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朱延平.魏德聖.程偉豪台灣情是滋養電­影的養分_蕭玉品

- 整理╱蕭玉品

十年前,朱延平、魏德聖做過一樣的事。那是2008年,導演李行、朱延平和魏德聖三人,應金馬獎之邀,分別做為老、中、青三代導演代表,談自己的成長時代,談台灣電影。

今年,適逢國民政府遷台70­週年與《遠見》創刊400期系列報導,回顧了台灣硬實力與軟­實力發展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。

為了從文化層面探討台­灣70年間的變化,《遠見》安排了一場跨世代的知­名電影導演座談。其中,資深和中生代的導演,恰巧又找到了朱延平和­魏德聖兩人。

三人共通點:都是票房保證

這回不同的是,69歲的朱延平,十年前還是中生代代表,這次卻坐到了「老」的位置,「時間過得真快!」他忍不住感嘆。50歲的魏德聖則說,再過十年,換他要坐到「老」那裡去囉。

而代表「青年世代」的35歲導演程偉豪則­相當謙虛,直呼希望

十年後,還能在這樣談話的行列­中。雖然三位導演成長於台­灣的不同時代,卻有一個極大共同點—他們都是台灣電影的票­房保證。朱延平一手捧紅喜劇泰­斗許不了,《新烏龍院》《異域》《狗蛋大兵》等作品,至今還是第四台高收視­率的代表。魏德聖家住廟旁邊,他記得,小時候廟口的蚊子電影­院,老人、小孩擠在一起,就是要看朱延平的電影。程偉豪則說,過去逢年過節,他一定會和爸媽去租朱­延平擔任導演、郝劭文主演的《新烏龍院》錄影帶來看。

2008年,魏德聖的《海角七號》,創下5.3億台幣的票房,至今仍高懸國片紀錄,無人能出其右。作品《賽德克.巴萊》也深獲好評,目前他正籌拍《台灣三部曲》,希望場景拍完就留下來­做為永續的觀光園區,面積達118公頃,18個國父紀念館大,「我現在做土地開發,」魏德聖開玩笑說。

至於程偉豪的《目擊者》《紅衣小女孩》系列,也在略顯低迷的國片市­場中屢獲佳績,票房破億。他為電影注入台灣傳統­民間故事,相當接地氣。

朱延平說,導演將自己的風格呈現­到極致,就是具台灣獨特性的電­影,「大家不要只做一種電影,把任何一種方向的電影­做到極致,就是了不起。」像是朱延平的電影能讓­人笑到「翻桌」,魏德聖的電影看了是超­震撼,程偉豪的作品則能把人­嚇破膽。

有趣的是,談笑間,魏德聖意外透露,他曾在朱延平的電影《異域》裡軋過一角,「我演一個阿兵哥,因為知道領不到錢,所以一個爆炸就全部躺­下來,不衝了,」魏德聖笑稱。本次座談由《遠見》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主­持,三位導演都妙語如珠,從對談中可以了解台灣­不同時代導演的辛苦,以及他們從這塊土地獲­得哪些養分。以下為座談精華︰

《遠見》問(以下簡稱問):朱延平導演1950年­出生,魏德聖導演1969年,程偉豪導演1984年­生,三位導演在不同年代怎­麼開始拍電影?

朱延平答(以下簡稱朱):這幾十年來台灣電影變­化蠻大的,我剛進電影圈都是學徒­制,從場記、副導演一路做到導演,歷經好幾年,在片場經驗是夠的,但我沒有吸收電影知識,所以算是比較老派的方­法。現在的新導演,像偉豪這一

代,是靠著自己的才華,送輔導金,經驗未必那麼多,但有很多不同的想法,算是百花齊放。

而魏德聖特別的是,他是從傳統學徒制出來,想法卻比很多新導演開­放、天馬行空。

魏德聖答(以下簡稱魏):我剛入行時,台灣開放好萊塢電影沒­多久,電影正往下坡走,但那時候年輕啊,沒有太多負擔,就慢慢磨、慢慢學,但傻傻學、傻傻做,做到自己有機會可以做­電影時,哇∼沒人看電影了?那要拍什麼呢?那時候很多同輩導演都­去申請輔導金,我也想要申請,可是我忍住。我知道輔導金申請一部­死一部,因為錢就是那麼一點點,你要靠那麼一點點錢,做出個什麼事情,是做不到的。

我考慮幾年就一直忍住,到最後覺得不能再忍了,因為我快40歲了,結了婚、小孩都出來了,要是再不賭一把,這輩子就這樣了,所以就冒了個險,拍了《海角七號》,用所有辦法做到我認為《海角七號》是個沒有妥協狀態的作­品,大概是我39歲時。

問:所以80後的程偉豪導­演是比較幸運的嗎?

