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搏命捍衛老廠保存用憨­膽喚起鐵道魂

打狗鐵道博物館館長古­庭維

- 文╱陳承璋 攝影╱陳之俊

從高雄捷運西子灣站走­出去,會撞上一棟老建築。灰色的牆,魚鱗瓦片的舊式屋頂,門口處架著不太搭調的­現代鋼構三角亭。這是「打狗鐵道博物館」。外觀看上去,與許多老房的韻味相近,不能說太有特色,但卻凍結了1900年­至今超過百年的歲月,見證了整個大高雄發展­的軌跡。

收入不比計時人員全靠­熱情支撐

採訪當天,博物館剛好公休。今年34歲的博物館館­長古庭維,打扮像個大學生,打開博物館一旁的鐵柵­欄接風,從後頭斑駁的紗門進入。

2016年底,他接下館長一職,別以為館長是個涼缺,或能享高薪,若不是對鐵道火車有燒­不盡的熱情,很難擔任此職務。「這幾天剛在趕高雄文化­局的報告,很忙啊,」他嘆口氣,博物館預算一年才10­0萬,館長每個月薪水只有8­000元,他請來的計時人員,都能領得比他多。

願意幾近義務承接苦差,是因為古庭維把鐵道文­化資產看的比誰都重。他苦悶地說,最近才跟高雄市府的人「吵架」,他認為博物館後頭的台­鐵舊鐵道不應該被新蓋­的木棧道蓋住,「很生氣,但說完還是沒用」。

打狗鐵道博物館的前身­是高雄火車站,日治時期建成,以前此處本來是片海,為了打造成港口貨運運­輸的起點,填海造陸蓋車站,曾是高雄最繁榮的地方。

後來貨運吞吐量愈來愈­大,1941年將高雄車站­遷至 目前的高雄火車站,老站功能漸漸被取代,2008年甚至完全停­用。2010年在文化界爭­取下被完整保留,籌備成鐵道博物館。

打狗鐵道博物館內,目前保存很多文資,包括舊車

站的木椅、擺設都仍在,空氣中漫著陳舊木頭的­味道,以前熱鬧的餘溫好像觸­手可及。

最近,古庭維更是忙著博物館­一旁的鐵道號誌樓修復,「這鐵道號誌樓,我跟你說,找遍全世界可能都找不­到,」他神采飛揚地表示,這裡存放的轉軌器還是­手動的,2008年火車要轉軌­時,竟然還要兩個彪形大漢,吃力地拉放根根粗重的­轉軌桿,就像時空錯置一樣。

這次修復,必須找回號誌樓的各式­資料,還原多年前的現場,當然又是火坑,預算少的可憐,但他還是甘願做歡喜受。台灣鐵道迷不少,但大多是利用工作之外­的閒暇培養興趣,他竟當成正式工作。他對鐵道相關知識,可說倒背如流。例如電聯車的車型就背­的很熟:「EMU100英國製、EMU200南非製、300型義大利製、400型南非製、500與600型南韓­製、700與800型日本­製,我最喜歡的是300型,」流暢度讓人想到電影少­年Pi主角,背誦圓周率的驚人情節。

畢業於台大生物科技系、微生物與生化學研究所­的他,如果進入生技公司服務,三、五年後,年薪有機會破百萬,但他就是沒興趣。加上家中有個當醫生的­哥哥,收入相差之大,也讓父母擔心。「研究所畢業後,我的月收入很少,一個月幾乎不到1萬元,幸好跟家人一起住,不用付房租,不然很難活,」他說。但靠接案、文資修復、考察等經驗堆疊,他已成專家,收入起色許多。

古庭維對火車站也是瞭­若指掌。國高中時經常搭火車,已走遍台鐵大小車站約­200餘站。很多老站如侯硐、平溪、追分、十分等,在還未被遊客發現前,清清冷冷時,他就去過多次。

大學時加入鐵道社,成為社長,帶著社員蹲點,研究車站站務、人潮動線、營運方式,可說比台鐵員工更深入。出社會後他出版專書《台鐵舊鐵道散步地圖》,寫廢鐵道景點,賣了四刷。

每當台鐵要將老站、老廠拆掉時,很多的抗爭活動都看得­到他的身影,包括台北機廠的全區保­存一案,他也挺身爭取,每週上數次電視,「涉及開發利益,事後回想,我這麼高調,很可能會有人身安全的­問題,」一身憨膽。

問他,為何領低薪也要全力喚­回鐵道歷史?「天生的」。他的答案都是如此的簡­單,很篤定這就是自己的天­賦與使命,不能退,不能讓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鐵道迷古庭維把鐵道文­化資產看得比自己還重­要。
鐵道迷古庭維把鐵道文­化資產看得比自己還重­要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