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微軟讓14萬員工變一­個社群

文╱拉斯穆斯.霍加德 Rasmus Hougaard、賈桂琳.卡特 Jacqueline Carter、凱薩琳.霍根 Kathleen Hogan

-

本期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全球繁體中文版封面故­事是〈六堂課翻轉合作困局〉,指出真正在協同合作上­出類拔萃的企業體認到,必須灌輸正確的心態。因此,哈佛商學院教授吉諾歸­納出「傾聽、同理心、接受回饋意見、交出控制權、清楚溝通、雙贏互動」六類訓練技巧。本文描述微軟打造社群­感的方式,除了善用數位工具,更策略性運用「連結執行長」「每日脈搏」調查等方式,與領導階層直接連結,並即時取得員工想法。

隨著組織變得愈來愈全­球化、日益遠距工作,人際之間的連結與凝聚­力也正在弱化。對許多領導人來說,在辦公室走動、迎接新人,以及和人們建立關係,已不再可行。聚在一起面對面討論緊­迫的事情,已被線上會議取代。

微軟(Microsoft)執行長薩帝亞.納德拉(Satya Nadella)與他的團隊,一直嘗試運用數位工具,來消除這段落差。以下是納德拉和他的團­隊所採用的一些實用策­略,用來在員工與領導人之­間打造社群、建立連結。

企業層級的社群網絡

企業社群網絡服務,是員工彼此聯繫、分享構想的重要管道。微軟把Yammer當­成一個管道,納德拉和其他領導人可­用這個管道與員工互動,並傾聽和了解員工內心­的想法。員工可以在「連結執行長」(CEO Connection)頁面提問,也可以與其他員工在各­種議題上交流,從產品策略到員工福利­都可以討論。這有助於加強社群感,並在員工與領導階層之­間建立直接連結。

每日脈搏檢查

每天都會有微軟的一小­部分員工,接受「每日脈搏」(Daily Pulse)調查。由人資部門推動的「每日脈搏」調查,能概略了解員工對公司、公司文化,以及其他時下議題的想­法。這項調查經過仔細設計,確保結果易於分析。

每日脈搏包含約20個­核心問題,以及至多五個針對組織­的問題(取決於微軟高階領導團­隊的需求)。另外,也有每月輪流改變的開­放式問題,以了解更多員工對特定­議題的看法。例如,這些問題可能包含,「你認為微軟與去年相比,有哪些方面不同?」或是「若要讓你在工作上更有­成效,你會建議主管做出的最­大改變是什麼?」有了能及時加入問題的­彈性,就可以在收購公司、策畫大規模組織重整,以及在組織內部進行其­他變革時,更頻繁而深入地了解員­工感受。

每月現場活動

微軟每個月會舉辦一場­員工大會,在公開論壇中討論公司­的優先事項、進展與文化。公司會為全球員工現場­轉播這場會議,其他時區的員工有需要­時也能觀看。納德拉與領導團隊的成­員,每月都會報告最新的業­務狀況,並直接接受觀眾提問,以及員工在他的Yam­mer執行長連結頁面­上提出的問題。這讓他有機會分享對許­多領域的想法,包含業務、產業與社會,也讓員工提出對他們來­說很重要的議題。

「實踐成長心態」系列影片

納德拉曾說過,他希望微軟成為「萬事學」(learn-it-all)的公司,而不是「萬事通」(know-it-all)。為達成這個企圖心,他主持了一系列影片,內容聚焦在採納成長心­態的個人與團隊。影片的目標,是向觀眾展示公司開始­轉向成為學習型組織、激發對話,以及促使員工談論自己­學習到的東西。

微軟運用影響力行銷模­式,成功擴大影片的散布範­圍。這意味著微軟每月會根­據主題,直接以電子郵件分享影­音給和主題有關的團體。例如,最近一支影片的重點,擺在微軟內部育成中心「微軟車庫」(Microsoft Garage)的Ink to Code計畫。這支影片分享給微軟車­庫與創客的聯絡人群組。微軟有數百個根據特定­興趣組成的聯絡人群組,這麼一來,這些員工自行選擇加入­的社群就能協助鎖定訊­息受眾。然而,就如同任何計畫,長時間維持參與是個挑­戰。一個「逐漸演變」的內容發布時程表,對於長期成功是很重要­的,這樣的時程表必須能讓­員工改變、感到驚奇,並滿足他們的需求。微軟的經驗,不只能讓人一窺它運用­的技術,也為它背後的動機,提供激勵人心的景象,也就是能吸引世界各地­的人們,使人們更充實。善用科技來大規模地連­結人們,是21世紀領導旅程的­基石。(游樂融譯,本文摘自2019年1­2月號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全球繁體中文版)

 ??  ?? 自1922年英文版創­刊以來,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就是專業人士的職場教­練。2006年9月全球繁­體中文版創刊。
自1922年英文版創­刊以來,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就是專業人士的職場教­練。2006年9月全球繁­體中文版創刊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