程偉豪答(以下簡稱程):我是好萊塢電影開放進­來後長大

的,小時候常跑戲院,看好萊塢電影、各式各樣類型的片,在這樣的氛圍下成長,就認為導演、製作好像是未來可以做­的方向,國二開始有導演夢。大學原本念廣告系,因緣際會跟影像製作的­科系,一起拍了《無間道》的模仿片,接觸到一些製作,加上我這個年代開始有­數位這東西,讓製作門檻相對降低,之後修了通識課「導演方法研究」,用系統性的方式大量閱­讀導演手法後,才對電影有了更多興趣,念了台灣藝術大學電影­研究所。

那是2006年,我很清楚自己想要拍類­型片,可光是要在台灣電影圈­找個拍類型片電影的公­司實習、工讀,都沒有機會,後來找到拍《宅變》《十七歲的天空》的三和娛樂,比較有拍類型片,就此進入這一行。

直到魏導的《海角七號》,整個電影圈才不一樣,我才跟著有機會。

問:《海角七號》對台灣電影圈有什麼改­變?

朱:最大的改變,是以前看台灣片是很丟­臉的,但從《海角七號》後,你沒去看國片,變成是一件丟臉的事情。這個改變非常

問:三位拍片時的大環境,有何不同嗎?

朱:我那年代是市場需要,台灣缺少商業電影。有一陣子都在走新浪潮、藝術的電影時,商業電影是缺少的,所以我會拍各個檔,但都是黑道壓著拍的。

例如,萬國戲院老闆說過年要­上演一部戲,就開條件,導演要朱延平,演員要許不了、方正、陶大偉、林青霞、鳳飛飛,我就給你這個檔、給你8000萬,你就把它拍完。從導演到演員都被威脅,這樣的情況下一直在拍。

問:朱導演的年代都是這樣?

厲害,是天翻地覆的,《海角七號》到現在還是台灣最高票­房, 5億多,不管什麼片都無法打破­這個成績。

朱:大概維持了十幾年吧,我的動力一直都是黑道,拍了不賣錢我就很慘。所以自從黑道離開電影­圈後,我就大不如前了(大笑),那個動力不見了。因為台灣為了加入WT­O,好萊塢電影全面開放,黑道沒錢撈就走了。問:那魏德聖導演的困擾是?魏:好萊塢。問:那程偉豪導演的困擾?程:也是好萊塢。魏:其實偉豪這一代困難又­更大,除了好萊塢,還有大陸資金影響台灣­電影創作,以及網路串流平台的崛­起,這是三大怪獸。

問:三位導演如何看不同世­代的作品?對彼此作品的感想?程:兩位大導演的作品對我­的影響真的非常大,這不是場面話。像朱導的《七匹狼》《遊俠兒》,當時多紅啊!現在卡拉OK都還會回­頭唱那些歌,張雨生、庹宗華、王傑等。

後來要進入這行,也是台灣電影最慘時。但當時出現了魏導的《海角七號》,讓大家突然有了很大信­心。身為後輩,覺得台灣類型電影好像­真的有機會。

魏導做《海角七號》時,堅持要用5000萬拍,這件事影響我們很多,雖然後來我最多還是只­用4500萬拍片,但我覺得台灣還有很多­電影工作者,會在意執行、製作的經費,堅持要有一定程度,才能到達一個狀態。問:魏德聖導演呢?魏:我家住在廟旁邊,小時候廟的對面是電影­院,所以常去看電影,但電影院、歌仔戲、布袋戲沒落後,廟口就變成蚊子電影院­上映的地方,每間廟都在演電影。當時看的電影,90%都是朱導的電影。

朱導的電影是給你娛樂,體驗庶民文化,老人、小孩擠得滿滿的,氣氛就是適合看這種電­影,看了會笑、心情會好,朱導的電影對我是童年­的全部。我當兵時還有去支援《異域》,演國軍阿兵哥,因為阿兵哥都知道拿不­到錢,所以一個爆炸,就全部躺下來,不要衝了。但是我有努力演,因為我知道這個導演是­從小看他電影長大。我知道程偉豪已經很久­了,在他還沒拍《紅衣小女孩》時,我看了他拍的短片《保全員之死》,老實說我一看就嚇一跳。我安慰自己,那大概只有不用花錢的­底片,才能拍出這種作品,

他節奏感好強,鏡頭語言很能抓住觀眾­的呼吸。

看完後我就和朋友說,這個人將來不會是小角­色,一個短片都能拍得這麼­成熟,鏡頭跳躍和角度選擇,後來拍《紅衣小女孩》時,鏡頭更俐落。朱:我第一次看《紅衣小女孩》被嚇到,成本這麼便宜,但剪接、攝影、鏡頭這麼精準,而且他是新導演,有點讓我驚豔。好看的電影一定不會寂­寞,票房也做了一個多億,是當年少數賺錢的電影。魏導的東西更是每次都­讓我吐舌頭,他拍《賽德克.巴萊》我真的見識到他的韌性­與堅強,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­的,一邊拍還一邊去借錢。他說無法想像我怎麼能­一邊剪接又一邊拍另一­部電影,我更沒辦法想像他怎麼­能一面拍電影,一面又想明天的錢哪裡­來?

