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鼓勵青年把城市當教室­踏出舒適圈探索生命

亞洲青年領袖1〉城市浪人共同創辦人張­希慈_____蕭玉品

- 文╱蕭玉品

謝「 謝老師帶來的課程,帶我

們去思考、去感受,妳不一定會給我們答案,反而讓我激 盪出不一樣的答案。就像真實人生中不會只­有一條路,或一種答案。」一封來自高中生的手寫­書 信,承載青少年的迷惘、感謝。收信人是社團法人國際­城市浪人育成協會共同­創辦人暨執

行長張希慈。

張希慈,才26歲,獲選為2017年《富比世》亞洲30歲以下社會企­業領域領袖,也是今年台灣五位獲獎­者中唯一的女性。城市浪人是張希慈就讀­台大社會系時課堂上的­作業。當時,她和同學都不清楚未來­想做些 什麼,因此想透過城市浪人的「流浪挑戰賽」,踏出舒適圈,把城市當教室,藉著Free Hug、記錄生命故事、捐血等一個個任務,探索人生,也一起帶領青年,從中找到願意花費一輩­子尋求的熱情。

從2013年到201­5年間,城市浪人挑戰賽已授權­到全台各縣市、大專院校。最近,協會更下修目標年齡層,將計畫帶入樹林高中,由張希慈親自走入校園,帶領26位學生,展開一學期的「線下探索與體驗的人生­遊戲」,再讓這些學生領著全校­100個學生,挑戰新任務。「108課綱談實踐型課­程,要 學生參與社會、不再只看課本,但老師做不到,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麼教。」張希慈說,線下探索與體驗的人生­遊戲這堂課,是要讓老師學習專案課­程的設計方法,「等於先教好老師。」目前,城市浪人協助年輕人探­索生命的「生態系」,已稱完整。不僅與企業合作,舉辦學生到各行各業實­習、觀察工作者的「百工日記」活動;流浪挑戰賽也走向國際,綿延到香港、山東、美國。

一名在台大交換、來自山東的陸生,聽完城市浪人的介紹後,衝到辦公室,說自己一定要做這事,隨後便把流浪挑戰賽移­植到山東聊城舉辦。

張希慈

出生|1991年學歷|北一女中、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經歷|國際城市浪人育成協

會共同創辦人現職|國際城市浪人育成協會­執行長

成就|2017《富比世》亞洲30歲以下社會企­業領域領袖

聊城並非一線城市,主辦人又是一介窮學生,付不起協會授權費,張希慈卻堅持在有限的­人力下,遠端指導學生,協助舉辦挑戰賽。她強調,升學壓力讓學生忘記探­索真正的需求,已經是亞洲各國的共同­問題,「我們總說,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,但從來沒想過輸出人情­味。現在台灣有了know-how,其他國家能學,不做嗎?」談起自己的理念,張希慈頭腦清楚、語速飛快,乍看個性強勢、行事洋派,其實內心柔軟,同理心強。城市浪人品牌總監林靜­雯指出,去年挑戰賽遇到報名人­數不足的問題,為了要安撫各地的主辦­學生,成員們一致推派張希慈­先到前線坐鎮,「因為她有安撫人心的魔­力,不管是說話、拉近距離的方式,文字也有感染力。」

阿嬤的故事啟發訪談任­務

張希慈常主動提起,自己是金門人。意外的是,她一天都沒住過金門。「我很晚才認知到自己是­金門人。」張希慈透露,她是金門來台二代,在永和土生土長,只有過年才會回金門阿­嬤家。一開始會說自己來自金­門,她坦承,是覺得「很酷」,「我 念北一女、台大,學校都離家裡20分鐘­車程,講自己是台北人真是弱­到爆,不如講金門人,超屌!」由於張希慈和金門的連­結只剩下阿嬤,但她與說台語的阿嬤幾­乎沒有話題,她們的生活毫無交集,頂多在見面時,阿嬤叮囑她要好好念書;或是在考大學前,送她一本親手抄寫臨摹­的《金剛經》。

到了大四,張希慈前往北京大學交­換一學期,認識了70多歲的北京­大爺,兩人以大哥、小妹相稱,結成莫逆之交。

對她來說,這位大哥簡直是一部活­歷史,她從老北京的身上,聽到了國民黨來台、共產黨統治、文化大革命、天安門事變的種種事件。

張希慈聽得津津有味,跟著回頭反省自己,為什麼不試著理解阿嬤­的一切?「823砲戰時,阿嬤就在金門,我怎麼沒想過了解她?」

因此,透過身為補教國文名師­的父親張楚居中翻譯,張希慈漸漸和阿嬤拉近­距離,才知道阿嬤有多堅強,「阿嬤是童養媳,一手把小孩拉拔大,所以我很希望自己也是­金門人!」

流浪挑戰賽中,「訪談老人」這項任務,便由此而來。看似活力源源不絕、開朗又健談的張希慈也­有弱點,「我滿 常忙到崩潰的,現在身體也不太好!」實習生郭柏妤就曾被她­嚇過,「她在台上演講,因為太忙,居然授權我用她的臉書、email回覆訊息。」

忙到崩潰時家人就是後­盾

慶幸的是,家人永遠是最強後盾。當女兒打電話給爸爸求­救時,張楚會提醒她,工作應該做到什麼程度­才夠;父母親還叮嚀曾獲《中華好詩詞》競賽亞軍、被譽為「詩詞男神」的弟弟張仲宇,在他們出國時,要記得做飯給姐姐吃。張楚也像全天下擔心子­女的父母一樣,曾幫女兒打點工作。張希慈大學畢業後,進入補習班教過一個月­作文,一天教課八小時,日薪一萬元,聽來是不可多得的高薪,無奈她卻不喜歡,「當時我很痛苦,一上課就想下課,幾百人的教室裡,不知道誰是誰。顯然那個環境不需要陪­伴、理解、溝通。」

身為創業家,張希慈不愛被強調「女性」身分,即便她的確曾因性別,遭遇不平等對待。

她曾在近午夜時間,去找有贊助可能的企業­家,只為了換來一次簡報的­機會,對方卻向她提出包養建­議,甚至在她拒絕後,冷嘲熱諷。「我就是想讓他知道,真的有人會在半夜11、12點,抱著一台

電腦,去很遠的地方找你,一切只是為了傳達自己­的理念,」她義憤填膺。

張希慈人生重心分得明­顯,依 次是家人、工作、朋友、感情。處於花一般的年紀,真能把感情放最後?「對啊!」她偏頭想了想, 「我可能真的沒時間經營,還是找個AI男友好了,」她笑得慧黠,26歲的閃亮容顏,和她的理想一樣美。

 ?? 賴永祥攝 ?? 城市就是教室,城市浪人共同創辦人暨­執行長張希慈鼓勵青年,勇敢踏出舒適圈,探索生命。
賴永祥攝 城市就是教室,城市浪人共同創辦人暨­執行長張希慈鼓勵青年,勇敢踏出舒適圈,探索生命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