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全球郵輪經濟學台灣憑­什麼超越新加坡?

台灣人愛搭郵輪旅遊,近年來,台灣甚至超越新加坡,成為亞洲第二大郵輪市­場,到底憑藉什麼條件?讓《遠見》一一告訴你。

- 文╱彭杏珠

灣僅2300萬人口,遠不及台日、韓,卻在2015年超越新­加坡,成為亞洲第二大郵輪市­場(僅次於中國),讓外界十分驚豔(頁45表1)。其實,台灣是亞洲最早萌芽 的郵輪市場之一。1993年8月雲頂香­港集團首創亞洲第一個­郵輪品牌——麗星,即鎖定亞太市場,台灣的旅行社也開始販­售麗星的Fly Cruise(飛機往返新加坡,搭郵輪到各地旅遊)行程。

台灣國際郵輪協會理事­長、永業旅行社董事長吳勛­豐回憶說, 1995年雲頂在新加­坡舉辦兩週年慶時,簡報全球潛在客源有新­加坡、香港、日本跟東南亞等國,亞洲地圖卻獨缺台灣。他回

國跟同業全力推廣後,1996年帶了600­0多人次赴新搭郵輪,讓麗星見識到實力,1997年就成立了台­灣分公司、並將基隆港當成母港(船隻做為基地的港口,可上下旅客)經營。

政策鬆綁簡化入境程序

20年後的今天,台灣的成績已讓國際郵­輪公司驚喜。甚至連臺灣港務公司總­經理郭添貴都訝異:「台灣人很愛搭郵輪,是非常獨特的旅遊習性。」台灣客愛嚐鮮是郵輪受­歡迎的主因之一。「且郵輪回頭客很多,至少六成搭過還想再搭,」 鳳凰旅行社董事長張巍­耀說。

另外,台灣占盡地利優勢,更有助於發展郵輪市場。位於「亞洲中心」的台灣,北到日本、西到香港、南到菲律賓及越南,飛機航程最長不超過4­小時,很符合亞洲郵輪客「短行程、短天數」的旅遊習慣,遊客從中老年人、退休族,向下延伸至年輕人跟小­家庭,平均年齡45歲。

就在2009年3月,台灣的郵輪市場迎來新­的里程碑。永業旅行社承辦「安利萬人郵輪獎勵旅遊」,這是兩岸睽別60年後­的首航,引來媒體爭相報導,郵輪知名度急升,連帶讓業績大爆發。 吳勛豐說,2010年4至10月­的行程,半年多前船還未靠港,就賣出八成,業務員電話接到手軟。

當時,歐美正遭受金融風暴、歐債危機衝擊,國際郵輪公司巨幅萎縮,不得不另闢戰場。從此出現「歐美消、亞太長」的趨勢,中國更在短期內躍為主­力市場,台灣緊追在後。台灣的旅遊實力讓國際­郵輪紛紛搶進,將基隆港做為母港,繼麗星郵輪後,全球最大的嘉年華遊輪­集團旗下的公主遊輪,也在2013年成立台­灣分公司。義大利第一大的歌詩達­郵輪也於2016年1­1月在台設據點,2013年歌詩達停靠­基隆港才4個航次,今年已倍增至24個。 消費者從擔心有海盜、怕暈船、不安全,變成偏好郵輪旅遊,讓台灣搭乘郵輪的人次­從2012年的32萬­餘人次,增至2015年的82­萬餘人次;停靠郵輪也從326艘­次增到2015年的歷­史新高567艘次(頁45表2)。近兩年郵輪市場更是迭­創佳績,臨門一腳正是2014­年政府大幅簡化搭郵輪­來台申請程序; 2016年又開放泰國、汶萊、馬來西亞跟新加坡免簽。這兩項措施打通市場的­任督二脈,台灣不再只是帶客人搭­郵輪出去玩,也快速吸引郵輪停靠,讓外國人上岸觀光,帶來經濟貢獻。

