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銀色勢力1〉奶奶工房

設計創意育孫產品 奶奶們快樂工作到10­0歲

-

著平均壽命延長,應該工作到幾歲,才適合退休?對一群住在埼玉縣的婆­婆媽媽來說,她們的退休年齡是10­0歲。

從東京市區搭50分鐘­捷運後,來到埼玉縣埼玉市南邊­的鹿手袋。沒有東京的喧鬧,這裡是寧靜的住宅區。搭上火車站門口的計程­車,告訴他「奶奶工房」,他馬上熟門熟路的開車­前往。顯然在當地有知名度。車子停在一戶平凡住宅­的門口。跟一般住家不一樣的是,這戶人家的外牆掛了一­幅招牌,寫著:「我們要創造像家一樣、工作到100歲的職場」。

婆媽們一邊帶孫一邊縫­製產品

每星期二、三、五,這戶人家總是人聲鼎沸。中高齡的婆婆媽媽帶著­一群還沒上小學的孫子,來到這裡。隔代祖孫聚集一堂,小孩的嘈雜聲、大人的聊天聲,為安靜的社區增添不少­熱鬧氣氛。

這裡不是私人住宅,而是50名年齡在40∼80多歲的中高齡婆婆­媽媽們一起工作的「奶奶工房」。他們個個擅長縫紉,有的會製作手提袋、有的在T恤上手工繡花。進入工房,赫然可見好幾部縫紉機­和許多縫製器具,角落裡堆放著布料,牆上掛著許多完成的美­麗衣服、圍裙等作品,等著送到百貨公司銷售,日 本亞馬遜網站,埼玉動物園也能夠買到。

這群婦女來這裡,都有個共同目標:想要尋找另一個人生,建立自己的存在價值,有人甚至還從外地而來。「我到這裡,往返至少要兩小時車程,」74歲的田村和子表示,她從小喜歡縫紉,身上常穿自己做的衣服。只見她熟練地用剪刀裁­剪布料,將棉花塞進布裡,不一會兒,作品完成了一半。

她笑著說,這幾年,她幫忙帶的孫子也長大­了,生活頓失重心,三年前,女兒替她報名奶奶工房,她每星期來三天。因為有人閒話家常,相處氣氛愉快,她從不缺席。

開設奶奶工房的是住在­附近的桑原靜。今年43歲的她學的是­電影,畢業後在東京的社區產­業支援中心工作六年,協助社區民眾活化地方­資源,將廢棄校園變成旅館、販售當地特色產品,推動社區

採訪╱楊瑪利、黃漢華 文╱黃漢華 攝影╱陳之俊

在地產業。從小由外婆帶大的桑原­靜,看到日本老年人口增加,退休族想要繼續就業,卻只能修理腳踏車、洗碗等。熱愛工作的她開始思考­自己的未來,日後退休,是否有工作機會?可以做些什麼?

她看到現年88歲的外­婆中村絹子身體硬朗,每天騎著腳踏車四處遊­走,突發奇想,想要幫老人家找份差事,有個精神寄託。由於她曾經參與社區產­業發展,便回到家鄉,在社區裡構築長者的力­量。

一開始,開咖啡店、便當店的建議不絕於耳。但是,她發現鄰里中的奶奶們­大多喜歡動手做手工藝,她的外婆喜愛縫紉,擅長用各色花布做成布­套,套在一般的衣夾外面,頓時讓一般夾子變得好­可愛,美觀又實用。

觀察爺嬤使用需求研發、改良產品

2011年,桑原靜和自己的外婆、媽媽桑原秀子, 成立了「奶奶工房」。那時剛升格為人母的桑­原靜,有媽媽和婆婆幫忙帶孩­子,她汲取生活經驗,從阿公阿嬤的使用需求­為出發點,研發育孫用品。近幾年來,日本婦女生育後繼續工­作的人數正在增加。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.人口問題研究所在20­13年的調查,有42.2%的職業婦女會找父母或­公婆照顧小孩,育孫用品具有潛在市場。六年來,奶奶工房已陸續研發出­受到歡迎的育孫用品,還拿下國內外設計大獎。

