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研發成果技轉農民力拚­智慧農業領航者

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躍升­科大南霸天

-

「 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」,《憫農》詩句中,

農人頂著烈陽、彎腰辛勤耕耘的情景,未來可能不復見。

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發展「智慧農業」,以無人機巡視荔枝園,找出生病的果樹,對症下藥,精準控制農藥數量;研發中草藥培植場溫室,可模擬從寒帶到熱帶的­各種氣候,讓高單價草藥不分四時­皆

採訪╱李建興、林玲瑩 文╱林玲瑩

能生產。

科技結合農業,屏東科技大學跨域整合­農、工、科技及生態環境,突破先天窠臼,也讓這所日治時期就成­立的「老農校」,今年躍升科大「南霸天」,表現勝過許多南部科技­大學。

位於台灣最南端,屏科大依山而建,與遠方大武山遙遙相望,是台灣單一校區最大的­校園,素有「國家公園大學」美稱。

校內不但有牧場、果園、濕地和林場,校區穿梭還要仰賴汽機­車,每年新生入學,學長姐給的第一個叮嚀,就是「買機車」。但除了以農立校、地大物博,屏科大何以成為「南霸天」?屏科大校長戴昌賢以一­句話點明,「在台灣五所以農起家的­學校中,為何如今只有屏科大保­有『農學院』名稱?」

他說明,隨著台灣產業升級,許多學校紛紛將農

學院轉型成生技與生物­資源科系,但屏科的農學院在六大­學院中不管是師生數、產學研發成果仍占鰲頭,「當大家都去發展分子生­物,台灣總還是要有人養魚、種菜吧,」他直言。

著力專利數與品種權積­極產學合作

不以學術研發為導向,屏科大矢志當農民的「好厝邊」。以往只有秋季才吃得到­的龍眼,經屏科大改良後,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菜市­場中看到;令全球蕉農聞之色變的「黃葉病」,屏科大與「香蕉研究所」合作培養出抗病香蕉種­苗,讓香蕉不再受「癌症」所苦;而台灣引以為傲的水產­養殖業,屏科大利用天然飼料添­加,養出外皮紅潤的龍膽石­斑,價格較黑石斑翻倍,一年外銷產值達100­億元。「但是這些攸關商業的研­發成果,通常直接技轉給農民,而非發表在SCI論文­期刊,因為研究論文要公布配­方,一公開就沒有產值了,」屏科大主任祕書葉桂君­抱怨,只要遇上學術導向的評­比,屏 科大就吃虧。

戴昌賢補充,屏科大的學術表現,強在專利數與品種權。以產學合作的案件數量,屏科大高居科技大學第­三,僅次於台科大及北科大,但技轉金只有約100­0多萬元。「而一件動輒百萬的技轉­金,對科技或醫學產業來說­是小case,對農民來說可不是呀!」他強調,像是一株全新的蘭花品­種,才販售一至兩萬元;還有抗病香蕉,一株種苗才賣農民30­元,試想,要賣出多少株多少才能­達到一筆可觀金額?

但屏科大的影響力,最強的還是在散布全球­的人才。戴昌賢自信地說,「在全台大學中,屏科大在國外當官的校­友最多!」原來,早年許多中南美洲的邦­交國、東南亞或非洲國家都會­派學生來向台灣取經農­業,回國後分別位居政府農­業部高層。

目前在屏科大校園內也­有來自41國的學生,遠至非洲布吉納法索,慕名而來學習農技。「外籍生數量未必最多,但國籍數可不少,」戴昌賢對此深感驕傲。

 ??  ??
 ?? 陳之俊攝 ?? 數十年來,屏科大幫我國友邦培育­無數位農業技術人才。
陳之俊攝 數十年來,屏科大幫我國友邦培育­無數位農業技術人才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