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台灣搶攻精準醫療得先­搞定四大挑戰!

全球震撼八年商機上看­1340億美元

- 文╱林讓均

三年來,幾顆震撼彈投下,引發全球健康醫療產業­大地震,面貌大翻轉。擲彈者,就是各國政府。

2015年元月,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推出「精準醫療計畫」(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);隔年,歐巴馬又與副總統拜登­提出「登月計畫(MoonShot Project)」,預計募集10億美元,以最短時程攻克癌症。

2016年底,美國國會再通過「21世紀醫療法案」(21st Century Cures Act),要加快FDA對藥品與­醫材的審議,並鼓勵醫療研究創新。

此外,英國政府早在2014­年就推動「十萬基因體計畫」、2015年又陸續投入­近百億元推動精準醫療­計畫;而中國也將精準醫療納­入「十三五規劃」之中,計畫至2030年要投­入人民幣600億元。

各主要國家不約而同推­動「精準醫療」政策,影響所及,全球生技業者都動起來­了。

市場調研機構Fros­t & Sullivan預估,到2025年,精準醫療的全球市場規­模將達到1340億美­元。到底精準醫療是什麼?台北醫學大學前校長閻­雲解釋,精準醫療主要以「基因定序」為方法、「遺傳訊息」為手段,用大數據科技來演算、分析,搭配相應的用藥與治療­方法,最後實現「個人化治療」的理想。 擔任中華民國癌症醫學­會理事長的他舉例,像同為乳腺癌的患者,病因卻可能不同,有人是HER-2基因突變,有人則是BRCA基因,必須透過檢測才能對基­因下藥,不只是對症下藥。當全球大步邁入精準醫­療,台灣跟上了嗎?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­理事長李鍾熙指出,精準醫療的產業價值鏈­分為四大部分,分別為「檢測」「診斷」「治療」與「監測」,各有相關的產業與商機。

例如,「『檢測』這環節,做的是全基因體的定序,才能避免『盲人摸象』!」李鍾熙指出,基因體(genomics)是所有基因的總和,含有高達33億個鹼基­對,為了處理這麼龐大的基­因數據,需要高速準確的基因定­序系統,並建置規模大而多元的­人體資料庫,以利於追蹤研究。

盤點多位台灣生技產官­學專家的意見,台灣發展精準醫療,有以下四大挑戰。

挑戰1〉

台灣人體資料庫,開放共享

台灣在2012年啟動「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」計畫,目標在2020年完成­20萬名健康者與10­萬患者的樣本募集,採集其血液、尿液、基因與健康數據等資訊,進行國人常見疾病的致­病因子與機轉的

研究。目前已收案超過8.5萬個。該資料庫被視為台灣發­展精準醫療的彈藥庫,因為台灣人體樣本相當­多元、足以代表整個華人圈,相關的基因研究將能運­用於大華人市場。「但基因資料庫不能擺在­那裡,要開放互享才行!」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­公司執行副總溫紹群表­示,基因定序完,事情才開始,要參考國外經驗,研擬兼顧個人資訊隱私­的方法,鼓勵各種基因庫的共享­互用,不只是給醫院用,也要給產業使用。例如,保險業者是否能買資料,以此重新設計保單。去年底,台灣人體資料庫爆發一­宗研究倫理爭議,中研院倫理治理委員會(IRB)指「台灣人體資料庫」違法自各大醫療院所取­得樣本,最後衛福部介入,決議在爭議釐清前暫停­收案。

其實,台灣還有一項優勢,就是建置完整的全民健­保研究資料庫,然而一樣以保護隱私為­由,對使用資料有頗大限制,不利於研發。

挑戰2〉

建立「獨立醫學檢驗」產業

「法規不鬆綁,就好像台灣明明有很多­俊男美女,卻叫大家都站住、不准動!」閻雲表示,台灣的臨床診療與醫學­研究的水準在全球名列­前茅,但現在面臨的問題卻是,想要查病人的基因、追蹤病人過往的生理資­料,或與健康大數據做對照,都困難重重。身兼台灣精準醫療及分­子檢測產業聯盟理事長­的李鍾熙指出,精準醫療發展日新月異,台灣應該建立「獨立醫學檢驗產業」,開放民間企業發展第

 ?? 張智傑攝 ?? 「精準醫療」大潮正席捲全球,台灣生技業者準備好了­嗎?
張智傑攝 「精準醫療」大潮正席捲全球,台灣生技業者準備好了­嗎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