的普遍,他們大多是在二十二三­歲大學或學院畢業之後,才開始走入社會,接觸人群。誰又能一踏入社會馬上­變得成熟、獨立、精煉呢?被要求急着成長。”狄妃感嘆,現在的孩子兩三歲開始­讀幼稚園,幼稚園已經開始學英文、也要考試。90年代的教育不是在­教孩子如何做人,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教­育,都是在教孩子如何聽話。都不用頭腦思考,新一代抗壓能力差,我是認同的。很多90後都不愛思考,他們直接說:‘我‘很難,我不做’,或是做到一半無法堅持­下去,‘算了,我應該不會成功’,確實有很多這樣的90­後。”

針對聽話這件,她舉例說,最近流行一個話題,那就是——聽話的人都不快樂。“凡事都要聽話,造成年輕為他們認為,聽大人的話才是對的,聽大人的話才會有獎賞。”了要達到目標,表面上聽話,私底下卻是叛逆的,漸漸形成了反社會人格­的小孩,尤其處於叛為什麼許多­年輕人喜歡瘋狂的遊戲,喜歡標新立異,更多時候是為了得到別­人的認同。可是這會標籤為“90後”,被說成“抗壓能力差、發生一點點小事就鬧自­殺”的新生代。要求高薪,兩位90後認為,那是因為時代的不同。現在的社會負擔比過去­重,人們卻用過去的生活水­平作比較。

《9零!》音樂劇 2017年6月22日­至25日@11.30AM、3.30PM、8.30PM

地點:Pentas 2@吉隆坡表演藝術中心(KLPAC)電話:03-4047 9000網站:www.ticketpro.com.my

【70後看90後】 “我與新生代有代溝!”

導演劉家榮來自70後,過去在舞台劇、影視圈10年接觸了不­少年輕人,現在也是中學生的戲劇­老師,因此與年輕一代的相處­頗有很大的感觸。

“排戲的時候,90後演員會認為我們­的想法守舊、太過保險,他們幾乎不太思考,經常有一些不太邏輯的­看法。”他笑言,常常覺得自己和新生代­有代溝,甚至是鴻溝。

過去的學生一說就懂了,但90後、00後好像聽不懂他說­的話。“他們就這樣看着你,沒有給任何反應。後來我發現,不是他們懂不懂的問題,而是他們要聽還是不要­聽的問題。”

他相信教育模式不同,間接導致思維不同,新生代不再認為老師教­的一切都是對的。“他們會質疑你,加上網絡普遍,知識得來方便、容易,他們認為自己比老師還­要強。這個時代已經沒有尊師­重道這回事了。”他調侃自己說。不過他認為時代不一樣­了,人們的思維應該要隨着­改變,過去的方法已經不適應­了,比如藤條教育。現在的孩子已經不受這­一套了,所以它必須消失。雖然藤條教育在他身上,確確實實起了作用。

“30後看50後,50後看70後,其實每一個時代的青年­都曾被罵過。前輩都是用自己的準則­和經歷來看新生代。”導演說,他更慶幸自己不是90­以後出生的孩子,因為現代面對的壓力更­大,這些壓力來自教育,以及家人、社會對他們的期許,他們只能利用網絡去宣­洩自己。

不過反過來看,現代的資源多,新生代獲得更大的機會­和自由去發揮自己的才­華。“我接觸很多的90後,他們幾乎都能玩音樂。”80後的製作人鄧宇雯­說。

結語

今年,最後一批90後正好滿­18歲,他們即將步入大學,或直接進入社會。意即,這個社會最年輕的生產­者全都是90後。無可否認,他們是社會的未來棟樑。

“90後”形成刻板印象總是事出­有因,幾經討論與追溯,我們發現問題回到源頭——父母,以及整個大時代、大環境的改變。面對這樣的新一代,大眾需要反思與同理以­及思考背後的原因,以避免下一代走同樣的­路,而不是一味責備,或掛上貶義標籤。

 ??  ?? 90後的王冠庭(左)、狄妃(中)與70後的劉家榮(右)合作《9零!》音樂劇,以期讓觀眾認識不一樣­的“90後”。
90後的王冠庭(左)、狄妃(中)與70後的劉家榮(右)合作《9零!》音樂劇,以期讓觀眾認識不一樣­的“90後”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鄧宇雯
鄧宇雯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