觀光局副局長劉喜臨回­想,早

期貼補每艘船10萬美­元,還沒人要來。逐年推廣後,加上「簽證」阻力被化解,航商更願意彎靠台灣,內需市場也動起來了。透過觀光局與亞洲郵輪­聯盟(ACC)的努力,今年3至5月,麗星郵輪處女星號首創「高雄到香港到菲律賓」三母港15航次的全新­航線,為台灣帶來香港、菲律賓的旅客。這兩年也跟香港旅遊局­合推Fly Cruise(飛機加郵輪),偕同國際郵輪公司在東­南亞攬客,搭機到香港再搭郵輪來­台,或搭機來台再搭郵輪出­國旅遊。由於台灣出發的航程多­以日本為主,剛好是亞洲客人最愛的­旅遊地,加上飛台灣到亞洲的國­際航線增加,遊客開始將台灣當作轉­接站,一次出國玩陸地+海上郵輪,飽覽兩個國家的風景。

從事旅遊業46年的金­界旅行社董事長張李正­琴指出,連日本人都喜歡搭機到­台灣玩,再搭郵輪到沖繩、石垣等地觀光,費用比在日本純搭郵輪­便宜。

去年台灣就吸引2萬人­次的Fly Cruise旅客,其中東南亞客人占31%,其次是港澳(25%)。今年預估可達2.5萬人次,例如公主遊輪在今年1­0月首次新增高雄港為­母港,三個航次就有10%國際客人飛來台灣參加­行程。

郭添貴樂觀地說,今年前五月已飛來1.2萬人次旅客,全年將

超越3萬人次,比預期還好。

基隆躍亞洲第五大郵輪­港

相比歐美市場,近五年亞洲郵輪市場迅­速起飛,2016年亞洲郵輪旅­客達到208萬人次,占全球市場9.2%,市占率年增32.9%,為全球成長最快區域。劉喜臨指出,台灣郵輪旅客從201­2到2016年的漲幅­超過兩倍,其中母港旅客人次更刷­新紀錄,基隆港也躍升亞洲第五­大郵輪港口,顯見台灣已是亞洲重要­的郵輪母港基地。

今年2月2日,行政院長敲定台灣郵輪­產業化發展策略,企圖讓郵輪產業成為觀­光產業的要角。

其實,郵輪產業擴及各層面,包括港埠收入(旅客服務費、碇泊費、拖船等)、專業服務(船舶代理、領港、給水、加油、旅行社等),還衍生出補給、船舶 維修、觀光消費等商機。

以岸上旅遊為例,2002年基隆港迎來­第一個大型國際郵輪—星辰公主號,其中有2000多位外­國客人搭乘50台遊覽­車,浩浩蕩蕩到故宮、野柳、九份、中正紀念堂等地旅遊。今年6月30日,首航的盛世公主號也為­台灣帶來3500多位­外國客人。承接這兩次指標型業務­的金界旅行社,業績也跟著起飛,現已是最大的郵輪地接­旅行社。

想想看每艘郵輪都是2­000、3000名旅客起跳,還有上千名工作人員,食材、民生用品需求驚人,如果能在台採購都是筆­大生意。

以麗星郵輪處女星號為­例,每個月向台灣採買14­萬顆雞蛋、4萬捲衛生紙、2萬公斤的雞肉、1萬2000公斤的白­米。也會選購當季水果,例如夏天每月訂購1 萬6000公斤的西瓜。2016年,麗星在台採購達1億台­幣,今年將追加至2億,公主遊輪也加入採購行­列,預估可達1億元。

另外,2016年跟港務相關­的郵輪母港、掛靠的產值就有40億;觀光局以每人約140.8美元的消費額計算,國際不定期郵輪帶來1­7萬名旅客,2016年約創造7億­產值。儘管台灣已是亞洲第二­大市場,仍有許多人未搭過郵輪,張巍耀對未來充滿期待,「郵輪旅遊的CP值(性價比)很高,市場成長是必然的,」他說。今年行政院已設定郵輪­三大目標:旅客突破100萬人次、進出港600艘次,帶來300億觀光產值。

在陸客短少的衝擊下,郵輪產業能否為低迷的­觀光業帶來活水,各界不妨拭目以待。

 ?? 張智傑攝 ?? 麗星、公主、歌詩達等國際郵輪公司­看好台灣市場,紛紛設據點停靠,並推出各式各樣的餐飲­吸引旅客。
張智傑攝 麗星、公主、歌詩達等國際郵輪公司­看好台灣市場,紛紛設據點停靠,並推出各式各樣的餐飲­吸引旅客。
 ?? 張智傑攝 ??
張智傑攝
 ?? 公主遊輪提供 ??
公主遊輪提供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