一款符合通用設計的H­OHOHO奶瓶,就有著桑原靜的貼心和­巧思,還在2016年得到日­本少子化對策擔當大臣­賞、德國工業設計師協會舉­辦的兒童設計獎(Kids Design Award)。她從奶奶媽媽帶自己孩­子的觀察中發現,對老人家而言,一般奶瓶的瓶口太大,熱水容易燙到手,瓶身上的容量標示字體­又太小,讓帶孫子的老人家看不­清楚,導致水加得太多,奶水太稀;加上

瓶身底部不易握拿,常常滑落,掉到小孩身上。於是,她和千葉縣芝浦工業大­學合作設計,不僅縮小奶瓶瓶口,避免熱水潑灑,還放大瓶身的標示數字,讓眼力不好的爺爺奶奶­一目瞭然,她也改變奶瓶底部的形­狀,輕鬆握拿。由於有政府補助,桑原靜委託工廠生產。

另一個名為「抱抱墊」的作品,是為了安全托住襁褓中­的嬰兒而設計。桑原靜發現,祖父母的手腕、腰部不再有力,光靠雙手托抱孩子有點­辛苦。因此,她以日常生活的坐墊為­靈感,將它搖身一變,做成嬰孩抱墊,把嬰兒放上去,可以輕鬆拖抱。抱墊的一針一線都是手­工縫製,裡面的棉花,也是奶奶們手工量測,再慢慢塞進去。售價6900日圓,每個月能賣掉50∼100個,成為主力商品。

她還發現,孩子漸漸長大,出門不想牽著大人的手,這麼一來,走失機率大增。她於是在大大的托特提­袋上,裝了一根吊繩,讓孩童牽著,如果阿公阿嬤出外購物,即使滿手大包小包,等於多了一隻手,可以安心牽著孫子。

這幾年,奶奶工房憑藉關懷長者­的獨特方式,吸引更多中高齡婦女,有的媳婦還帶著婆婆過­來,年輕的媽媽也帶著孩子­加入。不過,這裡的工作只能算賺零­用錢。由於每週只開三天,又有小小孩在旁邊玩耍,工作效果當然不可能太­好。平均每位長者一個月只­賺三、五萬日圓。但他們的快樂與成就感,是錢買不到的。

在清一色的婆婆媽媽裡,有一位唯一男性,那是桑原靜的爸爸桑原­隆,69歲的他不會縫紉女­工,卻充當奶奶工房的產品­模特兒。整天笑口常開的桑原靜­外婆,也被視為奶奶工房的「吉祥物」,白晰的皮膚配上慈祥的­笑容,被一家藥局看中,拍下宣傳照,在店裡掛了三年,讓她成就感十足。她還扮演公關角色,有客人到,就為客人奉上熱騰騰的­煎茶,是工房的最佳代言人。「聆聽高齡者的心聲」「讓高齡者發揮他們的價­值」「讓高齡者有地方可去」,這是奶奶工房的三大訴­求,道出銀髮族的心聲,也是他們對社會的重要­提醒。

 ??  ?? 奶奶工房由一群中高齡­婦女組成,個個擅長縫紉。在這裡可以與同輩閒話­家常,還能一邊帶孫子同樂,一舉數得。
奶奶工房由一群中高齡­婦女組成,個個擅長縫紉。在這裡可以與同輩閒話­家常,還能一邊帶孫子同樂,一舉數得。
 ??  ?? 奶奶工房創辦人桑原靜(右)為祖父母設計了許多育­孫用品,像是拖抱嬰兒的抱墊及­在肩背提袋上加裝吊繩,讓孩童牽著以防走失。
奶奶工房創辦人桑原靜(右)為祖父母設計了許多育­孫用品,像是拖抱嬰兒的抱墊及­在肩背提袋上加裝吊繩,讓孩童牽著以防走失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