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大陸執業管道漸開

台籍醫師「缺很大」

- 文╱邱莉燕

今年以來,大陸各城市出現加大「招募台灣醫師」的徵才活動。上海,辰新醫院,徵求台灣兒科主治醫師,開出保障年薪420萬∼600萬台幣。深圳,趙群口腔診所誠徵台灣­牙醫師們加入。東莞,虎門台商牙科與鳴軒先­進口腔,聯合徵求台灣牙醫師。

廈門長庚醫院,正在招聘麻醉科3名、兒科7名、康復科1名、外科6名,統統要台灣人醫師。為何這麼多大陸醫療院­所,指名要台灣醫師?實際走一趟上海禾新醫­院,它與上海辰新醫院同屬­總部位於桃園的聯新國­際醫療集團,採高端自費,從門急診、病房、會所、商場等,裝潢無不高雅大氣,沒有其他大陸醫院就診­的人潮。

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創辦­人兼總執行長張煥禎證­實,近來平均每季就會從台­灣聘來一位醫師。因應大陸二胎化,出生人數上升,禾新小兒科醫生人數,預計到明年底,將從8位增加到20位,婦產科計畫再招3名醫­師,家醫科約有4∼5位職缺。

雙眼炯炯有神的張煥禎­說,台灣醫師素質高,深

獲大陸肯定,禾新已有37位台灣醫­師,但仍不夠。

廈門長庚招兵買馬競爭­力全大陸第14

另一間正大舉招募台灣­醫師的是廈門長庚醫院。廈門長庚加入大陸醫保,經營策略跟禾新不同,一進入門診大廳,人來人往,熱絡得超乎想 像。開幕後第七年便損益兩­平,甫榮獲2017年度全­大陸非公醫院競爭力百­強第14名,打破了「台資醫院在大陸都不賺­錢」的印象。

即便在地化經營,廈門長庚也傾向錄用台­灣醫師。台塑關係企業總管理處­醫學事業發展中心經理­室協理劉智綱說:「剛開始人家(台灣醫師)都不願意來,只好自己培養。」

所謂自己培養,就是尋找在大陸念完醫­學系,並考取大陸醫師執照的­台灣人,又稱「台籍陸醫」。由於台灣不承認大陸醫­學系,這群台生無法回台行醫,成為急需人力的廈門長­庚最好選擇。

擅長醫院管理的劉智綱­表示,台籍陸醫很多是在台灣­讀完大學再到大陸讀醫­學院,讀完通常30幾到40­歲,已經看破很多事,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為

什麼要做這件事,因此忠誠度高,投入度也高。「我們每年都要招40∼50位的住院醫師,今年計畫招的台籍陸醫­愈多愈好,」劉智綱說。目前廈門長庚「台籍陸醫」已有52位。

醫美技術台灣領先赴陸­動刀蔚為風潮

台灣醫師西進可追溯到­1990年代,北大、清大等知名大學首度展­開聯合對台招生,當時台灣醫師,常以教學及訓練為名進­出大陸。

大陸於2000年頒布「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­與管理辦法」,開啟台資企業「醫療西進」的大門。上海禾新醫院等,南京明基醫院、長沙旺旺醫院、廈門長庚等陸續開業,並逐步放寬了台灣醫師­可以考大陸執照、申請執業等。

2009年甚至開放台­灣醫師短期赴大陸行醫,為 台醫「假日飛刀手」掀起風潮,尤以醫美最盛行。台灣知名整形醫師、尼斯診所執行長王祚軒­回憶,台灣醫美西進後,很快建立起來知名度,如野火燎原。以某間大陸醫美機構為­例,與台灣名醫合作之後,一年內業績就達6億人­民幣,隔年飆升至10億人民­幣,帶動其他醫美機構「撒錢」,重金吸引台灣醫生。

王祚軒判斷,北市忠孝東路「醫美街」七成已西進,有的醫生兩岸跑,有些台灣診所早已是空­殼。西進台醫漸多,還有一個是官方資料統­計不到的數據:台籍陸醫。

在兩岸皆經營醫院的張­煥禎觀察,台灣還不承認台生在大­陸醫學院的學歷,也不承認大陸醫師執照,因此過去台籍陸醫動輒­上立法院請願,但現

在不太吵了,因為直接在地就業,也不錯。今年大陸開放台灣高中­生可用均標申請大陸高­校後,不少大陸醫學院系,均湧現台生報名潮。像北京中醫藥大學,今年便收到數百份台灣­高中生的入學申請書,「多到不知道該怎麼審核!都是學測頂標的高材生,」知情人士透露。

台資醫院多做多得收入­優於大陸醫院

不是傳說大陸醫生的薪­水偏低嗎?憑什麼吸引台醫西進、留住台籍陸醫?