而且他堅持的毅力超出­凡人,絕對不妥協,沒錢也要這樣幹,所以他一直做出別人做­不到的事情,現在要做的事情更是我­無法想像,他是一個你永遠不知道­他接下來要做什麼事的­導演。問:請魏德聖導演分享拍攝《台灣三部曲》的初衷?

魏:我一直在想,什麼東西能保住(看電影的)紀念性、價值性,並且留住習慣性,那就是我自己蓋一間電­影院,永遠放我的電影。然後電影內容是紀念性,我拍的是400年前的­台灣,台灣歷史當然有紀念性;價值性我花很高成本拍,也不是隨便拍拍;習慣性不會有DVD、網路,用舞台、百老匯音樂劇方式經營。

沒想到事情愈搞愈大,現在已經收不回來了(大笑)。目前預定地大概18個­國父紀念館大。電影拍完後是一個影城,是歷史文化園區,希望有遊客不斷來,不是一個點,而且要變成全台灣的事­情,說來話長啦!

問:生長在台灣,台灣這塊土地對三位導­演創作時有什麼幫助?給予哪些養分?

朱:我的電影算是土狗電影,當初港片很厲害,周潤發、新藝城呀,我們就是土狗片,和地氣接很深,所以我的很多演員、題材是來自台灣秀場,豬哥亮、許不了、胡瓜都拍過我的電影,講的都是台語。

像《狗蛋大兵》,講的是小時候不能講國­語,講了要掛牌子、罰五毛錢,我把當年素材用喜劇方­式包裝。

我真的有什麼想說的,大概只有《異域》,高中時偷看到柏楊的《亞細亞的孤兒》,當初是禁書,非常震撼,就立了志願,如果我有能力,要拍這部電影。

書還沒解禁時,我就去花園新城找柏楊,跟他聊《異域》,說我很喜歡這本小說,你能不能賣我?他說你別傻了,這個是禁書不能拍,我說沒關係,你賣給我,相信總有一天能拍。過了七年,書解禁了,我就拍成電影。

後來《10+10》裡,我還拍了個尾聲〈無國籍公民〉。金馬獎時,在桃園龍潭放蚊子電影­院,很多龍潭人都是異域孤­軍的後代,跟我講他們的困境,當初爸媽送他們到台灣­覺得是天堂,但其實很多做地下工作,過得非常

辛苦,有賣淫、販毒的。除了這兩個我是有些想­說的話,其他電影都是嘻笑怒罵,提供娛樂大家笑笑,如此而已。

魏:台灣當然有很深影響,我家開店,住廟旁邊,所以從小眼睛張開就看­到人,是個想安靜寫功課都沒­辦法的環境。剛開始覺得這就是生活,沒什麼,久而久之就覺得我和市­井小民很容易聊天。

所以入行沒多久,我接了紀錄報導片後,發現我和他們很容易溝­通,從聊天裡,我又能得到很多不同人­的生活哲學,這讓我更想寫類似題材,特別是看了很多歷史小­說,接觸台灣歷史文化後,對所謂的小人物、革命、反抗會更熱血,對於台灣從古老到現在­社會的小人物反擊題材,會更有興趣。

程:我的作品很多台灣民間­傳說題材,但我發現,台灣電影要開始往類型­片去時,會更吃力、更辛苦,關鍵在於類型片要更有­說服力。

所以後來拍驚悚題材時,即便是拍鬼片,也要和監製討論出一個­好的題目,那時就想,泰國有幽魂娜娜、日本有貞子,每個國家好像都有自己­代表意象時,台灣有什麼?從虎姑婆、紅衣小女孩出發,感覺有比較多故事。

拍《目擊者》時也是,我知道要做犯罪題材、要做懸疑片,知

問:三位導演30歲時,台灣是什麼情況?你們在拍什麼?

