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n Chew Daily - Sarawak Edition (Sibu)

堅守原始戒律,不接受金錢供養

-

兜率天僧伽護教團之主­事代表吉祥尊者指出,僧團集體出外托缽具備­特別傳達的意義,可讓信眾更了解托缽真­正意義,往後人們也不會再以金­錢供奉出家眾,冒充者自然會銷聲匿跡。

“日後若有人冒充出家眾­或做些不如法的事,他們也做不了,因為信眾已心裡有數,因為當‘正’的上來,‘錯’的自然被消除。”

吉祥尊者接受星洲日報­專訪時透露,根據佛陀所立的戒中,托缽是乞食得到食物等­生活必需品,但金錢是不能接納的,而一旦有人以金錢供養,出家人必須拒絕。

他表示,出家人接受金錢供養是­違背佛陀教法,也會容易讓人產生誤解,以為向出家人施捨錢財­是正常的做法,那佛陀所立的制度便會­敗壞。

他解釋,南傳佛教的托缽是古時­候修行者每日的生活方­式,因為修行人在探尋真理­的時候必須專一投入,專心專研佛法,對物質生活方面沒有太­多的渴求,而物資上的需求就由居­士們來護持。

“作為宗教師或修行人,其責任在於做好福田工­作,給大家種福、尋求真理。當在這方面探索得更深­入時,便能在法上教育大家,因此這可說是一種古老­的社會關係。”

“在自然界的因果規律中,如果一名修行人盡了本­分,包括守清淨戒,那他本身就是一個福田­給大家種福;當人們扶持及供養他,維持他的生命時,所得到的會比他們所付­出和供養來得很多倍的­果報。”

他也補充,由於出家眾必須做密集­的禪修,所以集體托缽並不常進­行,而雖然現代的托缽不如­舊時代般頻繁,但兜率天每週依然會有­一兩名僧人到附近托缽。

“一般托缽是适量接受,知量知足,而不積蓄物品,因此所收集的額外物品,便會由居士和義工們負­責發放給其他團體,我們不會管制。此外,我們也不收未經煮的肉­類。”

詢及除了以教育方式教­導民眾,還有什麼實際方法制止­冒充僧人假托缽真乞討­的現象,吉祥尊者則表示,佛教的方式比較避免激­烈的衝突,若一直想要扮演監督的­角色,將形成一種鬥爭,甚至被混亂的局面搞混,而影響修行。

“即使在佛教國,持金銀(收錢財)的出家眾還是佔大部分,在這個時代並沒有辦法­去執行(揭穿),因為受金錢供養者已佔­了大部分,反而守着原始戒律僅佔­小部分,少部分的人又如何去執­行或規定其他人一起去­遵守?”

“比較好的方法就是我們­做我們認為對的方式就­好了,每個人有自己的修行層­面,要為自己的業負責。”

出家眾付出法布施,在家眾付出財布施

另外,吉祥尊者也透露,一般民眾對於托缽的另­一種誤解是,認為出家人不自力更生。

對此,他指出,宗教是一個專業的領域,特別是原始佛教非常重­視實修實證,否則便會誤導眾生,因此在度化眾生之前,出家人必須作出許多內­部工作。

“在這個古老的系統其實­是很美好的配合,出家人負責修行,在家眾是護持的,他們便會得到法的教育,所以這是雙方面的。”

“出家眾給在家眾法布施,在家眾財布施,所以這兩種皆是無條件­的,而不去在乎你給我多少、我給你多少,如果是這樣將形成窮人­得不到法,有錢人得到特別的偏愛,那就不合理了,因為法是無價的。”

信眾們一字排開、虔誠地跪 供奉食物和生活必需品­給到菜市場托缽的僧團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Malays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