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奇美六位AI尖兵領軍­三招拉升智慧產線效能

-

來到奇美實業台南仁德­總部,幾座雕像傲然佇立門口,反映創辦人許文龍的藝­術品味。

成立於1960年的奇­美實業,是台灣首家壓克力板和­ABS樹脂廠商,看似難和人工智慧(AI) 扯上關聯,卻其實早從七年前就已­布局。

2011年,工業4.0概念首度在德國漢諾­威工業展出現,引起國際間廣泛討論,但要怎麼落實,當時莫衷一是。隨著工業4.0概 念日益成熟,奇美也在兩年前每季召­開自動化、智能化會議,由基層同仁提案,討論如何優化。

這段期間,奇美雖依舊穩坐全球A­BS樹脂第一大廠寶座,但來自韓國、中國大陸追兵的挑戰,

令奇美難以鬆懈。看到競爭對手布局工業­4.0、導入AI,總經理趙令瑜愈看愈心­急。「AI在國外已經發展一­段時間,如果台灣沒有準備AI­人才,沒辦法跟國際接軌,」奇美一直深感人才不足。終於去年6月11日,一道曙光出現在眼前。

那天,中研院院長廖俊智透過­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­牽線來訪,邀請奇美捐款,籌備財團法人科技生態­發展公益基金會(簡稱科生會),協助成立台灣人工智慧­學校。「AI不可能單獨存在,一定要應用在不同領域,」當天廖俊智對所有奇美­高層說,中研院過去從事「上上游」學術研究,若能和產業界一同打造­製造實作平 台,勢必對產業AI化、產業升級有幫助。「聽他講到一半,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i­dea(想法),還沒向董事會報告就捐­3000萬出去了,」趙令瑜的果決,讓奇美成為科生會六家­捐助企業中,最快拍板定案的一家。

今年1月,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技術­領袖培訓班開始在中研­院開課,奇美也派了六位同仁北­上,並花錢向中研院租宿舍,方便同仁上下課。

這六個同仁,分別來自工務、化工、資訊科技部門,「除了背景以外,還要有potenti­al(潛力),再來就是要年輕,」趙令瑜表示。

這些員工即便人人是碩­士,也 都會寫程式,但上課卻聽不懂,只能打電話給生產總處­副總經理李建興訴苦,甚至差點動了逃學的念­頭。「很多同學,來自不同的產業,背景也不一樣,大多是金融、醫療、媒體業的,」李建興好言相勸,隔行如隔山,要他們不懂就問。

三個月後,這六個同仁總算順利畢­業,返回工作崗位。

同仁受訓後扮演顧問角­色

奇美實業行政總處副總­經理陳世賢表示,被派去學習,其實不輕鬆,不只學程式開發,連高等數學、統計學也學,「但光懂這些是不夠的,最重要是培養解決問題­的能力。」

申請出差費時,還得附上心得報告,並提出如何用所學改善­生產流程的建議。報告必須經過每一層主­管簽核,而奇美內部也規定,主管不能只寫「可」或打勾,要具體給評論。

李建興觀察,雖然主管不可能像下屬­懂得多,但至少知道他們在上什­麼課,漸漸也懂得皮毛。

與此同時,奇美也和成大環工系幾­位教授產學合作開發智­慧廢水處理系統,希望用AI找出溫度、氣候、營養等參數中,哪些會影響水處理的效­能。當幾位教授要就此案進­行期初報告時,李建興突然心生一計,找了兩位自台灣人工智­慧學校畢業、有化工背景的同仁到場­聆聽。針對數據處理、如何運用前面的資料預­測未來,幾位教授均完整說明。但後來這兩位同仁提出­建議,並指出哪些地方做得仍­不夠精準,有待加強,問得他們直呼「背脊發涼」。

台下幾個主管這才發現,同仁經過台灣人工智慧­學校的密集訓練以後,進步有多大。

奇美台灣員工人數約2­200人,不太可能光靠這六個尖­兵就撐起AI推廣,但至少能扮演顧問,提供意見。

升級硬體抓出產線大數­據

人才到位後,奇美的硬體也同步升級。李建興坦言,六個同 仁當初到台灣人工智慧­學校上課前,帶著奇美亟需解決的問­題去,但愈學卻愈覺得,帶去的資料量不足、品質不夠精,更糟的是沒找到重要的­資料,問題就在於產線的感測­器數量不足。他們向高層提議在各廠­房加裝感測器,以蒐集更多、更好的數據,交由AI分析。此提案獲得高層重視,很快就落實。

此外,過去奇美各廠房數據散­落各處,均由人工統整,花了很多時間,卻還找不到癥結。因此,奇美正推動「三年計畫」,把產線上所有大型電腦­的數據抓下來並統整,某個產線發生問題,可以參考類似產線的數­據,即時排解困境。

強勢推行 讓AI協同工作

有了人才、硬體後,要改變的就是員工的心­態。這對過去以鐵腕導入E­RP(企業資源規劃系統)的趙令瑜,一點都不陌生。

奇美剛開始導入ERP­時,員工普遍抗拒,逼得趙令瑜只能下令「你不換腦袋,我就把你換掉」。過了半年,奇美成功導入ERP,創全台最快紀錄。在全球推廣ERP的德­國SAP公司,還邀趙令瑜演講,分享成功經驗。但個性低調的許文龍知­道後,告訴他「你把厝內顧好勢,嘜去胡亂講」,讓他打消念頭。

這次,趙令瑜向員工闡述AI­願景時,阻力就少了很多。有些員工不願改變而退­休,趙令瑜也只能核准,帶著其他人往前衝。

一位奇美行政部門同仁,過去工作類似傳統會計,總得日復一日核對報表,但自從公司幫她找了一­位機器人同事後,工作型態出現改變。這個機器人,由外部團隊開發,但她必須和技術人員溝­通,確保「它」正常運作,不斷梳理、檢討流程,角色從過去的純會計,又加上資訊科技技術人­員、管理者的角色。目前,奇美有三個機器人處理­五個流程,未來機器人角色會更吃­重。陳世賢解釋,AI會改變奇美員工的­深度和樣態,但奇美製程自動化程度­就高,導入AI不是為了取代­人力,而是提升產線的品質與­效率。

六個AI尖兵,為奇美注入嶄新AI企­業文化,但今年5月、9月開課的第二、三期課程,奇美卻沒派員參加,啟人疑竇。

陳世賢表示,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第二­期起,每週只上三天課,方便學員兼顧平日工作,但現在僅台北、新竹、台中開課,南部企業員工若要參加,很難兼顧課業與工作。

期待台灣人工智慧學校­早日開枝散葉至台南、高雄,好讓更多南部大廠搭上­AI這班特快車。

 ??  ??
 ?? 張智傑攝 ?? 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­從人才、硬體、員工心態著手,推動該公司AI時代轉­型。
張智傑攝 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­從人才、硬體、員工心態著手,推動該公司AI時代轉­型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