朱:我30歲剛做導演,面臨的是向電檢挑戰的­環境。當時我拍《紅粉兵團》,有林青霞、楊惠姍、彭雪芬。有天早上我在睡覺,隔週要上片,老闆打電話給我說,導演你趕快來新聞局啊,出大事了!去了新聞局後發現,原來裡面有句對白,林青霞說︰「我是陝北游擊隊14支­分隊游道要和觀眾有互­動時,還是需要有說服力。如果想講台灣社會線記­者,就要有該有的樣貌,遊走在黑白兩道之間,夠油條,強調送禮文化或茶文化,等於我在做這樣的片,要和台灣接地氣。這是我熟悉的成長環境­給我的養分。擊隊長。」這句對白出問題了。這句有什麼問題?他說你別裝傻了,這句誰寫的?我答我寫的。他說陝北哪裡你知道嗎?陝北是毛澤東老家(編按:毛澤東應為湖南人)。我還真不知道耶,說了對不起,若不合適就剪掉,他說沒那麼容易,我要知道你是什麼想法,為什麼寫這個?

搞了一天質問我,最後剪掉,我寫了悔過書。那個悔過書我到

現在都記得,「本人朱延平不了解中國­近代史,犯了巨大錯誤,特此悔過,並保證以後決不再犯,立悔過書人朱延平。」

五、六年前,我和胡志強、前新聞局電影處長陳志­寬吃飯。陳志寬說,導演你要謝謝胡市長,我說為什麼?他說因為胡志強在做新­聞局長時,把你一個不光榮的歷史­燒掉了。我自己都忘記這回事了,陳志寬說,你的悔過書啊,結果胡志強講了一句話,「志寬你講錯了,我是把國民黨不光榮的­歷史燒掉了。」這話我聽了好舒服。

魏:30歲對我是很重要的­一年,剛好是我第一部70幾­分鐘的《七月天》短片,拍完我就知道能挑戰商­業電影,覺得短片練習到這裡夠­了。那時也是哥倫比亞投資­台灣第一部商業電影《雙瞳》時,我做策畫。《雙瞳》讓很多從業人員開了視­野。導演要我做分鏡,我就把一大堆不知道怎­麼拍的畫進來,因為我想看好萊塢特效­團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。過程中,我發現其實沒那麼難,是我們自己想難的。所以我開始覺得《賽德克.巴萊》是可以拍的,也決定要寫《台灣三部曲》,覺得只要錢到位就能被­拍。錢很難,但又不是最難的,錢無法解決才是最難的。

程:我的30歲是準備要拍《紅衣小女孩》時,很徬徨,想的是如何把台灣恐怖­片拍好,不要很瞎的在這個世界­上被看到。

至於30而不而立,根本也沒在想,只希望趕快拍出第一部­電影長片,也希望第一部電影長片­有一定質量,不管預算高低。問:如果三位導演要獻給台­灣一部電影,那會是什麼?朱:我自己的電影我最喜歡《狗蛋大兵》,當初票房不是很好,但後勁蠻強的。我兒子坐車到台南唸書­時,每次遊覽車上都放《狗蛋大兵》,全車都在笑。林美秀也跟我說過一樣­的話。我覺得那是台灣早年的­縮影,說國語要罰錢那些事情,最接地氣。

魏:接下來的《台灣三部曲》吧!講400年前,台灣剛被世界看見、台灣剛看見世界的時期。

程:我輩分太小拍不夠多,能獻給這塊土地的仍追­尋中。

 ??  ?? 朱延平(中)、魏德聖(右)和程偉豪(左)三位導演,雖然做為台灣老、中、青不同世代的代表,但在電影路上,卻有個極大共同點—三個人都是台灣電影票­房保證。
朱延平(中)、魏德聖(右)和程偉豪(左)三位導演,雖然做為台灣老、中、青不同世代的代表,但在電影路上,卻有個極大共同點—三個人都是台灣電影票­房保證。
 ?? 賴永祥攝 ?? 朱延平:《海角七號》最大貢獻,是讓看國片變成光榮的­事!
賴永祥攝 朱延平:《海角七號》最大貢獻,是讓看國片變成光榮的­事!
 ?? 朱延平提供 ??
朱延平提供
 ?? 賴永祥攝 ?? 魏德聖:我拍《台灣三部曲》有18個國父紀念館大,電影拍完變成影城,愈搞愈大,收不回來了!
賴永祥攝 魏德聖:我拍《台灣三部曲》有18個國父紀念館大,電影拍完變成影城,愈搞愈大,收不回來了!
 ?? 果子電影提供 ??
果子電影提供
 ?? 威視提供 ??
威視提供
 ?? 賴永祥攝 ?? 程偉豪:我的作品很多台灣民間­傳說題材,熟悉的成長環境就是我­的養分。
賴永祥攝 程偉豪:我的作品很多台灣民間­傳說題材,熟悉的成長環境就是我­的養分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