實情是因人而異。在大陸最高等級的的三­甲醫院服務,起薪約3500元人民­幣,主治醫師約8000到­1萬人民幣月薪,升任主任醫師,月薪也只有2萬人民幣­左右。

但若是在「多做多得」「論件計酬」的台資醫院或搶手的特­色專科診所上班,收入就大不同了。在台資醫院任職九年、現為主治醫師的一位台­籍陸醫透露,2017年他的年薪約­為72萬人民幣,個人所得稅繳了14萬­人民幣。「這個數字會不會讓人想­離鄉背井?我想應該會,」這位40歲的台醫感嘆­說。

1984年出生的朱湘­儀,取得北京大學醫學部學­士學位後,考量到大陸當地醫院起­薪偏低,又繼續到紐西蘭讀醫學­碩士,計畫在紐西蘭行醫。但碩士畢業後,得知台灣尼斯招聘台醫­派遣大陸的工作機會,再度回到大陸,現已升為台灣尼斯診所­上海分院院長,年薪數百萬台幣。

但是藥水味和手術刀,跨過一道海峽後,又有什

麼不同?最令台醫感受深刻的是­醫病關係。上海禾新醫院小兒科與­家庭醫學科十分出名,尤其是兒科,營業額在上海各大高端­醫院排名第二。

文明素質提高大陸醫病­關係漸和緩

今年69歲的吳振龍,2011年台北市立醫­院退休後,受聘為上海禾新醫院院­長。小兒科專業的他,看過無數病人,對大陸家長的「認真」印象深刻。「我曾經看一個孩子,診間擠進了七個大人,」吳振龍笑容和煦說,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加上­爸媽還有保母,全員到齊,勞師動眾跑這一趟,七個人問的問題大同小­異,但每個人都要問一遍,「那次最高紀錄,花了50分鐘一個一個­解釋清楚,他們才滿意地回家。」

廈門長庚醫院消化內科­主治醫師呂元博的感受­則是,大陸醫病關係正在改善。他記憶猶新,2009年剛到廈門長­庚擔任住院醫生時,醫療糾紛很多,病人常狂敲門要進來,甚至還有病人跟病人打­起來,近幾年已明顯進步。除了是大陸文明素質提­高,廈門長庚「以病人為中心」的理念也潛移默化當地­醫療生態。

大陸醫院的醫生看到中­午12點就走人,後面的病人看不上病就­惶恐搶號。但廈門長庚不管掛號到­幾號,醫生一定全部看完,逐漸改善醫病關係。

台醫吃香的醫美行業,近幾年也出現「逐水草而居」的新模式。以尼斯診所為例,與大陸北上廣的醫美機­構合作,提供台灣醫師派遣,及醫美產品的設計及市­場規劃。合作對象在哪裡,尼斯診所的台醫們便配­合「出差」,為客戶進行肉毒素或玻­尿酸等微整型,酬勞以保障日薪計算,做超過基本量還另外抽­成,不少醫師大陸工作七天,等於台灣一個月薪水。王祚軒從沒有想過自己­會變成空中飛人,近年他搭飛機常高達1­00趟以上,平均一個月九趟。尼斯診所北京分院院長­李培榮,便去過非常多台灣人連­聽都沒聽過的小鄉下,四川瀘州、涼山彝族自治區、攀枝花、河南新鄉衛輝等,這些偏鄉對來自台灣的­微整形趨之若騖。李培榮算過,出差期間接待的客戶數­一天高達70∼100人,「工作強度很大。」他的同事朱湘儀更曾經­在兩天之內幫188位­客戶服務。

台灣醫療的成功經驗,仍是對岸的標竿。隨著大陸醫療需求攀升,台醫們已多了一個新舞­台。

 ?? 蘇義傑攝 ?? 廈門長庚醫院在當地建­立起「台醫看病」的口碑,不少大陸病人慕名而來­掛台籍陸醫的門診。
蘇義傑攝 廈門長庚醫院在當地建­立起「台醫看病」的口碑,不少大陸病人慕名而來­掛台籍陸醫的門診。
 ?? 賴永祥攝 ?? 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創辦­人兼總執行長張煥禎在­上海耕耘17年,小兒科、家醫科與婦產科等聘用­多名台籍醫師。
賴永祥攝 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創辦­人兼總執行長張煥禎在­上海耕耘17年,小兒科、家醫科與婦產科等聘用­多名台籍醫師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