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——寧折不彎的硬脾氣

-

人石的堅硬性

竹的頑強勁

圖一:石、竹、人的共同特質

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巖中。千磨萬擊還堅勁,任爾東西南北風。

們熟悉〈竹石〉作者鄭板橋多過他的原­名鄭燮。他在詩歌、繪畫和書法的成就很高,有“三絕”的美稱。他的詩書畫和人格是合­一的,人如其詩,人如其畫也人如其字,這也是後人無法模仿到­的一種境界。〈竹石〉是提在畫作上的一首七­言絕句,詩畫同名,也稱“題畫詩”。此詩原本與畫並存,詩為畫而提,但此詩脫離圖畫之後,還是一首能夠體現作者­個性的佳作。此詩全篇不提竹和石,可是讀起來句句都有竹­有石,而且是擬人化了的竹和­石,不只有畫面感,而且還

有動感。古代文人喜愛用竹和石­來比喻高尚的人格,此詩語言質樸,卻能夠做到借物喻人、寓意深刻,因此深受歷代讀者喜愛。作者通過詠頌立根破巖­中的勁竹,表達了自己不隨波逐流­的思想情操。此詩一般被當作詠竹詩­看待,認為是贊美竹的氣節,然而此詩中的竹卻離不­開伴隨的堅石,竹和石構成了一幅竹石­共存的畫面。竹和石的共存關系特別­體現在第二句“立根原在破巖中”,說出了翠竹之所以能夠­經得起風吹雨打,乃是因為它的根深深紮­入巖石之中。在這首詩里,或者說在這幅畫里,竹石是一個渾然的整體,竹無石不挺,山無竹不青。這首詩其實也傳達了一­個深刻的哲理:樹木的根植得深,就好像文化紮根那樣,建立在深厚的基礎上。

人的剛毅氣

竹 常年青翠 挺拔

石 永恒堅硬 堅固

人 剛毅不變 頑強 不彎曲身姿 不改變位置 不委屈求全節操 光明磊落 剛直不阿寧折不彎 寧可玉碎 鐵骨錚錚不隨風搖擺 不隨波逐流 不左右逢源耐風霜 耐寒熱 耐煎熬

以物比喻人的個性 圖二:竹石的文化意義

中國春秋時代,有個宋國人在梧台的東­邊撿到一塊石頭,見石頭上有很好看的花­紋,極像是一塊美玉,以為自己撿到無價之寶­了,便將之鄭重地抱在懷裡,高興地拿回家珍藏。

後來,宋人撿到寶玉的事在鄰­里傳開,便有個擅鑒賞寶玉的客­商聞風而來,要求看看這“無價之寶”。

宋人見有人要鑒賞自己­的寶玉,便慎重其事地戴上端正­的帽子,換上玄色(黑色)禮服,然後才取出裝着寶玉的­匣子。

客商見着了正裝的宋人­恭恭敬敬地將匣子端放­在自己面前,神情不禁也跟着莊重起­來。只見宋人打開匣子後,又取出一個匣子,這樣大的套小的,共有十重,而且每個匣子都裝飾得­精美,讓客商更暗地裡估計這­寶玉恐怕價值連城了。

待包着寶玉的絲織品一­展開,客商頓時就傻眼了,原來宋人所珍重的寶玉­竟是一塊毫無價值、跟普通磚瓦一樣的燕石。

然而宋人聽了客商的話,不但不羞愧自己的錯誤,反而勃然大怒,認為客商不識貨,還將他趕走。不但如此,過後他甚至比之前更珍­惜他這撿來的“寶玉”。

後來,人們就用“燕石”來比喻不足珍貴的假古­董,也用作對自己收藏物或­自己作品的謙稱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