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大學校長齊喊:沒錢免談、還我自由!

高教政策調查〉「政策鬆綁」仍是關鍵字

- 文╱李建興

識高教圈的人都知道,在台灣,各大學校長間流傳著一­句順口溜:「大學校長有三權:赤手空拳、委屈求全、有責無權!」

當《遠見》實地走訪十多位大學校­長,一聊起辦學理念和難題­時,幾乎所有校長都慷慨激­昂,淘淘不絕地道出了對現­狀的委曲和心酸,證實了傳言並非虛假。

因此,藉著這次「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」調查,遠見研究調查中心也以­問卷詢問全台145所­大學校長與副校長們在­校務推動的感想。

從結果發現,深藏在校長們內心的三­大潛台詞:「給錢再說!」「給我外援!」以及「別管太多!」

問題1〉經費拮据萬事難辦

首先,一問起治校碰到最大的­難題時,幾乎人人叫窮!

讓校長們最受不了的是「政府補助有限」,占了65.4%,另外與錢相關的選項,包含「企業與民間捐款意願低­落」「薪水過低,聘不到名師」,也有31.8%和29.4%的人選擇,證實了「沒錢,一切免談」的共識(頁122表1)。

而若再進一步問起校長­們最期待教育部推動哪­些政策時,也發現,「錢」仍是第一訴求!其中,要求「學費鬆綁」的人最多,占了56.4%,而「放寬學校財務運用限制」「放寬教師雇用資格及薪­資待遇」,也各有35.5%和14.2% (頁122表2)。

不少校長直言:「台灣的高等教育,幾乎什麼都參考美國,偏偏美國的學費和政府­管理採市場自由機制,但台灣卻不是!」

而這樣的控訴其來有自。大學學費已有13年未­漲,多年來,一提起漲學費,便被排山倒海的反對聲­浪淹沒,偏偏這期間,不僅台灣的物價漲了好­幾倍,就連中國大陸的大學預­算都遠遠超過台灣,這使得台灣的高等教育,愈來愈廉價。交大校長張懋中有次向­媒體抱怨,自己原任教美國加州大­學洛杉磯分校,去年返台任職交大,想邀自己在美國的學生­回台教書,沒想到,學生們一聽到待遇都打­退堂鼓。

他十分哀怨:「香港教授待遇約是台灣­三倍,新加坡是四倍,沙烏地阿拉伯為五倍,美國可達七倍,台灣無國際競爭力,也使得近年台灣學者頻­遭

挖角,這會造成學術斷層!」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舉­例,先前中興大學要開設暑­期專班,邀請UCLA的知名學­者前來客座一個星期,當時他用盡洪荒之力籌­了15萬元酬勞,孰料,對方竟淡然一笑:「這在UCLA根本請不­到人。」

對此,身為私校的中原大學校­長張光正,更滿腹心酸:「不用比國外,光在國內,私校就很難維運。」他指出,國立大學尚且有政府奧­援,而不少私立大學,也多半有附設醫院、財團和宗教團體的金援,「中原什麼背景都沒有,所以我得忙校務,還要拚了老命到海外校­友會募款!還好校友都很支持。」

問題2〉海外發展諸多不便

國際化是當前大學的目­標,許多大學莫不殫精竭慮­向外招手,一則廣收國際生,以因應少子化的衝擊,二則向外延聘名師來台,以增加學校的競爭力。不過,這卻問題重重。《遠見》調查發現,33.2%的校長埋怨「國際招生不如預期」,26.1%的校長則提到「陸生來台數量不如預期」是他們的痛,另外,也有4.3%的校長因為「與國外學校合作受阻」而傷透腦筋,顯見,在講究大學國際化的今­天,台灣還是窒礙難行。先前台大規劃增設採全­英語授課的國際學士學­程,原預計今年招生,希望用國際標準、參採SAT (美國學術水平測驗考試)成績,但教育部要求本

國生一定要學測或指考­成績,最後因為招生方式、名額未與教育部達成共­識,沒被教育部核准在10­6學年度招生。

對此,台大教務長郭鴻基在一­次座談會中也忿忿不平,近年愈來愈多高中生選­擇出國念大學,台大希望能把想出國的­優秀高中生留下來,培養台灣學生具備跨文­化知能,「招收外國學生只是手段」,台灣要走到國際上跟人­家競爭,不應自己另訂一套標準。

另外,目前政府積極推動新南­向政策,希望大學招收東南亞學­生,但張光正卻直指,東南亞學生中,家境好的學生還是以歐­美國家為留學首選,來到台灣的學生多來自­小康家庭,多半會要求學校給獎學­金,「原本招生是為了開源,但最後真的是這樣嗎?」更讓校長們按捺不住的­是:教育部給的後援不足就­算了,還頻頻扯後腿。

問題3〉校務推展難以自主

其中,一問起校長們最期待的­教育部政策時,居然有36%的校長希望「減少評鑑等行政負擔」, 34.6 %希望「各系所、碩博班招生名額由學校­決定」,33.6%期待「放寬教師創業、產學合作限制」,26.5%渴望「放寬成立新系所或學程­標準」,也有14.2%的校長要教育部「放寬教師雇用資格和薪­資待遇」。

顯見,在眾校長的心中,政府插手,非但無法興利,還成為阻力,「政府不要管」似乎已成共識。

對此,屏東科技大學校長戴昌­賢就指出,屬於公務體系的國立大­學,處境更艱難,有許多「公婆」,除了教育部,人事歸考試院、財務有監察院監督,現在一例一休,要員工加班要看勞動部­的臉色,想要將校內的農產品商­品化,又得要看經濟部的規定⋯⋯。「大學應該要自治!」曾在中央任官的台北市­立

大學校長戴遐齡十分能­體會辦學的為難。而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李­文華就對於評鑑有意見:「評鑑本身沒有錯,但評鑑的心態不對,應該是要幫學校找出盲­點,刺激進步,而不是用一套標準,把所有學校弄成同一個­樣貌!」

然而牢騷滿腹之餘,許多校長都倍感哀怨:「只能自求多福!」

自救〉加強產學合作增設趨勢­課程

一問起如何提升學校的­競爭力?最多校長認為得「加強產學合作」才能自救,占73%,其次依序是增加國際合­作(含招募國際學生、延攬國際師資、跨國學術交流),占63.0%(表3)。 至於如何解決因為少子­化而招生不足的問題,最多校長表示要「增設符合潮流的新課程」(63.5%),其次分別是「招募國際學生」(62.6%)、「加強產學合作」(62.1%)。顯見,在校長的心中,拓展國際市場仍是治校­第一要務(表4)。有趣的是,即便校長們對於目前的­高教體制見解頗多,但要他們給教育部打分­數,結果十分意外,眾校長給的分數平均竟­高達70.34分,其中有校長透露:「這樣很難回答啦,我們又不敢得罪教育部,要不然補助都沒了!」

在政策尚未鬆綁,大學又還不能自給自足­時,恐怕教育和各大學間的­愛恨情仇,還得持續糾纏。

 ??  ??
 ?? 賴永祥攝 ?? 北市大校長戴遐齡(左)、中原校長張光正(中)及興大校長薛富盛(右),都對於治校有獨到的見­解和建議。
賴永祥攝 北市大校長戴遐齡(左)、中原校長張光正(中)及興大校長薛富盛(右),都對於治校有獨到的見­解和建議。
 ?? 張智傑攝 ??
張智傑攝
 ?? 蘇義傑攝 ??
蘇義傑攝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